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曦[快穿]_柳亦瑜【完结+番外】(478)

阅读记录

  也正因为此,汉室立朝至今,地方推举的孝廉,其中一个重要的选拔标准就是事亲至孝。如今的汉室丞相公孙弘当初能够被推举为孝廉,其中之一就是为公孙弘父亲的继室守孝三年,从而被菑川国国人一意推举。

  而现在,刘彻身为汉室天子,本应该为天下臣民表率的他,几乎是明着行不孝之事,如何能够服众,如何能够让天下臣民信服,如何再以孝来治天下?

  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跪在所有人最前面,即便是百官之首,他也未曾对此事有丝毫退缩,“陛下,卑臣首次被举为孝廉,得遇一位九十余岁的长者辕固先生。辕固先生对卑臣谆谆教诲,让卑臣务必要以儒家之学来侍奉君王,不要歪曲自己的风骨来投世人之所好,附庸黄老之说。

  “孔子注六经,教三行,第一便是孝行,以亲父母。百善之中,以孝为先。父母生育子女,养大子女,可谓是筚路蓝缕,历尽艰辛也不足道也。待子女成人后,即便父母有些什么过失,孔子曰,子不言父过。子女看在父母的生养大恩上,也当帮着遮掩,缓缓劝说父母,断不是将父母之过错大白于天下,让天下人来看尽笑话。天子身正,则国能取信于民。天子其身不正,何以让百官子民信服?汉室以孝治天下,乃是治国安邦之本,请陛下三思!”

  作者有话要说:  惊呆了,安邦竟然也是河蟹词了

  第318章

  丞相公孙弘句句不离孝悌,虽然一个字也没有指责刘彻身为汉室天子的德行,却偏偏每一个字都在说他不孝王太后,不悌隆率长公主。

  丞相是什么官位?

  汉室的丞相自高祖刘邦以来,第一任汉室丞相是文终侯萧何。但凡是国事,均先上报丞相府,由丞相召集官员,议定之后再以丞相上疏给汉室天子裁定。凡大的官员任免,国家大策,也都是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再上奏给天子。汉室天子的旨意,也是下达给丞相,由丞相率百官实施。

  丞相的任免有固定规格的仪式,皇帝本人需要亲自宣读旨意,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必须全部着朝服参加。丞相觐见天子,天子必须在未央宫正殿着朝服接见。丞相拜别,天子要送丞相至殿门。丞相生病,天子要亲自探望问候。丞相病逝,天子要亲自上门吊唁,并御赐棺木,葬地等等。

  这是汉室立朝七十几年来的官制,写在律法里的规制。这样镌刻在汉室骨子里的官制,即便是汉室天子也要退避三舍。刘彻的祖父孝文帝刘恒宠幸男宠邓通,被丞相申屠嘉碰见邓通的无礼之行。

  申屠嘉回到丞相府,即可命邓通到丞相府。邓通脱冠,连鞋子也不敢穿,顿首来到丞相府谢罪。申屠嘉本打算直接杀了邓通,却不料孝文帝亲自下诏,让宫人将邓通召进了未央宫。

  申屠嘉惩处孝文帝的男宠本就是跟孝文帝对着来了,若还在孝文帝的诏命到了丞相府时,公然违反诏命杀了邓通,那就是违抗天子诏命,与谋逆无疑了。申屠嘉已然把孝文帝的面子踩在了地上,也不愿意彻底跟孝文帝撕破脸,便将邓通放了。

  汉之一朝,丞相的权力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点水分也不掺杂。汉室的官员,对于丞相的敬畏,远远胜过了对于天子。

  因此公孙弘一开口,九卿太常,太仆,大鸿胪,大司农,及水衡都尉,大长秋等诸多官员立时便纷纷附议。

  “丞相所言正是!仁孝乃是为人之根本,陛下三思!”

  “卑臣附议!”

  “百善孝为先,太后尚且跪在承明殿之前,吾等何以安心高卧?”

  “汉室以孝治天下,乃是高祖立朝制定的祖宗家法,仁孝乃是孔子所定的为人之本,治国之道。

  今日太后朝承明殿那么一跪,陛下却置之不理,百官子民将何以做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样的道理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有了!”

  ……

  跪在温室殿偏殿的官员,几乎都是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在汉室之中,能够有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是在都尉以上,能够在天子面前挂上号之人了。

  这些人并不一定都是归属于哪个党派,也不一定是何人门下的门客。哪怕是丞相公孙弘,也是上任不久,根本来不及形成党羽。

  跪在这里的大多数人,为的只是王太后席藁待罪,跪在承明殿前,就是意味着天子的不孝。

  世上存在着这么些人,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为了崇信的思想,为了人世间的公义,可以做出旁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甚至慨然赴死。哪怕这些念头在外人看来,是愚蠢乃至于跟自己毫无干系的。

  公孙弘深知,自己是皇后一手提拔引荐,更是得到天子的信重,出任汉室丞相,获封平津侯。

  士为知己者死,他却不能为此而摒弃自己的信念。公孙弘深深俯首叩拜下去,抬起头来时,脸上已是满脸的泪水纵横,斑驳地在他布满皱纹的脸颊上流淌,“陛下是汉室的天子,是汉室子民之君父。子民看待陛下,如同看待自己的父亲。可若是自己的君父都尚且不孝,子民何以对自己的君父尽孝?

  “三岁稚子尚且会为雨中的父母送伞,君父知否?”

  汉室朝廷之中,信奉儒家之人着实不少。公孙弘涕泪交加的一席话,主爵都尉等九卿,丞相府众属官等诸多官员,俱是啼哭了起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柳亦瑜 女强文 快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