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之后,老太太也再没有提去看亲家的事,两家真就各过各的日子,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毕竟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苗艳翠的娘家出了事情,如果继续互不相干,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就是杜昕月和郭秀秀愿意坐视不理,老太太也不会心安理得的不予理睬的。
杜昕月和郭秀秀都理解老太太的心情,她要去看亲家,她们也都没去拦着她。
当天,老太太在郭福的陪伴下去看了苗艳翠的母亲。
他们刚踏进大门,就听到苗艳翠在屋子里的哭声:“妈,你怎么了妈,你醒醒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也不活了,呜呜呜……”
母子俩都吓了一跳,两个人互望一眼,郭福忍不住嘀咕一句:“这也太快了吧?”
“别胡说,赶紧进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儿!”老太太催促儿子。
郭福连忙快走几步走进屋子,屋子里,他丈母娘闭着眼睛躺在炕上,脸色发紫,胸脯起伏呼吸急促,苗艳翠望着炕上的母亲手无足措,只坐在炕沿上一个劲儿地哭。
“咋回事儿?”郭福问妻子。
“刚才还在哭,哭着哭着就晕倒了。”苗艳翠哭着说。
说话间老太太也进了屋,她吩咐儿子:“福啊,你快去把王大夫请到这里来。”
“哎,我这就去。”郭福应声往外跑去。
看到婆婆,苗艳翠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就像是无助中的孩子突然见到了家长。
她问:“妈,你看我妈这是咋的啦?”
“你去烧点儿热水,弄个热毛巾来,我先给你妈看看。”老太太一边吩咐,一边脱了鞋子,爬到冯氏身边。
等苗艳翠出去弄了热毛巾回来,看到她妈竟然睁开了眼,脸色不紫了,喘的也没有刚才那么厉害了。
“妈,你醒了妈,你刚才是咋的了,可吓死我了……”苗艳翠扑在母亲身边喜极而泣。
冯氏对苗艳翠说:“翠啊,还不快谢谢你婆婆,多亏了你婆婆,要不是她救活了我,你就见不着我了。”
冯氏一边对女儿说,一边感激地望向一旁的老太太。
苗艳翠这才注意到,她妈的两只手正紧紧地握着她婆婆的手。
“妈,谢谢你。”苗艳翠听母亲的话跟婆婆道谢。
谢过老太太之后,她又迫不及待地问两个老人,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她婆婆是怎么救的她妈?
“刚才你妈嗓子眼儿里卡了一口痰,我帮她弄出来了,现在没事了。”老太太轻描淡写地说。
苗艳翠就转向她妈,埋怨道:“哎呀我的妈呀,你咋早不告诉我呢?我还以为你哭岔气儿了呢。”
“我刚才喘不上气儿也说不出话,差点儿没憋死,咋跟你说?”冯氏白了女儿一眼说。
苗艳翠想起母亲刚才被憋得发紫的脸,有些尴尬地说:“我不是没那个经验嘛,谁知道你会被痰卡住呢?”
“你怎么没经验,上次……”冯氏想训斥女儿的是,上次豆苗嗓子眼儿里卡瓜子,她不是经历过吗?但是想到亲家还在场,她又将话给咽了回去。
第204章 帮常顺
反正对女儿的马大哈劲儿,冯氏也不是第一次领教了,所以也是见惯不怪。
她不再理睬女儿,而是拉着亲家的手拉起话来。
她跟老太太倒苦水,她说:“老姐姐啊,你说咱俩岁数般大,又都养了儿育了女,我的命咋就没你那么好呢?”
老太太就劝她,说:“亲家母,啥叫命好啊?想开点儿吧,儿孙自有儿孙福。”
“母慈子孝就是命好,你儿子孝顺,闺女又争气,”说到这里,冯氏长叹一口气,说,“不像我,儿女都有操不完的心。”
听了冯氏的话,老太太还没搭话,苗艳翠先不干了,她说:“妈,咋又扯上我?这回是你儿子让你操心,我可没让你操心!”
“你?”冯氏瞥了她一眼,冷哼一句,“你是没少让我操心。”
老太太在一旁听着母女俩的对话,心里琢磨着哪个孩子省心,哪个不省心,父母心里不是最清楚吗?
其实对她来说,最不省心的就是郭福和苗艳翠这一对了,而当初她们两亲家发生矛盾,不也是因为他们俩吗?
但是有些话,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没必要非得说出来。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说。
识大体的老太太再次劝慰冯氏,说:“亲家母,算了吧,养儿养女的,哪有不操心的呢?还是那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去吧。”
此时,在生死线上走过一遭的冯氏,被老太太又这么一劝,心里的结也解得差不多了。
她长舒一口气,说:“好,我听老姐姐你的,不管了,随他们去吧!”
“妈,你可算是想开了!”苗艳翠破涕为笑,脸上还挂着泪珠。
这时,郭福跟王生两个气喘吁吁地进来了。
由于王生刚才去了旁边的村子出诊,所以过来得有些晚。
路上,他听郭福说了冯氏的情况,基本上判断出了冯氏的病因,所以一路上走得也比较急。
但是进门后,他却看到冯氏好模好样的坐在那里,哪像是嗓子卡住东西的样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牧兮兮 穿越重生言情 女强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