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新妇孙氏没能起早,等新妇做的早饭自然也就没影了。
最后是赵氏将昨晚酒席上的剩菜回锅热热后,解决了一家人的早饭问题。
秦氏和孙氏自小的家境不同,可能孙氏要更加娇养些。新婚早上起不来也是正常,黎家人倒也没多在意。
在之后的新妇见礼环节,黎家人并没为难孙氏,没摆脸色给她看,和和气气地走完了这个环节。
得了孙氏一方端砚的黎池,改口‘三嫂‘后回了一支四宝店出品的高端狼毫笔。
……
十天之内,黎家就办了两场喜事。
实在是累人,不过幸好只剩下黎池的一场大婚了。
第76章
四月二十大婚这天,黎池起了个大早。
婚礼(昏礼),按习俗要在傍晚黄昏的时候成礼。
黎水村与县城间有两个时辰的路程,早上从村里出发,在中午时到达县城的徐家,等迎回来新娘就差不多刚好是黄昏傍晚时候。
出发晚了或路上稍有延误,就可能会耽搁黄昏吉时。因此黎池和跟随一起去迎亲的人,都起得很早。
起床洗漱过后,黎池换上今日迎亲的大红新郎礼服。
“当初那个小孩儿,如今已经长大,今天就要出发去娶妻了……”苏氏帮黎池整整衣襟,抻抻衣袖和袍角。
黎池乖巧地站着,任由他娘给他整理新郎礼服,哪怕身上礼服已经穿得无比周正、并无一条褶皱。
如今十八岁的黎池约有一米七五高,已是‘堂堂七尺男儿‘,在这个时代里算是比较高的了。黎池低头安慰道:
“以前都是爹娘和家里为儿子遮风挡雨,如今儿子终于长大了,以后就该由儿子给爹娘挣脸面、为家中光耀门楣了。”
苏氏听了黎池的话,低头嗡声哽咽着:“娘的儿子长大了,变得有担当了……”
一旁的黎棋也是一脸感怀,“和周,成家立业后你就是大人了,更是你们这个小家的一家之主,确实应该要有担当些。”
“是,儿子明白。”
徐家早在送去聘礼后的第二天,就将二十四抬嫁妆送了过来。因为以后徐氏要随黎池进京,徐家的祖籍也在京城,所以嫁妆只有一些金银首饰、衣物布料、盆碗用具等,大件的家具都没有。还有几张京城的田产地契和商铺房契,这是嫁妆的大头。
黎家本就不图徐家的嫁妆,甚至当初他们同意去向徐家提亲,还存了点小心思。
俗话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媳‘,娶个像徐家女这种门第低些的,他们的孙子(儿子)也能免受妻子和岳家的压制。结果没曾想晒嫁妆时,徐家的嫁妆还不轻!看着只有二十四抬嫁妆且还轻飘飘的,可那些银票、地契和房契是实实在在的。
黎池骑上高头大马与四个堂哥,还有从族里请的八个帮忙抬轿的亲戚一起,抬着八抬精致雕花大花轿,一路吹吹打打的往徐家去迎娶新娘。
马是从县尉那里借来的。马匹是军备物资,民间并不很常见,民间拉车的马也都是驽马。黎池想体面地骑着神俊的高头大马去迎亲,就向负责浯阳县治安和掌管武装力量的县尉,借了一匹军马。
这顶八抬精致雕花大花轿,也是从族里借来的。这顶花轿算是族里的老物件了,族里娶亲基本都是用的这抬花轿,好几辈女性都是坐这顶花轿里嫁进黎水村的。
毕竟花轿一人一生大多只会用一次,不可能娶次亲就做一顶大花轿。不过黎池倒不是没有新做一顶花轿的钱,而是没有新做花轿的时间。
黎池陪黎河和黎湖去接过两次新娘,迎亲的习俗和流程已经很熟悉,去到徐家后很顺利地就接到了新娘。
在锣鼓唢呐的喜乐中,黎池接到新娘离开徐家,开始返回黎家。
今日六元及第的黎状元大婚,引得县城里的许多人纷纷前来围观……
“看啊!那就是状元郎!大红喜服真衬他,显得他更俊了!”
“是啊是啊,黎状元长得真俊!”
“新娘是四宝店徐掌柜家的女儿,真不知她是几世修来的福分哦~竟嫁了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
“是啊是啊,真是好福分哦。”
等迎亲队伍走近时,八卦的围观人群停止八卦,纷纷高声恭贺:
“黎状元新婚大喜!”
“祝黎六元新婚大喜!与夫人百年好合!”
“黎状元新婚大喜!”
……
一路上锣鼓唢呐喜乐,道两旁路人贺声不断。
不过这样和乐喜庆的场面,陡然间被打断……
“啊!”
“哎哟!”
“这是怎么了!?”
"花轿怎么歪在地上了?"……
黎池春风满面地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前面,正不时地与道两旁大声道喜的路人点头示意时,就听见了身后的动静。
黎池连忙牵马转身,看向身后引发惊声连连的根源,原来是穿轿杠的绳子突然断了一根,于是花轿的一角磕在了地上,花轿只得落下。
黎池抬腿翻身下马,来到花轿旁对里面说:“没事,是花轿上承重的绳子年久腐坏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黄姜 穿越重生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