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启行从小就很聪明,反应很快。很小就学完了四书五经,很喜欢看孙子兵法,十一岁便可倒背如流,十二三岁就能写出一篇义正言辞的批判文章,还能分析出某场战争的战术、兵力等方面的利弊。
那时候,萧启言也觉得他的这个三弟将来定是将相之才,却从未想过他会威胁到大哥的太子之位。而萧启思在十七岁时,看到萧启行的文章,听到他对战争的分析,就开始有危机感了。从那时候起,即使萧启行还未觊觎太子之位,萧启思还是已经处处布防了。只是这些温和不争的萧启言都不知道而已。
萧启思从未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对三弟的防范和排挤,也从没表现过自己对太子之位的觊觎。在有人提醒他要防着萧启行的时候,他都斩钉截铁地表示他的三弟绝不是这种人,还义正言辞地告诉说话的人,不要挑拨他们兄弟间的感情。让人觉得这萧启思真是正直不阿,重情重义,于是更加支持他看好他。
当然,那只是表面现象。萧启思暗地里的动作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首先当然是派眼线去萧启行身边,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还经常有意无意地用各种方式拉拢朝中大臣,培养自己的势力;更少不了的是表面上看是在维护称赞三弟,实际上却是在贬低打压的言论。
与大哥不同,萧启行虽然表面上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但却是根直肠子,没什么城府。他没直接表示过自己想当太子,但也没说不想当,只是“一切但听父王安排”,意思就是,你让我当太子我就当,你不让我当也没关系。
殷莫离分析过,萧启行那模棱两可的态度并不是有什么计谋,而是他虽然认为自己能胜任太子,甚至国主,但他顾念兄弟之情,不想与哥哥争,所以让父王来定夺。传位给谁,他都不会有怨言。
当然,将来他会不会像齐戈那样起兵造反就是未知之数了。
与那二人不同,身为二皇子的萧启言则一直无心于王位。
也许是自认为自己并非帝王之才,他从小就觉得萧时不会将皇位传给他,所以即使他是嫡子,但他从来没有对那个皇位有过什么想法。
从十五岁起,萧启言脑子里就被一个念头给占满了——娶殷莫离。对于其他事情,他也就没留意了。直到三年前萧启行暴毙之时,他才回过神来关注兄弟。
唯一的弟弟死了,萧启言很伤心。在得知他是被人下毒害死的时候,他更是下定决心要将凶手碎尸万段。所以当捕快在他的物品中发现杏苔粉末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蹊跷。紧接着,又查出那日与萧启行一同出海的仆人里,有一个曾经是萧启言的随从,如今早已不知所踪了。
一时间,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这是萧启言精心策划的谋杀。
不久之后,又有人说看见过萧启言的心腹曾到过他们村,找过那个随从的父母。紧接着,萧启行府上和那随从所住的村子又有几人莫名其妙的死了,而各种证据都指向了萧启言。
当时得出的结论是:萧启行不是失足落海,而是被萧启言放到身边的眼线推下海的,目的就是为他感染风寒埋下伏笔。将杏苔碾成粉末,在熬药时伺机投入。那些突然死掉和失踪的仆人,当然也是他杀人灭口的了。
证据确凿,他根本无力狡辩。当他坐在阴暗的牢房里的时候,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谁在陷害自己?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陷害他的人,应该与杀死三弟的凶手是一伙的,甚至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萧启言将所有人都怀疑了一遍,除了萧时和萧启思。
因为以萧时对萧启行的喜爱,恨不得立时就将国主之位传给他,是绝对不会对下此毒手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对自己儿子下手。
起初他也怀疑过萧启思,因为他确实动机最大。细想之后又否决掉了,他们出自一母同胞,他还是相信大哥不会对自己的亲弟弟下手,而且他动机最大,容易让人嫁祸。
可是为何被嫁祸的是自己而不是大哥?
想到凶手可能是将自己与大哥弄混了,萧启言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别的国家派来的奸细,想借此来打击翔龙的国力。
总之,萧启言将所有人数了个遍,却从未想过,萧启思会为了太子之位,将兄弟手足之情抛诸脑后,更残忍的将他们置诸死地。
他需要个解释,需要大哥的解释。只要他说不是自己做的,他绝对会相信的,可大哥却连面都不敢露。
大哥,我们不是兄弟吗?我们身体流的不是一样的血吗?我们不是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吗?你对我和三弟的那些好,都是虚情假意吗?王位,真的那么重要?为了王位,你真的能如此狠心除掉我们?
大哥,三弟和你是亲兄弟啊!他从没与你争过太子之位,你为何还对他下此毒手?就算他将来会威胁到你,你就那么怕自己输给他,难道非要他死才行吗?
还有我,大哥,只要你说一句,让我留下,我便会尽心尽力帮你;你让我走,我也会立刻辞官,离开朝廷。因为你是我最尊敬最崇拜的大哥。
我们做了二十多年兄弟,你难道这都不了解我?
大哥,你真的还是我们的大哥吗?
月离国皇宫。
殷莫离翻阅着桌上的月离国珍珠产值情况资料,头也不抬地开口道:“昨天他在自己府中过夜吗?”
52书库推荐浏览: 凄皇晓月 虐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