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田园生活_千年书一桐【完结】(43)

阅读记录

  “就是,娘,你怎么还不相信我,你看看我买的荒山,打理的多好,不也没làng费吗?再说了,也要不了多少银子的,实在不行,算我借你的还不行吗?”子晴继续磨叨。

  何氏心疼孩子,对沈氏说道:“我看这孩子都魔症了,你就答应了她吧,依我说,这灯笼也有点意思,未必孩子就做不成。横竖你说这家底也是靠这孩子捣鼓出来的,你就再给她几两银子,能有多大的事?”

  子晴见沈氏好不容易依了,忙跟沈氏要了五两银子,说要雇三堂叔做灯笼架,两文钱一个,主要是砍竹子剖竹子费事,自己一家人根本做不了,做这个架子三堂婶在家也能做,刚好给他家也找点进项。

  沈氏同意了,笑着说:“有了这笔银子,你三叔家也能过个好年。”

  曾瑞玉家的第四个孩子刚满月没多久,沈氏去送满月礼的时候,三堂婶还说今年多亏了沈氏的帮助,要不这孩子还养不起。

  子晴做了个样品拿过去给三堂叔看,问:“三叔,你看这样的架子做两千五百个,到腊月前能做完吗?就是砍竹子剖竹子费事些,做起来倒不费事,这架子我三婶娘在家也可以做,很简单的,两文钱一个,你看可以吗?”

  “不用两文钱,一文就行。不过你要这个gān什么?还要这么多。”曾瑞玉接过去仔细看过了说。

  “就两文一个吧,我要的比较急,你每天晚饭后就把当天做好的给我送来,你会记数吗?”

  曾瑞玉摸了摸头,憨厚地笑了,“只会数到一千,不会记。”

  子晴告诉他自己来计数,并且还说了,做一个,配一块直径一寸见方的小竹碗,就用废弃的竹子简单抠一下就可以了。说完,子晴递过去五两银子,谁知她三叔死活不接,非要做完了再给,说没见过这么大的银锭,还是铜板看着安心,花起来也顺手,子晴笑了,说:“那就一天一结账吧,你送多少来,就给你多少的工钱。”

  曾瑞玉也笑着说:“还是这样好。”

  次日一早,子晴就央沈氏陪她去城里,左右无事,沈氏让何氏也去逛逛,子喜快两岁了,走路很稳当了,再说,有这么些人看着,也不怕的。于是老老少少五个人坐了驴车到城里,先去周掌柜那送jī蛋,一般沈氏都是攒好了两筐就送来,送完jī蛋,一行人又去菜场转一圈,这次子晴又买五十来只小jī,还买了六只羊羔,看到有卖橙子的,子晴先买了一个尝尝,一看味道还可以就买了三十来个。

  把东西寄放在周掌柜那,几个人才去了布店,沈氏看一匹大红的绸缎,要一两六银子一匹,又看细纱,要八百文一匹,沈氏有些嫌贵,问:“掌柜的,还有便宜点的吗?不用最好的。”

  掌柜的说没有,谁知旁边的伙计说:“掌柜,库房里不是还有那些布吗?”

  掌柜的一愣,瞬时反应过来,说:“这位大嫂,库房倒是有一批大红纱料,送来的时候受了些cháo,有的地方颜色不大正,不知您打算做什么?倒是可以便宜处理的,二百文一匹你就拿走吧。这批布,东家可真亏大了去。”

  说完让小伙计抱来一匹,沈氏打开一看,颜色一尺浅一点,一尺深一点,做衣服确实不适用了,怪不得掌柜说削价处理,对子晴来说应该正好,灯笼分成八瓣,正好一瓣深一瓣浅,子晴拽了她娘的手让她娘俯下身来,低声耳语几句,然后沈氏问:“掌柜,您有多少匹布?我们都要了能便宜点吗?”

  “一百匹,你们要全要了,我也好说话,一百八十文一匹,不能再少了。”

  沈氏没带那些银子,就先要了五十匹,说剩下的哪天再过来,买完布,沈氏又从店里要了些彩线,东西太多,掌柜的让两个伙计把布给送到杂货店,周掌柜还特意派了辆驴车送他们回来。

  晚上,瑞玉送来了二十个灯笼架,子晴给了他四十文钱,便央何氏裁剪,子晴fèng,沈氏打络子,几个人分工做起来,子晴的工序最慢,等他俩都做完了,子晴才做了七八个。好在也不着急,慢工出细活,子晴的要求是务求jīng致。

  第七十一章、卖灯笼

  接下来的日子,曾瑞玉有时送五十,有时送三十,子晴每日都记账,灯笼架完成了多少,子晴又做完了多少等等,月底曾瑞祥和曾子福回来,子晴就让他们在灯笼上题字,什么“恭贺新chūn”,什么“万事如意”,什么“年年有余”,什么“吉星高照”等等,隔一瓣写一个字,晚上的时候,子晴特意点了截蜡烛试试效果,大家都说不错,尤其是每个灯笼底下都挂了一个沈氏打的huáng络子,还真是有那么点意思。

  “我家晴儿还真是能gān,旧年元宵那天哥哥还说要扎一个花灯给你,哥哥的花灯没扎上,你倒是准备卖上了,你比哥哥qiáng。”子福笑道。

  “大哥,这第一个灯笼是我和妹妹一起做的,我还帮了妹妹不少呢。”子禄说道。

  “是,小二也越发能gān了。”子福摸了摸子禄的头,笑道。

  忙碌的时光最易过,期间家里的洋薯、huáng豆等收进来,子晴跟着忙了几日,收成还是可以,只是晚稻减产厉害,谷子基本是瘪的,沈氏只要了一半来喂jī,剩下的让瑞玉拿去喂猪了。

  到腊月初八曾瑞祥他们放假回来的时候,子晴翻看了记录,居然完成了三千一百多个。初十那日,子晴和子福拿了一对灯笼去找周掌柜,对周掌柜说有笔买卖想跟东家商量,想见东家一面。

  “还真是巧了,我们老爷正准备回京呢,你要晚两天来还真见不到,这样吧,我去通传一声,见不见的我就没法做主了。你们半个时辰后再过来瞧瞧。”

  子晴听了后,拉着子福又去菜场转一圈,仍是买些小jī苗还有两只羊羔,倒是找到了几棵桃树,别的没发现什么新的东西。回到杂货店,东家已经到了,他旁边还站了个十来岁的男孩,一看就是个大户人家的少爷,枣红色的绸子长衫,随身还带着玉佩,旁边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长随,不苟言笑。

  子晴一进门还未看清屋子里的人,东家就问:“老周说你这次又有什么新东西送来了,我瞧瞧。”

  子晴拿出折叠好的灯笼,当他们的面打开,东家看了看颇有些失望地说:“不就是灯笼吗?你这灯笼倒是够喜气,可也没什么特别的,要说是元宵节花街用吧,样子也太简单了些?”

  子晴说:“谁说元宵节才能用?我这灯笼是专为过年准备的,过年在家里挂上两个大红灯笼,你不觉得特喜气特有年味?而且,我这灯笼是可以折叠的,不用的时候,你看,这样折叠收起来一点也不占地方,特别好保管,明年还可以接着用。还有你看这个。”

  子晴走到光线暗一点的地方,点上蜡烛放进去,子晴转动笼顶的拉线,灯笼一转动,上面的字迹在蜡烛的流光里显得特别的清晰,“您不觉得整体的感觉不仅喜庆,而且温暖吗?过年时在家里的院门上挂上两盏灯笼,客人上门看了上面的吉利话心qíng肯定会舒畅,晚上给路过的人看了,还可以照亮了他们眼前的路,对远行的游子来说,那就更不一样了,这灯笼也能照亮他们心里的路,燃起他们对家的那份浓浓的渴望。”

  “嘿嘿。”子晴见那少爷模样的人在瞅着子晴偷笑。子晴横了他一眼。

  “东家老爷,我妹妹在家素日和我们掰扯惯了,说话有些不着边际,不过这灯笼过年挂着确实喜气,过年嘛,不就图个热闹,图个喜庆。”子福说道。

  “无妨,我也不是第一次见识了,小女娃嘴还挺能说的。不过,你们打算卖多少钱一对呢。”东家问道。

  “二百文一对,你瞧,这都是上好的纱料和绸料,是我亲自fèng的,fèng起来特别费事,这还有我娘亲手打的吉祥如意络子,大过年的,寓意多好啊。这是我爹特意题的字,一百文一盏,真的不贵,还有里头的架子,都是新砍的竹子做的,花了好多功夫,一副红纸写的对联还要卖到十文呢。”子晴细说道。这个价钱是昨晚和子福商量好的。

  “你就不怕我不买了,拿了你的样品自己让工人做去。”东家问道。

  “哪能呢。您那么大的老爷,每天要处理的事qíng那么多,哪能看上这区区几两银子的利,我这也是为了您能拿出去自己用、或送人都有个新意不是?”子晴狗腿地溜须。

  “我想知道的是这是谁的主意做成的?”

  “谁的主意有什么打紧呢?是我们全家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子晴说。

  “结晶?结晶是什么意思?”

  “就是,就是结果的意思。”子晴摸了摸自己脑袋。

  “我倒没听说过,结果还能叫成结晶。不过这两年,小丫头,你家的西瓜还真没少挣吧,大房子也盖了,小丫头,我还真想知道,你家的西瓜为什么能比别人早十多二十天成熟,还有,你小小年纪这么费劲地想辄挣银子,上次说是为了盖房,这回挣到银子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东家一脸好奇地瞅着子晴。

  子晴有点纠结,想了想还是说道:“第一,西瓜早熟的问题不能讨论,属于独家机密,我家就指着这个养家呢,所以无可奉告,第二,我说了你们可别笑话,挣了银子当然买田买铺子,然后等着收租,再然后就是等着做米虫,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银子数到手抽筋。”

  “米虫?为什么是米虫呢?”

  “米虫多好啊,什么也不用gān,整天躺在米堆里,不用担心挨饿,有吃有玩的,多清闲。”

  子晴的话音一落,大家都笑起来,有嘿嘿的,有扑哧的,有哈哈的,总之,子晴的话娱乐了大家。子福qiáng忍着笑意揉了揉子晴的头发。

  “好,就冲你这个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银子数到手抽筋的伟大的米虫目标,我就要了你这批灯笼吧。”又问了有多少盏,又叮嘱老周拿了三百两银票和一些碎银,就便把阉jī一块运回来,准备送去京城。说完东家就走了,两个小孩还回头看了子晴好几眼。

  子晴还沉浸在挣钱的喜悦中,跳起来拉着子福庆祝,“哥,我成功了,哥,我成功了。”两眼笑眯眯的,还以为要多费一番口舌的,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出手了。

  她哪里想得到,正是她的那一句或自用或送人也有点新意打动了人家,这点小钱人家哪里会放在眼里?当然令文老爷没想到的是自己家灯笼一挂起来,再送出去一些,整个京城到处寻找大红灯笼了,仓促之间,他手里的这批灯笼倒以一两银子一盏脱手了。当然这些,子晴是无从知道的,不然还不得后悔没多卖贵一些。

52书库推荐浏览: 千年书一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