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得没错,纪宁这宅子不算大,却也绝对不小,别说住下他们两父子了,再多几户人也容得下。
只是当他们已然安顿好时,纪宁才后知后觉地提醒道:“我那救命恩人也住在此处,望杨兄帮忙照顾几分。”
这要是在话本里,便是托付恩人终身的桥段了,若不是当初在左西街那回,见过向来沉稳的纪宁下意识紧张的模样,杨兴都当梁清只是他的救命恩人了。
居然将个女人托付给他这样的人照料?
好在纪宁下一句倒是让他品处味儿来了,“不过,到底是瓜田李下,对梁夫人名声有碍,只能麻烦杨兄对外时,称个兄妹吧。”
杨兴回过味来,便立即将纪宁一顿嘲讽,倒是换来纪宁笑眯眯一句“我看你们长的也颇有相似之处,指不定前世便是兄妹。”
这般殚精竭虑的筹谋,这回怕是真是动真心了。
倒也不怪纪宁早早便想好了对策,甚至还悄然露了些口风。
他这一回京,便已然成了一块香饽饽,长相出挑,年纪轻轻,能文能武,又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加上后院还干净,哪家有适婚女儿的不惦记。
刚巧又遇上年节,老皇帝身子有了起色,各种明着宴请,暗着相看的人家络绎不绝,别说纪宁的姨娘周氏都拉着他见了一回舅家的女儿,连老皇帝都动了心思。
被皇后宣进宫的侯夫人陈氏更是咬碎一口银牙,一个将军之位已然将她们母子挤到角落里,若是再尚个公主,这宁恩侯府哪儿还有她说话的位置。
“宁儿虽未定下人家,却…”陈氏话一顿,起身跪下,“娘娘恕罪。”
“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前些时候,臣妾听闻那孩子已然有了意中人,宁儿虽不是臣妇亲子,这些年在外头却也着实艰辛,臣妇看着也是心疼,在这婚事上头便想全了他的心意。”
陈氏婉拒了皇家赐婚,便等于打了皇家的脸,高文帝年纪大了,最看不得便是违背他心意之人。
只是到底纪宁年轻有为,实在讨他喜欢,转头又亲自问了一回,“爱卿年轻有为,这回又舍命救了朕爱子,朕寻思着也没什么可赏赐的,听说爱卿尚未婚配?”
这要是有点眼力见的,都该顺着老皇帝的话说下去。
可惜纪宁上前一步,在年三十国宴上,跪在满朝大臣面前,非常不识相地道:“虽未婚配,却已与手下参将之妹许下盟誓。”
高文帝脸色立即便沉了下来。
“年前臣危难之时,得她相救,末将便许诺,这辈子非卿不娶,只此一生只得她一人相伴便足以。”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片唏嘘之声,要知道,在座之人,谁没个个把妾室的,且妾室最多那人便是高高坐在上头的高文帝。
高文帝闻言,原本沉下的脸色倒是缓了下来,呵呵笑了一声,“爱卿倒是个有心的,即如此,朕便成人之美,给爱卿赐个婚,还望爱卿记得今日所言。”
谁没个年轻时候,过些年便会为如今的豪言壮语后悔了。
参将之妹,倒是还依旧那边势力也不沾了。
高文帝笑呵呵地命人去拟旨。
纪宁沉声谢恩。
他已然能想想出梁清暴怒的脸了。
作者有话要说:
梁清:又坑我
纪宁:这是意外,意外
有点卡文,啊啊啊啊
第42章 第 42 章
杨兴将纪宁嘱托随口道出,梁清看着他那张叫人觉得亲切的面庞,笑道:“可不就是心有灵犀。”
当初纪宁曾问他杨正有何不妥时,梁清找了个借口敷衍了,当时不过是觉得梁川到底不在了,说人家像个已经去世的人,梁清总觉着不太好。
没想道她不说,纪宁倒是自个儿看出来了。
杨兴哪儿见过这般明目张胆炫耀男女情谊的,只得挑了眉夸道:“夫人倒是爽直。”
再多的,因着杨正一旁虎视眈眈地看着,也不好多说。
外头爆竹一声声,一个大宅子里也就梁清和杨兴两父子算的上是主子了,梁清倒想着一道吃个年夜饭,毕竟能相逢即是缘分,只是转头想想,人两父子,她凑上去也不像个样子,到底没有开口。
现代时,随着日子越过越好,那年节味倒也越来越淡了,过年除了几天假期,梁清并不觉得与往日有何区别,往年过年,她偶尔也会在医院值班,不定年年回去跟父母一道。
虽然梁清只有一人,到底年夜饭,厨下还是下了许多功夫的,各式菜品摆满了一桌子,梁清一人吃恐怕一个盘子夹个一口,便吃饱了。
“好丰盛!”梁清笑着赞了一句。
她脸上虽并无半点阴霾,边上伺候的绿娥却依然觉得自家夫人有些凄凉。
“夫人,要不,您去与杨公子他们一道吃吧。”绿娥为梁清盛了一碗饭,期期艾艾地说。
明明该是一家团圆的日子,独自一个人吃着晚膳,谁的心中怕都不好受。
梁清抬头便见她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眨了眨眼,“你这是鼓励我去爬个墙么?”
一句话,绿娥的那点心酸瞬间便消失个无影无踪,面无表情道:“夫人你还是自个儿吃吧。”
梁清也知道她是好意,嘻嘻一笑道:“给我拿两壶酒来,大年夜的,你也不必在这儿伺候了,有什么都明日里再来收拾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墙角养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