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片文章。等到了连翘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根本不会多少人知道‘太太客厅’这回事,就连林徽因本人的光彩也会因此损失不少。
这篇原本用来批判的文章,最终却达成了相反的作用,也算是文化史上一个趣闻了。这并不是大家觉悟不够,只想到了‘靡靡之音’。应该说这件事隐晦地折射出了追求有品位的生活,追求‘太太客厅’一样的生活,追求自由灵魂与自由灵魂碰撞,这是大家完全独立自主的向往。
这就好像人天生就喜欢美好的东西,一模一样。
连翘的《我们先生的花厅》和《我们太太的客厅》一样,通篇都没有提及主人公的名字,而是用‘先生’这个代称称呼。相比起其他黑乔琏的文章,这篇文章写的真实的多了,就像是将这些名流作者的聚会抠了下来一样。
其中个嘲讽的、批判的口吻也写的棒棒的,完全写出了这些名流作者的无所事事、空虚、自鸣得意——但是,他们的交谈也一并写了下来。
社会上总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念流行,有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也有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简而言之,一方面大家认可读书人是具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又觉得瘦弱的读书人大都没什么用。还产生了‘书呆子’‘酸秀才’之类的蔑称。
总的来说,高看读书人是主流。但是当这个读书人没什么用又很穷的时候,大家又会用更加鄙夷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鄙夷甚至胜过了对普通的无用之人——这大概也是另一种物极必反。
这些聚会上,著名作者们的交谈其实就是一些思想、理念,甚至空谈。这些东西是标准的读书人‘务虚’,如果不是这些著名作者有身家,放到一些普通的读书人身上,都可以骂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了。
但是这些理念一样的东西就真的一点用也没有吗?
不是的,就像很多学科都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种。一般来说实践,特别是专注于实用的,往往更加能够来钱——因为大公司大企业愿意往里面投钱。但是搞理论的,理论水平往往是超过实践很多年的,而且理论积累本身不能直接转换为财富。
这样看起来搞实践的应该看不起搞理论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如果科学界有所谓的鄙视链,那么应该是搞理论的肯定可以鄙视搞实践的。这里不看钱,只论科学本身。
实际上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应该知道,理论物理学家鄙视实验物理学家的头脑,这是公开的事实。虽然理论物理学家的理论需要通过实验物理学家来证实,两者缺一不可,但实际上的生态就是如此。
人们对于充满智慧的语言,对于那些走在时代前列的追求,对于这些著名作者的崇拜。使得《我们先生的花厅》这篇充满了批判的文章不仅不会惹得读者厌恶,反而会让他们对于这些作者的生活更加向往。
里面确实点明了他们生活中的矫饰、自傲等缺点,但是读者们的爱恨有的时候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后世捧明星就是这样,一开始塑造的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哪儿哪都好。后来大家才发现,恰到好处的缺点才会更加受欢迎。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只要这些明星本没有特别踩雷点的问题,那么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先生的客厅》仿佛是给这一场‘黑乔琏’运动画上了一个句号,毕竟人家都这样自黑了,写她生活骄奢、个人傲气的又能有什么伤害呢?因为读者已经接受了一个观念,这些有名的作者就是这样生活的...那又有什么问题?
况且他们也没脸再继续了,他们是专门来黑人的,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还远远不如人家自己随手一个自黑!这就好像是在自己引以为豪的领域摆弄了一番,结果发现自己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轮谁谁能再继续?
不过这件事引起的另一个风潮就是连翘始料未及的了,之前作者之间的聚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小圈子之间的,就是连翘喜欢的那种。另一种就是办的很大的,堪称来者不拒。相较而言,后者还流行一些,因为可以摆谱,显得有场面。
但是《我们先生的花厅》这篇文章一出来,态势就变得不一样了,小圈子的精英聚会一时之间有更加强势的意思。就好像办的大了就失了品味,而三五好友、七.八知己的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纵论古今,这才是有格调呢!
当然,作为《我们先生的花厅》中原型的乔琏和乔琏花厅已经成为圈子里的新‘爆款’。所有人都想得到连翘的邀请,过一回真实的‘我们先生的花厅’中的生活。为了这个,好多朋友都给连翘写信催促她——赶紧的,办茶话会啊!
连翘无语,和宋文静说起这件事。宋文静只笑着反问她:“那你办还是不办?”
“办办办!要是再不办,该给这些人烦死了!”连翘连忙答应,她寄希望在这个时间点办茶话会。等到过了这个时间,估计大家就忘记这件事了,自然会消停下来。
宋文静略带一点儿纵容地看着连翘,以往这个表情都是给许文华的。
“对了,之前那件事是谁牵的头已经知道了。”这才是宋文静今天来找连翘的主要原因。
连翘其实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听到宋文姜的话才想起黑她是有一个有组织的事情,背后有人带节奏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三春景 穿越重生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