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小破城市的小破工厂的兄妹、法国巴黎的Haute Couture时装屋、意大利的豪门、华尔街、硅谷斯坦福一系列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元素聚合到一起,形成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聚变。
这个现象级的“事件”发酵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欧洲和美国的关注了。
国内也有好多媒体想要过来采访这个团队的成员。
Maison Yan II和Y·Y这两个品牌,颜家兄妹都是控股股东。
兄妹两人的具体股份分配并没有对外公布。
在公开的资料里面,Maison Yan II里面颜滟占了80%的股份,Y·Y则是颜凌占了80%的股份。
也就是说,颜凌在Maison Yan II的股份是由颜滟代持的,颜滟在Y·Y的股份是由颜凌代持的。
这么一来,在兄妹两没有正式公布两个品牌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就很难有人能够查到这两个品牌之间的关系。
浩瀚星空的发布会结束之后,颜凌接受采访的时候,时不时就要调侃说自己是给颜滟打工的,颜滟又经常表示自己是个小股东。
绝大部分公司,老板和“打工的”之间的界限都是泾渭分明的。
但是Maison Yan II和Y·Y这两家公司都是奇葩,大股东“争先恐后”地表示自己不是大股东。
更为奇葩的是,颜凌和颜滟这么说的时候,绝对是发自肺腑的。
一直到现在,兄妹两人真的一次都没有商量过具体的股份分配问题。
创业初期,颜滟的钱大部分都进了保险和基金市场,颜滟只出力,很少出钱。
颜凌不是做设计的,在Maison Yan II和Y·Y开始成立的时候,颜凌的重心也都在国内的鞋厂。
颜滟负责好好做设计,颜凌负责好好赚钱支持颜滟做设计。
尽最大的努力实践两人共同的理想。
后来工作室发展的轨迹,和兄妹两人原本计划好的完全就不一样。
两个工作室用了不同的“大股东”,甚至不是像媒体理解的那样,为了刻意保密。
取舍的唯一标准是看用谁的资料更方便。
颜滟常驻巴黎,用颜滟的名字注册Maison Yan II,颜凌对纽约的比较了解,Y·Y就用了颜凌做大股东。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和随意。
公司小的时候,颜家兄妹没有人想过股份的配比问题。
公司大了之后,更是没有人有空在想这个问题。
这样的行为,特别不像是从麦肯锡出来的颜凌干得出来的事情。
抢着当公司大股东的亲兄妹见多了,抢着不当公司大股东的堂兄妹还真的是世间少有。
颜凌和颜滟共同的想法是:事成之后,你管公司,我去潇洒。
在这一点上,谁也不让谁。
无数设计师梦寐以求的“世界级工作室”,无数创业者求而不得的华尔街下一个传奇,被这兄妹俩同时嫌弃。
在未来谁管理公司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有一星半点的主观能动性。
过去这三年,颜家兄妹都忙的“不成人形”,他们两个都想不太明白,上一辈人,怎么能勤勤恳恳,做同样的事情,一做就是一辈子。
这两个奇葩的“商人兄妹”无形中达成了一个奇葩的共识,只要不把公司的股份确认下来,回头出去潇洒的人就是自己。
颜家兄妹想要继续自欺欺人,各路媒体在做完了常规报道之后,就开始八卦和脑补未来的“宫斗”大戏。
可即便是这样,颜家兄妹也选择了放任自流,接受采访的时候,只回答和品牌和设计直接相关的问题。
不同版本的说法越多,Maison Yan II和Y·Y的话题的热度,就会持续越久。
第299章 泄私愤
在美国的创业和金融媒体的版面上,颜家兄妹的热度“并驾齐驱”。
但是在世界各地时尚和设计师的版面上,股份就不是关注的重点,两个品牌共同的创意总监颜滟,才是唯一的重点。
一个25岁的中国女孩,是如何同时驾驭法国巴黎的高级定制时装屋和备受追捧的美国潮牌Y·Y的?
有太多的媒体,想要通过给颜滟做的专访,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颜滟比较少和媒体接触,向来都是以神秘和低调在欧洲时装界立足的。
国内的媒体此前更是从来没有拿到过Maison Yan II的创意总监的专访。
浩瀚星空的发布会之后,欧洲的、美国的还有国内的时尚媒体,想要采访颜滟这位时尚圈现下最炙手可热的设计师的媒体数量过于庞大,没有办法一一回应。
颜滟的原则是,优先安排从国内过来媒体的专访。
颜滟这么做的理由,不是什么民族情怀,也不是觉得国内的媒体远道而来,需要优先照顾。
而是为了泄私愤。
虽然是找媒体泄愤,但颜滟要泄的愤和却媒体无关,只关乎自己出生地那些和齐亦相亲过的女性同胞。
她的“前男友”,自毁形象,去和这些人相亲,把他在温州中学念书的时候就开始交往的”前女友“,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
结果这些女性同胞最后的一致的结论,却是这个“前男友”的满口谎话,没有一句可信的。
温州哪有什么能够拿的出手的活跃是欧洲时尚圈的设计师,而且还是一个年轻的女设计师。
52书库推荐浏览: 飘荡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