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村屯不少人也来了,这些年附近村屯的人都受到杜昕月的帮扶,得知她出了状况,大家伙便都赶来了。
崔墨染和招娣便来到大队部,看到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家伙都张罗着要出去找人,宋金武正在安慰大家。
看到崔墨染过来,宋金武和邢建国连忙迎上来。
“人有消息了吗?”宋金武一上来就问他。
“还没有。”崔墨染摇摇头,说,“我打算去一下当年知青们劳动的地方,想找个了解附近地形的人一起,能帮我找个人吗?”
邢建国说:“我可以带你过去,只是,我们现在正要去城里呢。”
崔墨染看看周围那么多人,说:“我建议你们还是先别去了,大家伙毕竟对城里的情况又不熟,去了也是一抹黑。再说,城里那边有公司的人在找,也有警察。”
宋金武和邢建国互相看看,觉得崔墨染的话也在理儿。于是两个人又重新商量了一下,宋金武留在家里组织群众,邢建国带两个人跟崔墨染一起进山。
招娣坚持跟他们一起去,她说她当年在那边干过活,对那边的情况也熟悉。
几个人刚要上车,就见郭秀秀一路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我知道了,昕月一定在那里,我跟你们一起去。”她说。
“你就别折腾了,山里的路又不好走。”邢建国劝说妻子。
“是啊小姨,你就别去了,你这样过去大家都会为你担心的。”崔墨染也说。
郭秀秀流下眼泪,说:“那,你们要是找到昕月,一定帮我好好劝劝她,告诉她,这世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有大家伙在,让她什么都不要怕。”
看到这情景,众人忍不住纷纷落泪。
于淑芳走过来,拉着郭秀秀的手抚慰她,告诉她不要担心,杜昕月福大命大,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崔墨染开车载着邢建国一众人驶出了村子,沿着一路向东开。
邢建国给崔墨染指路,汽车开始在公路上行驶,后来转入岔道进了山路,路坑坑洼洼,越来越难走。崔墨染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四天了,想着杜昕月有可能在深山老林中一个人生活了四天,崔墨染便心如刀绞。
再前行一段,路况更差,小货车一下子陷入泥沼中,无论如何也过不去了。邢建国要带人下去推车,崔墨染看看前面的路,说别推了,还是走路过去吧。索性距离田地剩下的路也不多了,于是几个人下车,沿着坑坑洼洼的积水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去。
大约走了十分钟的样子,邢建国指了指前面的一块地,说那就是了。
招娣说没错,当初知青们就是在那片地上劳作的。当时杜昕月和吴巧云还经常去那边的山里采蘑菇呢。
邢建国说何止是采蘑菇,当年杜昕月和郭秀秀还在那山里头养猪呢。对了,小荆和另一个男青年,当年也在那里画画。
“荆怀文也在山里待过?那咱们的思路就应该没错了。”崔墨染嘀咕,又问邢建国,“你说的地方在那片林子里吗?离这边还有多远?”
“对,就在那片林子里,进了林子再走个十五六分钟就能到。”
“行,大家伙加快点脚步。”崔墨染一边说一边加快脚步往林子里走。
“跟上,你们都跟上,另外别光顾着走路,看看一路上能不能找到什么。”邢建国招呼一起来的几个男青年。
林子虽然鲜有人来,但里面却很敞亮,地上是厚厚的金黄色的松针,踩在上面软绵绵的,阳光从头顶高高的、遮天蔽日的树冠的缝隙中丝丝点点的投下来,柔和而恬静。
然后就是虫鸣和鸟语,婉转得如同一首好听的圆舞曲。
然而,一行人却无心欣赏。
邢建国一边走一边给崔墨染讲,说当年杜昕月和郭秀秀知道他一个大男人既要干活,又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实在是忙不过来,便把两个孩子叫到山里来照看。
兰花年长一些,帮她们打猪草,她们给她开的工资比当时男劳力的工分还要高,他心里清楚,她们就是为了帮扶他们。
他说荆怀文当时帮队里放马,每天都要路过山里,每次都会给她们送来一些打好的猪草,还帮她们照顾畜类。荆怀文非常喜欢小孩子,他教两个孩子识字、唱歌。他唱歌画画的时候,杜昕月也跟两个孩子坐在一起。
那时候,他总以为杜昕月是跟两个孩子一起学呢,毕竟她年龄小,大家伙也都把她当孩子。后来他发现其实杜昕月什么都会,根本不用学。
不是为了学习,那杜昕月为什么要跟两个孩子一起看荆怀文画画,听他唱歌?崔墨染问他。
邢建国没有说话,反而是招娣插嘴说:“那还用说,是因为昕月从那个时候起,就喜欢荆怀文呗。”
崔墨染的心悄悄一沉。
出了林子,放眼望去,小木屋还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
大家急着往木屋那边赶,一回头,发现崔墨染还呆立在那里。
“小崔,怎么不走了?”邢建国叫他。
“哦,来了。”崔墨染连忙移步跟上,脑子里却是恍恍惚惚的。
真是奇怪。他是第一次来这里,然而他对这里却完全没有陌生的感觉,甚至是很熟悉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牧兮兮 穿越重生言情 女强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