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国大公子生前可是黎皇最喜爱的儿子。黎皇总共也就只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一生痴情,只娶了黎王后一人,后宫再无其他嫔妃。
黎皇的另一个小儿子今年才只有十岁,还是个孩子,朝堂之事,复杂纷乱,一个十岁孩童哪里会懂,所以黎皇才把被放任游历在外的黎小王爷召回。
黎皇病重,无法再理朝政,便把监国大权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二弟黎成王一脉,甚至黎小王爷才回宫的那天夜里,他有意要把储君之位传给黎小王爷,但被黎小王爷婉拒了。
黎小王爷生平放荡不羁,爱自由喜逍遥,恶拘束,要不然当年黎皇提出要派一位贵族公子去各国游历结交时,黎小王爷也不会毛遂自荐,自请命去了。
其实黎皇还有一位弟弟,黎广王,但黎皇并不信任黎广王。
这其中缘由多半跟黎广王善妒心胸狭隘又偏执有关。
黎成王就不同了。
黎小王爷婉拒黎皇好意过后又起了誓此生一定会尽力辅佐公子明,也就是黎皇的那位小公子,助黎国走向繁荣富强。
黎国大公子走后半个月,为了使黎国上下免于因储君未定而引起朝野纷争动乱不安,黎小王爷建议黎皇尽早将公子明储君一位定下,并宣告黎国上下,上至王侯相将,下至黎民百姓。
名义上公子明上位暂代黎皇,实则黎国大权由黎成王一族掌理。
如此一来便引得黎广王十分不满。
尤其是黎小王爷近日来实施了多项政法变革,使王宫贵族们的权益多多少少受到了些损害,但这些变革却对黎国增强国力十分有益。
所以黎广王便私下里开始笼络平日与黎成王不合的一些人士,使其成为自己可用之人,又暗中培养军队,进行谋划,准备待黎皇一死,时机成熟进行反叛。
而在此之前,他要假意臣服于黎成王和公子明。
在经过黎小王爷从他国学习到的一系列初步的变革和加强农业生产等之举,黎国百姓的生活有了些许改善,得民心者便得天下。
黎小王爷此举算是缓解了前一阵子黎国动乱不安的现象。
国丧结束,一切似乎都朝好的方向发展去,黎小王爷也终于能够松了口气,歇歇了。
这些天一直忙在宫中,吃在宫中,睡在宫中,都没时间回王府。
而素婉那边也及时地将这些消息传出给了姜国,然后等待上面的指令。
转眼三月已过了大半,天气逐渐转暖,素婉依旧每日晨起做豆腐拿去卖,卖完了再去专门给黎王府送一车,但已经好些天没有看到黎小王爷了,她便以为他早就不知把她忘哪去了。
这些公子哥在她看来不过都是一个浪荡轻浮的样子,今日对这个姑娘上心,明日又不知去哪眠花宿柳了。
素婉也没太放在心上,只依旧每日坚持去给黎王府送豆腐,毕竟黎小王爷那一锭金子买她一年的豆腐都绰绰有余,她收了人家的钱,自然要给人家办好事,再说了,她每日以这个借口去黎王府,多多少少会从府里人的口中听到一些对她有用的消息,然后她再呈给她的主人。
——
这日,忙完宫中这一阵子的事,黎小王爷终于得了闲能够回府了。
南仲给他牵来马车,他坐车回去的。
回到王府他就往床上一躺,睡了一天一夜才缓过神来。
期间,之前被他派去查素婉的人来报,然而见黎小王爷在呼呼大睡,都很自觉识趣地退下了。
第二日,黎小王爷醒来那些人才敢来禀报,其实早在黎小王爷于宫中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把关于素婉的消息搜集到了,只是那时黎小王爷在宫中教公子明处理朝政等事宜,国事当前,这些都被他放置在了脑后。
如今得闲了,才想起来还有那么一回事。
“你说她是两年前才来的黎国,才来的太平城?”黎小王爷就着府里小厮端来的洗脸水洗了把脸问。
前来禀报的那黑衣人答:“是。”
黎小王爷漱了口水又问:“那在此之前呢?”
黑衣人回道:“听那的街坊四邻说素婉姑娘是从别国逃难才逃到太平城来的。”
“可有父母兄弟或姐妹?”
“都死了,逃难的路上死了,素婉姑娘靠在太平城卖了大半个月的豆腐给凑够了买棺材的钱,才下葬了的。”
素婉来太平城的时候刚好是冬天。
黎小王爷有些不相信,“她每天只卖三十块豆腐,半个月是怎么凑够买棺材钱的?”
黑衣人忙又解释道:“听街坊四邻说那个时候她每日早上中午晚上都卖,直到夜深才收摊,后来渐渐的才每日只卖三十块了。”
黎小王爷哼笑了声,擦了擦手喝了口小厮递上来的茶,听他这么说,好像一切都挺平常又合理的样子,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还有吗?”他眯了眯眼睛又问。
黑衣人点了点头,“我还从西水巷一个阿婆那里打听到,听说素婉姑娘的父亲生前是个挺有名的铸剑师。”
黎小王爷轻轻又重复了这三个字,“铸剑师?”如此一来,似乎又能够解释得通她一个姑娘家会懂剑又对剑感兴趣了。
可是怎么会那么巧呢?黎小王爷转动着手中的杯盏在把玩,越品越觉得有意思。
52书库推荐浏览: 画春暖 天作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