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自以为很了解大将军的伴当愣了半晌,满头雾水地去做事。
以前因为高老先生言行举止,着实让人如沐春风,大将军还是很喜欢陪他老人家喝酒聊天,哪怕知道对方动机不纯。
怎么今日就……
大约上位者都是这般阴晴不定的。
要是他能弄明白里面的道道,或许自己就是大将军了。
李招远回过神,却是苦笑:“好厉害的……华夏女帝王。”他刚才是自动自发地带入到书里去,恨朝廷恨得牙齿发痒,就算明知这是方若华的策略,却还是不自觉地多想。
尤其是想起方若华送来的那一封信。
在信中,那位女中豪杰并未晓以大义,也没有许诺什么高官厚禄,世代富贵,只是很平铺直叙地诉说了一遍,与他差不多情况的西北翟将军,中原腹地的杨家军,并入船岛之后的待遇结果。
待遇当然很好,方若华一向用人不疑,愿意放权,在她手底下做事,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自在,还有荣耀。
这些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除了好的方面,方若华也没有避讳那些犯了船岛的规矩,被公审公决,判处死刑的各方首领。
可是便是这些人,李招远见了竟也没有起一星半点同病相怜的念头。
死者都有取死之道,死得至少明明白白,况且九族还未受牵连。
只要本身无罪,在方若华的地盘上,便不必担忧受到某些亲戚的连累。
罪犯的子孙后代虽然不可能一点影响都没有,但却远好过被抄家灭族,斩草除根。
与之相对应的,大周朝又是如何的做法?
李招远以前从没有想过,但是读过方若华送来的书和信,他却控制不住自己去想。
似乎被大周朝招安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没有落个好下场。
像以前的北疆义军薛成渝,也是被朝廷招安,第一年还好,第二年整个义军就被分化瓦解,薛成渝也被借故调去他处,郁郁不得志。
不过,好在还是留下了身家性命。
可是,被朝廷招安的人里,到有七八成的人最后落个含恨而终的下场。
不至于死的,也再无往日的风光。
他倒抽了口冷气,忙派人去调查。
这认真一查,李家寨的人才发现事情比想象中更糟。
大周朝对降将同样不好,许多势力都是没被招安,没投降之前,风光无限,大周一看不容易打,便使怀柔手段,待那些势力的首领也是万分客气,但一被招安成功,立时就面临被瓜分瓦解的下场。
失去底牌之后……那便是随人家揉圆捏扁,任凭处置,是生是死,全看皇帝的心思。
李招远额头上的冷汗哗啦啦流了一脸。
不光是他,李家寨那些倾向于被朝廷招安的弟兄们,更是个个饱受惊吓,心脏砰砰乱跳,幸好在接受招安之前回过神,要不然,自家将来,岂不是生死全在人家一念之间?
第749章 恰到好处
“大将军,卑职,卑职糊涂啊!”
几个明里暗里鼓动李招远接受朝廷招安的那些人,简直恨不得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李招远抹了把汗,扶他们起来,苦笑:“不怪你们,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都飘飘然了,何况是弟兄们。”
只能说那位高老先生确实是人才,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让人信服。
甚至他这个人站在那里,了解他的,或者不了解他的,都不自禁能感受到他的真诚。
这是个天生的说客。
短短时日,李家寨上下就被其忽悠的,个个都把他因为知己。
若不是时间还短,华夏这边又的确是实力强横,李招远觉得他根本撑不了多久。
如果不是方若华突如其来的这一手,正经的是釜底抽薪,李招远觉得,他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会被高老先生说动,想必王宏丰也一样。
李招远心里后怕的厉害。
李家寨一行人面面相觑良久,李招远身边最亲近的弟兄,他的副将,忍不住道:“其实想一想,方若华给咱们的条件,也很好,并不差,虽说兄弟们可能也要分开,但至少人家说得光明正大。”
李招远点头。
一开始的时候,兄弟们都觉得方若华派来的人太过冷淡,不把自家当回事,给出的优待条件,也很冰冷,中规中矩。
给的好处不算特别多,要求到是很多。
这一点弄得大家伙心里不痛快。
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觉得方若华这种公事公办,先把丑话说到前面的做法,简直再好不过。
和大周朝廷那种暧昧的做法一比,显得十分高大上,这才是正经的朝廷该有的做法。
李招远私心里,差不多已经确定,李家寨还是要归顺方若华的华夏。
都到了这个地步,女子主政便女子主政,以方若华的人品能力,臣服于她,并不丢脸。
当然,在正式下定决心之前,还是要好好考察一番才好,虽说他是没什么选择,但也还不必太着急。
而且,最好能有个投名状什么的。
李招远连夜写信给王宏丰,两个人都是明白人,同气连枝,这等大事上,必然要互通消息。
信鸽从李家寨飞到南安,方若华看过就笑道:“今天我请客,请弟兄们听戏,就在独秀山庄,务必都到场,缺一不可。”
52书库推荐浏览: 弄雪天子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