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宋金武所说,承包了加工厂只是第一步,要想让加工厂投入使用,还得经过一番折腾。
杜昕月不怕折腾。她先是从城里请来维修师傅,对加工厂的榨油设备进行检修,同时,她去了一趟镇供销社,托那里的人帮她张罗粉碎机和搅拌机。
她知道,买粉碎机和搅拌机的事找供销社的人就没错,因为这个年代,只有供销社的人神通广大,有这方面的能力。她也不指望能买到新机器,因为新机器太贵了,她买不起。她跟供销社的人说,最好能买到二手的机器。
果然,第三天,她便接到供销社的人打来的电话,告诉她买机器的事已经联系妥当,是外省某个比较富裕的生产队淘汰下来的。机器倒是好机器,能用住,就是得自己过去拉,而且要尽快,因为那边急着用钱。
“没问题,你把地址告诉我,我明天就叫人过去!”
放下电话,杜昕月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能买到合适的机器了,忧的是三台机器虽然都是旧机器,但也要好几千,她手头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啊。
杜昕月找来小姨和小姨夫商量此事,邢建国提议从村里借些钱,但被杜昕月拒绝了。
村里的钱都是为农业生产准备的,是大家伙的救命钱,她哪能为自己个人的事去动用大家伙的钱呢?
“咱们现在手头能拿出来多少钱?”杜昕月问郭秀秀。
郭秀秀想了想,说:“抛去买化肥的和粮食的,能周转的只有一千三了。”
“买机器需要三千五,还差两千二。我和秀秀存折里还有五百块,这样还差一千七。”邢建国说。
杜昕月摸了摸口袋,有些尴尬:“我这里只有三十块。”
她有了钱也都投入在农场里,身上从来不留钱,这三十块还是带去镇上给姥姥买药和购置日常用品的。
邢建国和郭秀秀都知道她不揣钱,都说她那点钱就别往出掏了,留着零花吧。
“要不咱们在村里借借?”郭秀秀出主意。
“借一借倒是行,只是现在家家都不富裕,五块八块能拿出来,上百就困难了,上千块就更不可能了。”邢建国说。
其实还有一条邢建国没说,就是现在是春播时节,又是第一年搞土地承包,农户家里的钱差不多都用去买种子和肥料了,哪有闲钱借他们呢?
郭秀秀就嘟囔,说:“要说也不是没有,总有人家会在银行里留些过河的钱吧?”
邢建国摇摇头,说:“你都说了那是过河的钱,在银行存的也是死期,人家哪会愿意拿出来借咱们?”
杜昕月便思索起来。
刚才郭秀秀提到在村里借钱,让她想到了一件事。
“如果让大伙儿拿钱入股呢?他们是不是就愿意把钱拿出来了?”杜昕月问。
“入股?”邢建国和郭秀秀同时问道,显然,他们并不理解杜昕月所说的入股的含义。
杜昕月就跟他们解释,说办加工厂需要资金,即便是现在解决了资金问题,将来资金不足也将是大问题。
所以,入股的办法可以帮他们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入股户到年底还有分红,总比把钱放在银行里强。
对于这个主意,郭秀秀和刑建国都表示赞同。
这毕竟也是一个带着大家伙一起赚钱的机会嘛。
加工厂募集股份的消息一出,在村子里再次引起轰动。
和每次杜昕月将新鲜事物带给大家时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响应。
毕竟,大家伙的那一点可怜的积蓄也都来之不易。
于是,有人本着对杜昕月一贯的信任,马上拿出家底或者想着法儿借钱入股;也有人不愿意入股,觉得钱还是放银行里最把握。
也有很多人想入股但是手头却没有钱。就像先前所说,大家伙把钱都投入到生产中去了,根本没有闲钱入股了呀。
对于想入股却暂时没钱的农户,杜昕月答应他们,等他们年底打了粮食卖了钱,还可以继续入股。
农户们得到杜昕月的承诺,都欢欣鼓舞,投入到生产劳动中的干劲儿更足了。
忙活半天,募集到的股份只有几百块,买机器的钱还是不够。
大多数农户要年底卖了粮食才能有钱,但是加工厂不能过了年底才开张。
老太太不知从哪里知道她们缺钱,拿着两百块钱交给杜昕月和郭秀秀,让她们拿去救急。她说反正这些钱也都是她俩给她的,她也没处用,正好她们有需要就拿去花了吧。
杜昕月和郭秀秀哪能要老太太的钱呢?但是她们不收,老太太又不乐意。
后来老太太看她们实在不收,就说这些钱算作她入的股份好了,到年底她也要一份分红。
两个人这才把钱收下了,不过她俩商量,等手头宽裕了,第一个就把老太太的钱还上。
“杜昕月在吗?”一个熟悉的男音从院外传来。
杜昕月循着声音抬头望去,只见高叔大步跨进院子。
“高叔,你怎么来了?”她连忙起身相迎,高叔可是她的贵人呢。
“我当然是来入股的了!”高叔笑呵呵地说。
杜昕月笑着摇摇头:“高叔,你就别拿我开涮了,我这点儿小生意,哪能请得动你这尊大神?”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牧兮兮 穿越重生言情 女强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