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桥这时的语气,已经有些信心了。
瑾融虽然不很明白他们讨论的专业方面的内容,但汪桥这几句话显露的情绪,他还是懂的。
“对的,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只要汪桥你有信心和方向就好。其它不用你担心,只要需要,人力物力一定保证供应,不会耽误你使用。”
今日的这番探讨,让汪桥信心大增,他躬身应道:“谢殿下信得过汪桥,在下一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事情先就这么简单的定下来。按照计划,等到大理寺对轨道材料案审理结案之后,汪桥一家就启程,返回清河村。
届时,周碧瑶也会同行。
同时前往清河村的,还有自动请缨、强烈要求参与改进冶炼效率的张常。
但是,鉴于汪桥这一年多是给福王府做事的,铁业作坊刚出事不久,他不好和禹王府的人走得太近。所以,张常提前一步启程,已经在赶往豫远郡清河村的路上了。
…………
这段时间,大理寺对于轨道材料案的审理也接近尾声。在工部好几个官员落马之后,每日上朝的气氛也分外凝重。加上原州灾情持续,朝堂上很有山雨欲来的紧迫感。
六月,轨道材料案结案了。
第九百零六章 不走了
六月,轨道材料案结案。
铁矿铁材一向都是朝廷严格管制的物资。在统治者眼中,这种东西一旦大量流入民间,超出控制,就是给地方和百姓多了不安定因素,严重的,甚至会给皇权造成巨大威胁。
福王这次事情的出发点,没有丝毫谋逆、或者流入民间取利的意思。他只想用朝廷的力量开发铁矿、制作铁材,在制造轨道的时候谋取一部分利益。
造成如今局面的,只因为他自以为未雨绸缪的做了提前准备,却被朝廷突然更换的木质轨道,彻底打乱了计划。
而事后,他也没机会把这些东西处理到民间去。就像厉勉说的,这宗隐匿铁矿的事件,并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可是,敢兴起这个念头,胆敢隐匿大量铁材,这性质本身就很恶略了。事情一旦有了苗头,就要严惩严办,彻底警示后人,朝廷管制物资是不可触碰的禁区。
福王是皇子,在没有谋逆之心的情况下,有资格被提前摘出,免于问罪。可别的人就只能就事论事的处理了。
大理寺审理案件,完全按照朝廷律法中,对于私自开采、贩卖违禁物资来审理的。除了福王和王贤等处于幕后,没实际参与。其它,凡是直接参与的官员和管事、工匠,全部获刑。
由于私藏、买卖朝廷禁严格管制的铁矿铁材,且数量巨大,从工部郎中打头,工部下面大大小小还有四个官员,两人判了秋后问斩,三人流放。
余下还负责具体事务的不入流小吏,以及工部下辖的若干管事,判决斩刑和流放不等。
工部尚书王贤和工部左侍郎,对工部疏于管理,有失职之责,允其自请辞去官职,告老还乡。
阁部四个阁老,监管不力,罚奉半年,以观后效。
京城和京城周边五个作坊,私下交易买卖铁材牵扯颇深的作坊,包括铁业作坊在内的五个掌事人。因私下交易朝廷管制物资,视情节轻重,两人被判斩刑,已经押监,等待秋后问斩。其余三人牵扯较少,和一些亲自经手的工匠,也各自判了流放和充军。
可以说,工部的这个案子,对朝局震动极大。明眼人都看的出,所有这些事情的源头,就在福王那里。
可人家福王是皇帝的儿子,自古以来,除了谋逆,帝王的儿子一般是不会被锁链加身的。可私下藏匿、交易大宗铁材,这是动摇朝廷根本的大罪,自然要从重从严办理案件,以儆效尤。
王贤和工部左侍郎位居高/官,听命于福王,允许辞官,那是给福王留了点面子。
朝廷六部之一的工部,短短几个月,基本上被彻底清洗了一遍。
这次雷霆手段,着实让官员们夹紧了尾巴,甚至人人自危。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朝堂上真正清廉清白的官员,不是说没有,可也寥寥无几。若是深挖,哪个手里没点不能说的事情?
由于太子这些年实在不堪,所以,官员中站队的人不少。只要站队,就要听命于人,没事就有机会博个将来。
一旦有事,皇子怎么也能保个平安,可站队的人就没这么好运了。这个案子就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尤其是户部尚书于世清,这些日子,简直就是在煎熬中度过的。筹措赈灾物资已经让他焦头烂额,而工部尚书王贤的结局,更是让他心惊。
他们这些人甘冒大险,帮主子做违背朝廷律法的事情,为的就是给自己和家人博取辉煌的将来。
可是王贤辛苦这许多年,却是替福王背了黑锅。福王以后若是有翻身的机会还好,如果没有,王贤回乡之后,就只能在余下的岁月里,安心做他的田舍翁了。
可他呢?他的结局是什么?福王好歹还是个明白事理的主子,太子却已经丧心病狂。朝廷局势已如此紧张,户部筹措赈灾钱粮都艰难,可太子又在催促那八千两的私用银子了。
这差事到底能不能干了?
…………
铁业作坊的案子彻底结束,汪桥也正式准备动身,离开京城。
52书库推荐浏览: 衣布衣出 穿越重生言情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