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的心情就像向日葵想着太阳,太阳走到几点,它就看到几点……
十二是被嫁去了西边的雾风国和亲,特此更正!
第25章 衣锦还乡
其实雪宁也很奇怪这里的制度,上一世,古代的考试制度是隋朝才开始的。但这里的考试制度竟然已经很完善了,就像明清时期的制度。
但从这里的打扮穿着和饮食习惯,怎么也不像明清时期的。明朝已经有了辣椒和玉米土豆的种植,这里一个也没有。
她也曾经问过六王爷,王爷告诉她这是北国学习来的制度,已经存在了百年了!
北国……难道北国是唐宋元明清的某个时期?还是又是一个不存在的朝代?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考试,二月初九那天开始进场,一共考三场,一场三天时间。
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三场共有九天的时间。所以考试不仅考的是学问,也考的是耐力和身体素质!
二月会试完,三月放榜,会试放的榜谓之“杏榜”。凡是榜上有名的解元、举人,皆称“贡士”。
会试的头名称“会元”。
今年的殿试,定在了四月二十六日。所谓殿试,就是全体考上的贡士,再通过皇帝主持的殿试而成为进士。
一甲进士有三名,由皇上钦点,谓之“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的进士就多了,约占全部贡士的的三分之一,被赐进士出身。
还有三甲,三甲被赐的是同进士出身,约占三分之二,当然名落孙山的是不算的。
中了二甲三甲的进士、同进士的第一名,被称为“传胪”。等到殿试结束,揭晓唱名,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大典”。
殿试放榜的纸为黄纸写的新科进士的榜,所以被称“金榜题名”。
殿试的题目,也都是皇帝从《四书》》、《五经》文中摘句为题,测题时,应试者以臣子的身份回答。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这里,皇帝之所以亲临主持殿试,旨在突出皇帝“天下宗师”的地位,也表示“天子门生”的身份。
所有殿试应试者,黎明即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繁琐礼节。然后颁发考题,考生逐一跪接题纸。最后回自己座位上,开始答应试策文,殿试限时一天,长短两千字即可!
几个月来,千城历经了无数的礼仪,跨过了无数的门槛儿,在考场经过了几个日夜的煎熬之后,会试终于过去了。
期间莹莹和公主又是送饭,又是送水果点心,弄得考官都检查得细致了不少,生怕他有了夹带!
好不容易三月十六放榜了,千城又是头名“会元”。李偃闻屈居第二,朝合第四名。
杏榜放完,又要准备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试,殿试是一日的时间,凌晨入场,日落交卷。谓之“辰入酉出”。地点在越天殿举行。
殿试上,除了必须要交的考卷,皇帝又单独问了几个问题。皇帝对千盛和朝合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又听说会试第二名的李偃闻也是田里村的,就更有兴趣了。一个村子能出三个学子全进了殿试,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事情。
皇帝还问了几个眼下关于民生的问题,学子们各抒己见。旁边站着满朝朱紫,或闭目不言,或洗耳恭听,或哂哂一笑,或眉头紧锁,百人百样。
日落,学子们鱼贯出宫门,这年的殿试算是结束了,在等下一科,只能等三年之后了!
五月初八要放金榜了,一大早天还没亮,就不少人开始等着了。千城、朝合还有李偃闻吃过早饭,正打算去围观一下……门外就响起了敲锣打鼓的声音,只听一个细细高高的嗓音再问门口小二:“新科状元柳千城柳老爷,可在此地下榻?”
掌柜一听笑得眼睛都没了,急忙出来亲自迎接,“在!在!柳老爷正在此下榻……”
还没说完,又传来一个声音:“新科榜眼李偃闻老爷可在此下塌?”
掌柜又急忙招待,声音激动的跟自己中了状元似的:“在!在!哎呀,小店今日真是蓬荜生辉呀,出了两位老爷……”
正说着,忽然又传来:“新科探花柳朝合柳老爷可在?”
掌柜高兴地脚下不稳,打了一个趔趄,差点倒下去。
“在呢!都在楼上呢!”
几个人上楼传旨,这位掌柜猛的才回过神儿来,高兴的拍了拍手,对小二吩咐道:“今日小店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喜,状元老爷更是连中三元,这是多少年都不出一个的!告诉吃饭住店的,今日所有学子的吃喝全部免费……”
小二听了随即下去传达。
等到太监传旨下楼,掌柜嘴里还一直念叨,给了传旨太监一人十两银子。嘴里只道:“咱们店里烧了高香了,三个老爷都在咱们店里头,祖宗保佑皇上隆恩呢!”
传旨太监收了银子便回了!
再说田李村。明日是双胞胎的四岁生日了。雪宁在准备做生日蛋糕的材料。
李元琮也是从正月回来以后,除了偶尔去县城的店里瞅一眼,其他时间便都窝在雪宁这里。雪宁懒得管他这是要住的何年何月了,也不知道住在这里到底是想要干啥?反正村里的人都已经习惯了,自己也习惯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一宁不宁 穿越重生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