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白富美_豆豆匠【完结】(20)

阅读记录

  这次分到骑龙坡的三个知青,唯独苏昕棠最年轻、最漂亮、最耀眼、也最知情识趣。

  苏昕棠和大家一样穿了身灰蓝色衣裤,却气质斐然,一看就是从大城市里出来的娇滴滴地女娃子。

  十指纤细修长,不沾阳春水那种。

  又长相出众,白净,水灵,漂亮,嘴边更从头到尾都带着一道甜甜的明亮笑容。

  让人一看顿时心生好感,舍不得移开眼……

  他似乎已经预见,村里的小伙子都难逃她自然散发的魅力。

  “怎么了,张同志?”

  苏昕棠停下脚步,好奇地偏头问他。

  “没。”

  张万里很快反应过来,才惊觉自己盯着人家看了好一会儿,忙掩饰性咳嗽两声,上前接过她肩上的几个大包:“看你一个娇滴滴的女娃子,背的包袱还挺沉,给我吧!”

  当然沉,仅米面她就买了五十斤,足够吃一两月。苏昕棠并没有拒绝他的帮助,顺势将装着白面和精米的大包递给了张万里。

  “多谢张同志,给您添麻烦了。”

  心中却打定主意,等安顿好之后好好谢谢人家。

  张万里走到前头带路:“同志嘛,互相帮忙是应该的。第一次下乡?看你的样子,倒不像第一次走山路。”

  会不会走山路,从走路的姿势,和下脚的步伐就能看出。

  他走在前面,苏昕棠身子微微前倾,几乎每一步都踩在他踩过的脚印上。

  看似很小的细节,却是走山路的关键。

  进山的山道泥泞路滑,黄土粘性大,下雨地上积水泡软了黄泥,人走在上面鞋底就像被黏糊住了,每一步都是一场力量的拔河。走前人踩出来的脚印,所沾染上的泥泞,自然会比胡乱踩水坑沾染的泥要少许多,也更省力。

  “以前在乡下呆过……”

  苏昕棠笑笑,并没有多说。

第22章 初来乍到

  她和张万里一走,几人再不愿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商量片刻,带着自己的行李随后跟上。

  就好比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会下乡的知青,大多都各有各的苦衷。

  跟着张万里爬上骑龙坡,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两脚打颤。

  反倒是苏昕棠,包袱被张万里分担了大半,自己就背了一袋装衣服的小包,自然轻松。爬上山,双颊泛起两抹浅淡的晕红,将她如雪的肌肤衬得更加白净迷人,让人一看就移不开眼。

  她用手扇着风,这里的天空是那么湛蓝,遍地青纱帐,和连绵起伏的山峦相连,一眼望不到边。

  还有不少土坯草房,高低错落在绿色的海洋中。

  “喊什么喊?知青下乡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体验生活的,不是来玩乐享福的。”

  张万里警告的盯了眼喊累的阮蜜儿。

  上了山,他给人的感觉明显就不一样,说话腰板都挺直了:“现在分配住处,男同志住一间,小苏、小阮就和女知青挤一挤。都收拾准备一下,明天上工。”

  几人都不敢说话。

  他这才朝苏昕棠点点头,“小苏,小阮,你们随我来。”

  安排的住所,是专门供给知青暂住的保管室。

  保管室这地方以前是乱葬岗,破“四旧”捣毁后推平在上面建造了两排房屋,这就是保管室的由来。保管室存放着粮食和农副产品。随着后来村里食物短少,除了收获的日子,寻常大多都空置了。多出来的房间,就匀给了无处安身的下乡知青。

  她们的房间,就在保管室尽头。

  “这是王敏和刘招娣,从今天起,小苏和小阮和你们一起住。大家都是革命同志,记得要互相关心,多团结友爱。尤其是你,刘招娣!”

  张万里似乎对刘招娣有偏见,重点强调着。

  刘招娣窝在床上织毛衣,不冷不热连眼皮子也没朝二人撂。

  王敏对二人很热情,帮着拿东西,帮忙收拾床铺,“张同志放心,我们都会好好照顾两位革命同志的,以后,咱们骑龙坡该热闹啦!”

  她和刘招娣一左一右占据了行军床的下铺,苏昕棠看了眼冷漠的刘招娣,默默把自己的行李往上铺搬。

  “这就好……”

  见刘招娣不为所动,张万里拧起了眉,临走时还特意交待:“今晚村里举办欢迎会,给你们接风洗尘。最主要的是,有肉分,你们记得参加啊!”

  听到分肉,大家都精神一振,“知道了,我们一定参加。”

  “王敏是吧?谢谢你,我叫阮蜜儿。”

  等张万里一走,阮蜜儿一改路上的沉闷,主动介绍着:“我初来乍到,要是做得不好或做得不对的地方,你们多担待。”

  “哼,假模假样。”

  王敏没来得及说话,躺在床上的刘招娣率先呛了声。

  现场气氛一凝。

  “招娣这两天心情不好,你们别在意。”王敏见机得快,赶忙打圆场。

  “没事。”

  阮蜜儿脸色变了,还是勉强笑了笑。

  见惯了大风大浪,苏昕棠自然不会把这等小儿科的刁难放在心上。

  王敏很健谈,将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和二人说了一遍,还重点强调了上下工点名,记工分的重要性。一旦错过了那个点,不是一天的公分飞了,就是得饿肚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豆豆匠 军婚 穿越重生言情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