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洪湖住院的那些日子_潍水轻舟【完结】(70)

阅读记录

  小杜看看小何又看看我说:“一点小事,小孙就这样没齿不忘的想着。小何你说,若我当时不帮小孙,我能和你们成为朋友吗?和你们在一起我真的很开心快乐。种下情感的种子,才有了友谊的收获!我说的对吗?”

  我笑着对小杜点点头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种下的友谊,会永远长青的!”我把语气缓了一下又对小杜说:“小杜,你今天来了,中午住下唄!我和小何就在医院食堂请客,近水楼台,简单方便,让王翔陪着你。”

  “今天不行,我还在班上呢!下一次我休班的时候吧?我提前让王翔告诉你们还不行!”

  我们三个又聊了一会,小杜临走时,让我俩代问陆文好。并说再相聚的时候,也把陆文一块叫上。

  平时只要和小杜,小何在一起,就总会让平静的生活,突然泛起那么一点点波澜。给悠然的心境以温馨,并时不时的制造出一份意外的惊喜,活跃了一下平常的气氛,和这不断加深地,融洽而和睦相处的关系。对于她们的建议和意见,我非常乐于接受,也许就是因为喜欢这样吧!也许就是因为从来就不反感吧?才总是有着一致想法的。

  今天早饭后,不一会刘嫂和小马,就来到了我们病室,与田局长,周老师打过招呼,就坐在了床边,说起了做针灸治疗的体会和感想。刘嫂说:“刚去针灸室的时候,我和小马都是一样的心情,排斥的心理,惧怕的念头,七上八下的想法,前思后想总是困扰着自己,就是不敢做。但真要做了,就不怕了!做了以后,就想为什么不早做呢?大夫在下针的时候,也不过像蚊子叮咬了一下。想想自己有时像个孩子,真可笑!”

  小马说:“针灸治疗,有时觉得一阵酸麻胀,但过后就轻松了。人在治疗中,学会面对很重要。小孙,你以前说的那些话,我现在体会到了。”

  周老师和田局长听后,也对刘嫂和小马,深入浅出地说了一些鼓励的话。

  我们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的时候,小何同陆文就推门,走进了病室。

  周老师一看到小何与陆文,就对田局长说:“田局长,今天你是不是应该听一听,我们中医院里的百灵鸟的歌唱了?”

  田局长笑着说:“住到院里,就听说有几个病友女同志,歌唱的不错!百见不如一闻。咱们今天就换一下心情,好不好?就唱一首,地道战的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

  周老师环顾了一下大家说:“今天小何,陆文,小马,你们三个唱,我笛子伴奏怎么样?”“好……”

  病室里,笛声、歌声悠然而起。生机勃勃的气氛,感染着我们每一个病友,我们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未来。

  因为我们大家懂得,才学会了对生命的珍惜。因为珍惜,才从不敢轻言放弃。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拥有一份好的心情。因为好的心情,在我们病友的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价值。这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财富,就可以轻易得到。而是因为你拥有了它,就有了生命中的那份期待与坚持。你是否感到幸福快乐才最重要的。对一份好心情的拥有,无法改变,更不能代替。身处逆境时,不是看有多少人陪在你的身边,而是要知道,陪伴你的人是否真的懂你。我们心心相惜,我们互相鼓励,我们就是一个相互信任,彼此懂得的特出群体!

  第七十九章

  1981年11月10日

  清晨的雨声,悄然而至,伴随着风中飘飞的叶子,纷纷扬扬地就洒落在了梦里。从梦中醒来,想着今天早晨,窗外晚秋的风景,风雨中又该是如何的一番景象呢?再想想,在这个雨天的日子里,又将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纷纷的思绪就这样飞来飞去,飘满了,整个想象的空间。把忘了的想起,把想起的慢慢地进行一下整理。初来洪湖,雨夜里,夜宿新华旅社,与杜鹃从此相识;雨天里,江三哥送来甲鱼,留下了一份淳朴的情意;冒雨去按摩室,与小何共撑一伞,在患难与共中,又有了病中的知己。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过往,总是难忘。多少件大大小小的事情,总是这样的情深意浓。

  天渐渐地亮了,病室里的光线,牵动着视线,我慢慢睁大了眼睛。田局长穿好衣服,悄悄走出病室。透过门上的玻璃窗口,就见田局长,在走廊里练起了太极拳。

  王翔醒后,一骨碌爬起来,看着窗外对我说:“舅,下雨了。今天我又不能上街,去小杜姨那里了!”“懒虫,快起来吧!不能上街,就老实呆着,给你小杜姨用心写一封信,明天不下雨了,去交给她啊!让你杜鹃姨也表扬,表扬你。”我一边催着王翔起床,自己一边穿着衣服。

  周老师穿好衣服,对我笑笑,就叠起了被子。待我们一起走出病室的时候,刘嫂与小马正在看着楼外的落雨,饶有兴趣地谈着。并悠闲地摆动着患病的手臂,像是在做着康复锻炼的样子。她俩见到我和周老师及王翔,就回过身来,笑着和我们打着招呼:“周老师,小孙早?王翔快过来!”我和周老师也相应地问候着她们,王翔此时就从我的身边跑去了刘嫂和小马那儿。李姨同小何,小陆也已早起,她们正从楼梯口那边,蹓跶着回来。虽然隔壁住着,但见了面就总有一些话说。我们楼上病室的病友,只要聚在一起,就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边说,边锻炼,早已成为大家晨练的一种形式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潍水轻舟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