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以为你不要儿了……”王利群喊声娘,噗通一声跪在老娘床边,一句话没说完,就已经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他干脆不说了,只扑在老娘肩头,任由自己的泪肆意流淌,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有一次他跟着娘去赶集,孤儿寡母被人欺负,李氏推了他快跑,他跑出来又遇上了狗,被狗一追不但迷了路,连脚上的鞋也跑丢了,大冬天光着脚走在陌生的道上,又累又饿……后来,好不容易被相识的人看见送回家,重新见到娘,他就这般扑在娘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那是他记忆中哭得最痛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痛哭。从那以后,他的记忆渐渐清晰了。也是从那次以后,他认识到自己没有爹保护,他要尽快长大,护着娘不再受人欺负……再被人欺负、再受伤,不管多疼,他都没再哭过。
李氏已经清醒过来,耳畔听着儿子不再稚嫩的哭声,却仍旧心疼的厉害。她颤巍巍地伸出手来,揽住儿子的头,轻轻地摩挲着他的头发,拍着他的肩背,缓缓道:“不怕,不怕,我儿已经长大成了人,再没人能欺负你了……”
“娘啊,没有人欺负儿子,您就不愿陪着儿子了吗?您就狠心丢下儿子一个人吗?……”王利群接二连三地质问出来,尽管他的眼睛早就被泪水模糊的看不清任何东西,他却仍旧双手握着老娘的手,不敢松开刹那,只用一双泪眼,紧紧盯着老娘的脸,等待着老娘给一个答复。
利群大伯家发生这样的事,相近的几家都没了过年的喜气。
初二一大早,宋秀程就找了一辆吉普车,载着宋胜书和钟玉琴来了三合村。
宋胜书和钟玉琴作为姻亲,带了礼物去王利群家里探望病人。宋胜书则帮小秋小夏几个小的收拾一番,衣服行李一堆,收拾到车上,等宋胜书和钟玉琴探病回来,就将老的小的,并乔西等人一起带回了县城。
王利民和宋秀莲要帮着料理准备,谁也顾不上年节走动。而小秋则因为懂医理,主动申请留下,每天跑几趟过去看望大奶奶。并又拿出一支山参交待给成岭,让他给大奶奶用上,别省着。
小秋未走,秦戎连通面包车也留了下来,有车,进出采买什么的方便不少。
如是,忙了两天,大奶奶李氏的身后事已经准备铺排妥当。大奶奶李氏即便早晚两次独参汤吊着,但昏睡的时间却越来越多了,一天里最多能有一两个小时清醒的时间,其他时间都昏昏沉沉,不晓事了。
初四傍晚,郑秋实又过来一趟。
看诊之后出来,他悄声交待:“剩下的参,明天晚上一起用上吧……提前把家里人都叫一叫,再陪陪老人家吧。”
这一句嘱咐,让一家人又一次落了泪,却比第一次得知噩耗时,平静了许多。
第七百九十五章
初五一天,老人都在昏睡,一直没有醒来,早上的一盅参汤都没喝几口。
眼瞅着初五就要过去,快到初六凌晨了,守候的众人都略略松了口气,各自在心里祈祷着,希望老太太能挺过这一晚,说不定明天一早能好起来了呢!
只不过,还差一刻钟零点的时候,守了大半夜的人们正准备各自散去休息,大奶奶老太太却突然醒过来。
而且,看着老太太的精神比之前几日都好了些,那眼珠子都带了一抹亮光,不再像前几日那般昏昏暗暗、死气沉沉的,若不是老人病骨支离、躺在床上,就看着精神头儿,真好像一下子病痛全消了一样。
老人醒了就说渴,任世霞连忙喊儿媳妇将熬好的独参汤端上来。
老人撇撇嘴,不乐意道:“那东西有股子怪味儿,我不爱喝。”
屋里人大概知道老人是不好了,一个个强忍着满心的悲痛,王利群一边替老人掖着被角,一边强挣出一抹笑来,问:“娘,您不爱喝那东西咱就不喝,您爱喝啥,让你儿媳妇给你做去。”
老人抿抿嘴角,像是早就想好了一般,毫不犹豫道:“我想喝面条,小霞赶的面条儿好喝,软软的……杠头啊,咱家还有白面吧?没有白面娘就不喝了……”
杠头是王利群的小名儿,小霞是任世霞的小名,自从有了孩子就不叫他俩的小名儿了,猛地听到老人这般叫,两人都是心头大恸,任世霞登时有些撑不住就想哭,被王利群拉了一把,这才捂着嘴忍住。
王利群则连声道:“娘,咱家白面多着呐,您忘了,咱们家今年收了四千多斤麦子呢,咱们一家人吃两年也吃不了哇……”
说着说着,连他自己也说不下去了,泪水早已经顺着脸淌下来,他连忙抬起胳膊,胡乱地用袖子把眼泪擦掉,只怕让眼泪落在老人身上……老话说,孝子泪落在老人身上,老人在地下也不安。
破五吃饺子,一家人也没心思吃,面和馅儿都剩下不少。听得老人要吃面条,任世霞连忙擦了泪去擀面。面条端上来,老人吃了一大碗,心满意足地看看儿子,又看看媳妇,转眼又看向后边的三个孙子,成岭就能发现,这时老人眼中的光亮淡了许多。
成岭连忙端了早就炖好的独参汤过来,想给老人喂下去,老人却倔强地抿紧嘴摇摇头,拒绝再喝。
她握住成岭的手,努力握紧一些,含混道:“奶知道你要强,好好地,别累坏自己个儿……”
墙上挂钟的时针早已经滑过一点钟,老人最后将所有人都打发出去,只留了儿子媳妇在屋里,看着跪在床前的两个人,在灯光下鬓角也有了斑斑白发,老人眯着眼睛,想要努力看清楚些,再看清楚些,却总觉得灯光昏暗,最后只能放弃,叹息道:“你们年纪也不小了,多爱惜着自己个儿啊……”
52书库推荐浏览: 红小酥 年代文 穿越重生言情 高干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