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言语_六十四骨【完结+番外】(96)

阅读记录

  那篇文章是在那一年的高考以后写的,看得她有种感同身受的难过。越是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往上走的机会越多,阶层固化之后,贫穷的人似乎只能终其一生原地打转,因为人生的艰难,一重高过一重,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难扛了。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訾静言略一思索,认真地和她探讨起了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鱼跃龙门都是一件难事,并不是到了今天才难的。”

  “……嗯。”他说的是事实,但正因为这样,才更让人觉得无法呼吸。

  “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时代渐渐被所谓的‘富二代’占据了上层,但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他们从小就拥有比别人更优良的教育资源。”訾静言给她举了个例子,“BBC拍了一部纪录片叫《49未知天命》,跟踪访问了十二个在英国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七岁小孩,从孤儿院、中产阶级一直到上层社会的孩子,导演每七年会对他们做一次重访,一直到05年他们四十九岁的时候。你觉得结果会是怎样的?”

  “有人改变了吗?”双兖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訾静言的回答却让她的心慢慢沉了下去,“结果是,没有任何变化。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她有些无力地追问了一句,“就没有……什么例外吗?”

  “当然有。”訾静言肯定得很快,“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它给了所有人平等的机会去创新和开拓,尽管他们拥有的物质基础不一样,往上走的难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与之相对地,也会有人选择往下走。”

  “往下走?”

  “十几年前,浙江台有一个很出名的主持人,叫亚妮,她做的专访栏目阿婆每一期都看。现在很少有人提起她了,但在那个时候,她是国内最知名的主持人之一,没人能想到她会放弃事业去了太行山。”

  而且一待就是十年,她的消失还让凌霂云很是惆怅了一阵,觉得没有好节目看了。

  訾静言接着道,“她在太行山拍了一部电影,内容是关于没眼人的。”

  双兖试着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是……盲人吗?”

  “唱太行山小调的盲人卖唱队伍。”訾静言颔首道,“在抗战时期,他们也是抗日军队的特殊情报队。但是到了21世纪,这个传统,或者说这门技艺,已经快要消失了。为了记录下他们的生活,06年亚妮上了太行山,直到今天,这部电影都还没拍完。”

  也就是说,亚妮现在还在太行山上,已经将近十年了。抛开了舞台上的光鲜亮丽,也抛开了她优渥富足的生活。

  双兖很吃惊,“那她家里人呢?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见过面吗?”

  “差不多吧。”訾静言的神情变得有些悠远,“我去过太行山,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很难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净土。”

  西部民歌里最具生命色彩的辽州小调在没眼人走山的盲棍声中响起,刺透了山林风声,穿行过太行山上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震撼人心的歌,震撼人心的人。对天空唱,对大地唱,对风霜唱,对雨雪也唱,他们是行走在尘网之外的人。

  眼没了,心就亮了。

  双兖联想到了三中的夏令营,每次说起这些事,訾静言的话就会多上很多,向她展示着那些区别于世俗的观念。

  “贫富差距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有些东西的价值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訾静言说完这句话,开始总结陈词,“或许这么说会显得太过理想化,但是文化传承这种事,最需要的就是这些理想主义者。”

  毫无疑问,訾静言也是这样的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话语、他的行为,总能一次又一次地打动双兖,他在用他的眼睛带她看世界——一个只存在于理想主义者眼里的世界。

  有点残酷,也很现实,但更多的都是美好的一面。

  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有人生于俗世却不染凡尘,怀着最质朴简单的自由与快乐,发自内心唱着最绵长柔情的歌,天高地阔,灵魂通透。

  在她知道的地方,这样的人就在眼前。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就是她的道。

  三千世界里,她只愿意为了他所在的那一方披荆斩棘,穷尽一生。

  作者有话要说:  

  除了电影,亚妮还写了一本书,就叫《没眼人》。

  查了一下藏族名姓,意外地发现了楚臣这个名字,还挺好听的。

  ☆、第三十三章

  下午四点半,博物馆开始清场,五点他们出了天|安门广场,出发去全聚德吃烤鸭。晚上訾静言把双兖送回了酒店,道别的时候,她很不舍,一步三回头,走进酒店大门之后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随即就飞快地扭开了头,忙不迭地奔进了酒店的电梯。

  刚才……訾静言坐在车里,竟然也在看着她。对视的瞬间,她看见他皱了皱眉。

  她是不是做得太明显了?他发现什么了吗?

  她既希望他发现,又害怕他发现,一时间心乱如麻,感觉心脏都快从胸腔里跳出来了。

  电梯停下之后,她下意识地跟着别人走了出去,看到完全不对的房间门牌号她才反应了过来,用力在自己的脸上拍了两下,倒回去继续等电梯。

52书库推荐浏览: 六十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