平安喝了口蛋汤,抿了抿嘴,“妈妈,饺子还有吗?我姥爷好久没尝到饺子味,我想留给他。”
周娇闻言闷笑。谁说的?前两天她爸刚吃过。
“儿子,爸爸好伤心,你怎么不留给爸爸。爸爸都忘了饺子味。”
平安被张国庆逗得咯咯笑,“爸爸骗人!妈妈一定给爸爸吃了。”
“我儿子真聪明。我们留了给你姥爷,连你姥姥都有。快趁热吃了。”
“我姥姥不用担心,她会带我下馆子。”
“你这样会被你姥姥揍的。”
周娇看着父子俩肉麻兮兮地拉扯,一人半口饺子。摇头笑笑,留下他们,自己出了房间。迟一点陈婶应该回来,这次不知又去买什么?
快到平安接送时间,陈婶一脸汗水,怀里抱着网袋内的十个鸡蛋匆匆进来。直到确认平安安然无恙地在客厅玩玩具,松了口气。
“我还以为门口警卫看错眼,你们今天怎么回来?又放假了?”
周娇端起一杯茶递给她,“看没事就回家。这次鸡蛋哪来的?家里有我爸的供应,没必要这么累。”
“换的。大院外,副食品店前面排了老长队伍,只有前面十来个人买到。我用半斤猪油跟几个人换了这十个鸡蛋,也不知道亏了没有?”
张国庆在一旁笑道:“亏不了,世面上别说鸡蛋连鸡毛都看不到,连黑市里鸡蛋都买不到。家里这么多猪油,你使劲换都行,就是千万别累着。”
“累什么累。好几个才见到有鸡蛋。我还得多换些,好给平安慢慢吃。这托儿所也真是的。之前还有鸡蛋供应,现在什么也没了。”
陈婶放下杯子,顾不上再说,急匆匆地往厨房做晚饭。
结果一进去,就看到周娇都已经做好温在锅里。内心又是一阵感动,比起别人家的阿姨,她的日子真是太舒坦了。
第486章 你吃了什么?
要问最近流行什么?
——那一定是你吃了什么。
这股风吹遍大江南北,关里关外。
张爹终于写出一封完整的信。他的人生第一次书信寄完京城,很简单的一句话:小五,别寄粮票!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张国庆摸不着头脑。所幸紧跟其后还有张老二他们几个兄姐的来信。
张家村附近几个大队引来了人潮高峰期——以往农民羡慕城里人,如今城里人放下身段,四处寻亲,迈进农家小院和空旷田野。
不得不说是个讽刺——往日白眼对待上门的穷亲戚,如今跟着所谓的乡下人身后是什么感想?
老张家世代农民,祖祖辈辈靠着打猎、种田为生。也就是除了个张国庆这个意外,全家迁到县城。
此时张爹看着村里闹哄哄的几户人家,暗自庆幸自己三兄弟没什么厚脸皮的亲戚。他下意识的忽略了他的糟心外甥和外甥女。
张大伯皱眉呵斥,摆平争吵后跟着自家二弟往老队长家走。
“你回来干嘛?你看看你面色红润,比小弟还年轻,没事别瞎溜达。这么大岁数了,还没点眼色。万一路上出事咋办?”
“大哥,你这话可错了。我一人打十个都没问题。”
张大伯头疼地瞥了眼自家二弟。这家伙是有多自信?还十个?
“回去吧。老二和小五的院子都安排人住进去了不会有问题。没事还是去京城,别在我眼前晃。”
张爹听了也不生气。这次可是多亏自家大哥安排村里孤寡老人住进两个儿子家,否则真要让有家小的住进来,那回头赶人都不好赶。
眼见到了分叉路口,张爹目送他弯着背离开,无奈地摇摇头。
回到老宅发现自家两个儿子又过来,他气得瞪了他们一眼。
“爹,我们走吧。这死冷的天多废柴。”
张老二赶紧拉了拉自家大哥。哎哟,真不会说话,搞不好他爹还以为自己过来是担心他们老两口浪费。
“爹,小五院子空着不是事,你还得回去看看里面东西少了没。”
果然,张老二这么一说,张母赶紧拉着老伴离开回城。
别人不知道,可张老二知道自家弟弟给爹娘准备不少私货。上个月他爹就让他用五十斤大米换成粗粮。
要不是有他爹他弟弟,他和老大家都要揭不开锅了。
回程路上,张老二跟着张爹在后面慢慢行走。眼见他娘跟着大哥走得飞快,离得有段距离。
他低声跟张爹说道:“左叔说京城各个大学也减粮,就连我周叔也减了不少供应。小五的粮票不能再寄回来。”
张爹听了看他一眼,低头不语。说的轻飘,要不是自己补贴他们一些粗粮,估计都已经写信去京城求助。
不过,老儿子确实不能再寄粮票回来。自己手上东西要是多了,那些儿媳妇心思又要蠢蠢欲动。别以为他不知道老大家的偷偷送她爹娘十斤包谷面,老二家的要不是儿子盯着估计也差不多。
回了县城,这次张爹怎么也不愿意住在另外两个儿子家。儿子是自己的,两个儿媳妇可是外人。天天避着自家男人,舔着脸朝自己老两口笑,时不时说些娘家的困境,打量他不知道她们心思?他不过懒得理会。
52书库推荐浏览: 红烧豆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