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桉是一个出色的攀比反面教材。
饭局上蒋桉被反复的问学习怎么样啊?赶不上可不行啊,你看我家XX,天天学到十二点了,哎,我这心疼啊……
曹外公会适时的夹一筷子菜给学到十二点的那位表亲,笑容温和跟幸运表亲说:
“多吃点,补补身体,不能光学,得劳逸结合!”
幸运表亲的父母会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说:
“哪能天天玩呢,玩一分钟就少学一分钟,说不定高考就考到没学到的那一题!”
诸如此类,换汤不换药,幸运表亲会是大姨二姨三姨大舅二舅家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总之,不会是蒋桉。
蒋桉参加过两次,到第三次曹家聚会时,蒋桉说要期末考试了在家复习,不愿意再去。
蒋妈妈懂蒋桉的意图,劝说了几句,见蒋桉死活不愿意再去,也就罢了。
曹外公曹外婆跟蒋桉见面次数不多,情感上不怎么亲近,曹家的后辈们太多,若是其他的表亲们缺席曹家家宴,曹外公估计会发火骂几句,蒋桉这个半路杀过来的外孙女,曹外公说了几句也就由着蒋桉有一搭没一搭缺席曹家家宴。
后来曹家表亲们告诉蒋桉,那时候他们羡慕嫉妒恨透了蒋桉。
曹家的表亲们一部分在实验高中,一部分在连水市二高,同校的表亲们,蒋桉不怎么见到,只有二舅家的一个表哥曹甫舟跟蒋桉同岁,大了蒋桉一个月,不过不同班,在高一七班,班级也不在同一层楼,蒋桉没见过这个表哥几回。
曹甫舟是二舅攀比的最大筹码,因为成绩很好,经常年级前十名,长相出众,口才出众,是家长们口中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系列。
蒋桉把选科通知拿回家给蒋爸爸,连水市的风气是学文不如学理,很多家长是亲自去学校强制改科,蒋桉倒是无所谓,学文学理对她来说,都是一样的。
蒋爸爸倒没说什么学理走遍天下之类的话,只说让蒋桉自己选好就行。
蒋桉犹犹豫豫,话到嘴边不敢说出口。
蒋妈妈盛了碗紫菜蛋花汤给蒋桉:
“选科不是小事,咱家不兴不许学文那一套,你选文科理科都一样。”
蒋桉喝了一口汤,咬了咬下嘴唇,终于开口:
“爸妈,我选文科。”
放下碗,又小声说:
“我想进艺术班。”
艺术班处于连水市高中歧视链的最下层,当然艺术班也有歧视链,比如体育生就处于艺术班歧视链的最下层。
意外的是蒋爸爸并没有反对,连蒋妈妈也只说了句你决定好就行,家里都支持。
蒋桉拿着签好名字的选科通知,一阵轻松。
……
范晓瑶见蒋桉选了文科艺术班,很是意外,她意外的不是蒋桉为什么选了文科艺术班,而是蒋家父母为什么还同意了。
蒋桉笑了笑:
“我爸妈比较开明。”
蒋桉心里隐隐的有另外一个答案。
范晓瑶选了理科,她脸色有些烦闷:
“我想学文,我爸不愿意,跟我说敢学文就跟学校说让我转理科班去。”
跟范晓瑶关系不错的两个姑娘,一个选理科,一个选文科,理科姑娘很羡慕的对文科姑娘说:
“还是你好,偏科偏的惊心动魄,不选文都不行,真羡慕你!”
文科姑娘见两个姑娘都不开心,哪敢多说,细声细语的安慰这两人。
虽然要期末考了,教室里人并不多,除了范晓瑶几个姑娘,只有后面几个男生凑在一起小声嘀嘀咕咕,时不时放声大笑。
一个大块头从前门冲了进来:
“赵之逸!赵之逸!你选的啥啊!来给我参谋参谋,我想的脑子要炸了!”
范晓瑶听见声音,头都没抬,嗤笑一声:
“这个胸大无脑的货又来了!”
大块头叫赵轩文,是择校生,据范晓瑶说,跟赵之逸是堂了两代的堂兄弟,四肢发达,脑子简单,成绩稳定在吊车尾的位置,从来不会进步一个名次,赵之逸成绩好,赵轩文说跟在赵之逸身边能长学问,无论吃饭还是去小卖部,甚至是去厕所,这货都会从他的高一五班冲到高一四班来找赵之逸。
虽然赵之逸一直对他爱答不理,却永远不会降低赵轩文的热情,蒋桉见赵轩文的次数多了,很是怀疑赵之逸旁边空着的桌子是给赵轩文准备的。
还好那时候高中生的思想比较单纯,没有小姑娘们暗戳戳的把这两组CP写小论文。
范晓瑶眼珠子一转,凑过去小声跟蒋桉几人说:
“要我说,赵轩文最适合进艺术班学体育了,天生身体优势啊!”
说着肩膀撞理科姑娘:
“哎哎,丽雯你说是不是?”
理科姑娘丽雯只从赵轩文进来就直勾勾的盯着他,听范晓瑶这么一说,脸一下子红到的耳朵,从桌子上跳下来:
“我,我怎么知道……”
蒋桉吓了一跳,懂了,丽雯姑娘这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竟然喜欢赵轩文那种大块头!果然人不可貌相啊。
范晓瑶看到丽雯姑娘一脸囧样,换了个话题。
蒋桉也觉得赵轩文不学体育的话,有点浪费他那一身的肌肉。
赵轩文嗓门很大,一直在念叨学文好还是学理好,又开始分析自己各课的优势:
“你看吧,我数学不行啊,可是我历史学的好,物理太难了,我不行,化学啊还有点意思,哎哎哎,我觉得吧我挺平均的啊,赵之逸赵之逸,你说呢,哎呀我这烦啊,我爸跟我说自己的路自己选,选个屁啊,他就是懒的管我!哎哎哎,不行不行,我这脑子要想爆炸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之莳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