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青山书院
没过几日,王秀才果真如那天所说,给恩师郑博尊修书一封,今天,便是回信的日子。
是的,郑博尊同意了。
上次院试之后,郑博尊对几人的印象很是深刻,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因此,这段时间,王强就忙着拜别王秀才,整理行李,去云崖县读书。
信里说云崖县那里有一个青山书院,几人这次也是郑老先生推荐才可以去那里入学。
今天,是王强在家里呆的最后一天,因此所有人都在,就连两个外嫁的姐姐都回来了。同一家人最后一次一起吃过饭,王强便收拾行李和其他几人一起出发了。
“铁蛋哥哥!”刚出村,旁边的山坡上传来一个声音。
“翠花?”王强看过去,一身嫩粉的翠花正直直的站在山坡上,顾不上想什么,赶紧跳下车往山坡上走去。
走到山坡上,看到翠花的头发已经被吹乱了,显然是在这里站了许久。
“你在这里干嘛?风这么大。”王强下意识的伸出手想帮她理一理头发,却想到什么,始终没有伸出手。
翠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听说你今天走,就想着在这里送送你。”
王强摇头微微一笑,“你啊,我又不是一直不回来了,还送什么呢。”
“这怎么能一样,以前你在村子里读书,每天回来,现在你去了其他地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能一样嘛!”白了他一眼,翠花没好气的说。
“行行行,你怎么说都行!”王强无奈,“送也送了,赶紧回去吧!我也要走了。”手最终还是没忍住,帮她捋了捋耳边的碎发。
“瞧你,头发都乱了!”
翠花红了眼眶,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荷包递给他,“这个你收着。”
王强看着她微红的眼眶,又看了看荷包,始终没有收下去,他现在还没有想明白自己的心理,也不敢承诺什么!
“怎么?不想收?告诉你,不收也得收。”把荷包塞在他手里,像小时候那样双手叉腰,吸了吸鼻子说道:“不许嫌它丑,也不许偷偷丢掉,下次回来我要检查的!”
“怎么还是这个脾气,哪有送人东西是这样子送的。”嘴上嫌弃着,终究是把那个荷包挂在了腰上,“行了吧!”
她这才满意的转过头走了!
只是不知从何处落下来一滴水落在他的脸上,王强抬头看了看天,一片晴空,万里无云!
无奈的笑了笑,他也转身走了,午后的阳光将两人的身影拉的愈来愈长,终是慢慢的连成一条线,不分彼此。
到了马车上,好友看了看他腰上的荷包,促狭的笑了笑,没说话。
不去理偶尔抽风的好友,几人就这样一路走着,到了云崖县。
到了县城,先去拜见了郑师尊,便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青山书院。
书院坐落在城外一座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山上,是南朝开国皇帝在位时由当时的状元苏俞文创立的。创立之初只有寥寥十几名学生,后因大皇子在此入学而闻名天下,当时的学子无一不以入读此书院为荣,乃至入学人数一度达到几千人次,这也使它成为当时最有名的书院之一。
无奈皇权更替,大皇子在皇位争夺中失败被囚,青山书院也不再有往日风光。虽是如此,但它底蕴深厚,故而每年入学的人也不少,才不至于没落下去。
整座书院约莫几千公顷,随着郑师尊的脚步,一路途径崇圣殿、大成殿、前讲堂、御书楼、明伦堂等地,才终于见到了山长。
山长看着有六十多岁,胡子花白,穿着一身白色的广袖长袍,戴着青色儒巾,正在给园子里的一处花草浇水。
几人也不去打扰,就静静的等着,直到山长将那处花草打理完毕。
许久,那山长才直起腰来,净了净手问道:“育隐,今日怎么来了?这几位莫非就是你信中所说的几名弟子?”
“回先生,是的。”郑师尊作了一个揖。
几人也跟着弯腰,“学生见过山长。”
“嗯,都起来吧!”山长应声,“即是你作保,那么我便将他们几人收入书院,明日便入学吧!”
没想到这么轻松就入了学院,几人愣了一会才躬身回道:“谢过山长。”
一切安排妥当,郑师尊便下山了,独留四人在书院整理各自的事情。
四人被安排在最东边的院子里,学院有固定的住宿与吃饭的地方,只需每月教上一定的费用即可。每日卯时、巳时、未时、酉时各一堂课,由不同的先生分授六艺,其余时间可自行安排。
每月还有一次小考,先生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进度重新安排课程,每月有两日探亲假,年底比较多,足足有半个月,离得远的比如王强他们便可以在年底回去一次。
整个书院看下来授课方式与管理模式同现代的差不多,只不过学的要更多、也更杂了些。
就这样,他们在书院里如饥似渴的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涯……
第二日,几人抱着激动的心情向着自己的学堂走去,却不料在路上碰见了一个眼熟的人,正是那天林子里那名求饶的书生。
52书库推荐浏览: 奇书不是书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