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包拯才一笑:“京中那些嘲讽安乐侯不学无术的大儒们,真该让他们都来亲眼听一听,看一看,如此年纪,又有几人能有庞昱这份才学!”
从灾民们聚居的地处出来,方若华由着他先去驿馆洗漱,光是洗澡就花费一个多时辰,享用美食又花费半个时辰,吃饱喝足,庞昱坐没坐相地瘫在软榻上,很随意地拿起桌子上的点心,有一下没一下地吃了两口,侧耳听包大人询问赈灾的具体情况。
方燕汇报的非常详细,把一切都交割清楚,显然方若华不可能一直待在陈州操持这些事,包拯才是正主。
庞昱听了几耳朵就冷笑:“没用的。”
一众人都回头看他。
庞小侯爷早就习惯成为众人的焦点,被死死盯着也没有丝毫手足无措,抬头去看方若华:“郡主应该看得明白,陈州土地有限,能出产粮食的良田更有限,当年战乱,安定后人口锐减,粮食还算能勉强支应,但如今盛世太平,陈州这地处人口日增,土地却还是那些,粮食也只有那么一点,尤其是近年来天时不好,大旱连年,粮食产量越发不够用,想也知道,老百姓们以后闹饥荒的时候还多得很,不知道朝廷有没有能力年年赈济。”
包拯愣住。
方若华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半晌才道:“又岂止是陈州如此,不过是一个轮回罢了,历朝历代……算了,还是做好眼前之事要紧。”
庞昱有很多未尽的话没有说,他是聪明人,便是抱怨几句,也只挑不至于让上位者心头扎刺严重的话来说。
而实际上历朝历代的更替经过,不要说是后世之人,便是此时的有识之士,又有谁心中不清楚?
方若华提溜着庞昱,把他塞马车里快马不停,送回开封去。
庞昱这已经是第三次补考,难得抽中了一个简单题目,虽然他没说具体题目是什么,可想必只要求他吃吃喝喝做好自己的纨绔子弟便成,人家补考这般辛苦,方若华并不打算把他牵扯到任何麻烦中去。
包拯带着圣旨前来,有开封府一应人手盯着,陈州府衙各级官员也不敢再行扯皮之事,个个盼着戴罪立功,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
方若华把陈州之事都交割清楚,种种诡异细节都一一点出,突然冒出来自称安乐侯护卫的那些士兵,究竟是不是真的庞太师派来的。
驿馆前出事,事后方若华一摆明身份,这些士兵就趁夜退出陈州城,别看二百人的侍卫在城内显得不少,可一出去化整为零,方若华身边得用的人手又不够,确实不好追查。
还有,是谁不着痕迹地换走了庞昱身边的师爷,朝廷的赈银赈粮去了哪里?连庞昱唯一认识的那两个师爷,也在庞昱被当做质押物时,留书一封,言道自己没保护好小侯爷,心中害怕,只能逃走,然后便消失。
只怪陈州当时太乱,城内城外灾民无数,鱼龙混杂,追查不易。
这些事情,现在都该一股脑甩锅给钦差包大人了,当然,本来也不干方若华什么事。
第415章 忽悠
“狐苏。”
狐苏徐徐从方若华的身后走出,他的形容样貌甚至让包拯和公孙策都呆了呆。
默默从袖子里取了一叠账册和一张地图放在桌上,狐苏面无表情:“陈州太守蒋完等三年来贪污的证据,盯住蒋完大人或许会大有收获,还有,他贪污的钱粮有三分之二流入襄州刺史府,当然,区区一个襄州刺史没这么大的胆子,至于后头有什么人,那就靠包大人您火眼金睛辨忠奸了。”
包拯:“……”
狐苏顺手又抽出一份自家的情报册子,把手下人调查镖银的详细情报递过去。
方若华平平静静地道:“朝廷派下的赈灾银子,杨元帅的军饷,还有我西北筹集的银子,应该都和襄州那边脱不了关系,具体情况尚不可知,不过目前为止,那边应还没有察觉到自己漏了痕迹,如果朝廷行动迅速的话,说不定能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她一笑:“包大人查出始末,千万别忘了知会若华一声,我和杨元帅,还有西北诸军,可都是苦主。”
包拯哭笑不得:“郡主放心,抢劫朝廷军饷罪大恶极,本府必要查个究竟。”
当然,军饷被劫大案重要,此时陈州之事也极为要紧,两件事都不能放松。
那就接着交割。
交接完,方若华一行人却没有立时便走,反而霸占了大半个驿馆,把开封府一众人都挤到了边边角角去。
这日,阴云密布,眼看要下雨。
展昭抱着一叠账册深一脚浅一脚地挤到驿馆门口,驿馆前阵子刚挨了一通霹雳火雷,断壁残垣还在,焦黑的墙壁尚未修不好,但却没人在意,反而显得热热闹闹,他抬头一看,高高飘扬的黑色旗子上铁画银钩——一人二十亩地,终生免税。
再左边看一看,竖起来半人高的石头上铺了一层雪白的纸。
上面条条列明各种生意,什么精盐,烈酒,粮草,马匹等等等等。
再东边还有两个模样清秀,长得一模一样的侍卫高声呼和:“但凡有一技之长,或者精通工匠手艺,或者识文断字……只要来我镇西城,一月十两银子,分配住房,有家有业的负责养老人养孩子,没有成家的保证介绍媳妇,包吃包住,愿意去的快来报名。”
52书库推荐浏览: 弄雪天子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