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柏狠狠打了个喷嚏,在平安赶紧给他捧来披风时,得意的摆手。
“这是有人在惦记孤呢,一点都不冷!”
小太监面无表情的垂眸,看着桌上的来信,十分想将自己多管闲事的两只爪子给剁了。
小殿下继续炫耀,“本来大过节的,孤也不忍心劳动你们。可怎么办呢?小美……那么多的百姓,都在督促着孤,等着孤为民作主呢,这是一天也等不得啊!”
在平安牙都快酸掉的时候,小殿下终于说了句不象人话的人话。
“去,把何知府请来。”
王府宴席刚散,老头刚打算回家,又得把人薅回来?
小殿下理直气也壮,“他又没人等着团圆!”
人家虽无老妻子孙在身边,但也有几个可心的小美人儿呀。小殿下你不能因为自己单着,就见不得人家团圆呀。
不久,被薅回来的何知府满脸忧伤。
就算小殿下也是一等一的小美人儿,他也不想大半夜的跟他一起看月亮数星星呀。
年纪一大把,伤不起。
可亮若白昼的灯火下,那个一等一的小美人儿,却是神色正经,严肃认真。
“辛苦老大人了,请您过来看一看,这个地方,是不是离芜城最近的渡口?”
何知府跟着他的手指,看向沙盘时,瞬间打起精神。
“老臣差点忘了!之前净想着如何修整官码头,却忘了这里还有一处民间码头,确实是离芜城最近的。”
第81章 初一
闵柏问,“孤听说,这处码头多是百姓用来运送牲畜瓜菜,十分兴隆。只无人经营,环境脏乱,多年无人打理。可是为何?”
何知府道,“此处因地利之便,天然形成了一处码头,由百姓自发经营。但由于地处两县交接之所,世代归属不明。官府便因循旧例,从不曾干涉。只按运营船只的归属,收税罢了。”
怕闵柏年轻,乱出主意,老头忙道,“如今殿下若将其划入哪一县,或是要衙门去经管收税,只怕当地官府与百姓,都是不乐意的。”
闵柏却呲牙一笑,“放心,孤又不是小孩子,哪会这么胡闹?”
何知府与平安同时斜眼。
您胡闹的时候,还少了吗?
却见他们的小殿下,意气风发,伸手在那码头位置,划下一个圈。
“此处既然无人打理,干脆在这儿自立一县。呃,县太大,就立个村吧。由王府出资,重新修造渡口。村里划出店铺,租给百姓经营。小件商品,一律免税。达到一定数量,才要征税。
唔,听说过往船只老旧,一趟要走上三四个时辰,老弱者还多有晕船。何大人你们赶紧拟个奏折,孤回头就去找父皇要几条好船来。要不,咱湖州自己造?”
何知府被他这一出接一出的天马行空,弄得晕头转向。
但仔细一想,不错啊!
若要官府出钱修码头,只怕要扯皮拉筋许久。
若王府出钱,就没二话了。
便是不赚钱,也能当个造福百姓的好事来做。只要控制着别修得太贵,想来皇上也没啥意见。
只造船一事,值得深究。
湖州,顾名思义。湖多水多,山林多,树木也多。
民间小规模的造船作坊几乎遍地开花,不过多是小渔船之流,大规模的造船却是没有。
而整个大燕朝,能造大船的也就那么两三家。
连对面江州也没有。
芜城驻军倒是有几条军船,还是先帝时从京城千里迢迢运来的。中途还损坏了一条,可是费老鼻子劲了。
若能利用湖州本地之便,发展一个造船工坊……
想想,似乎挺有搞头!
何老大人睡意全无,当下把他的一帮得力下属,纷纷从各家团圆夜里薅出来,开始认真探讨这事的可行性。
至于小殿下想圈地建村?
那不是您高兴,您出钱,您随意么?
反正整个湖州都是您的封地,只要不去侵占良田民宅,故意搞破坏,就是您想把那块地挖了填河,也没人管呀!
说得闵柏还当真开始畅想,“要是把那块挖了,填一条路到芜城,够不够啊?我知道底下要留孔,不能阻塞水流嘛。嗯,那就不是路,是跨河大桥了。”
群臣们吓着了。
他们错了。
不该被大半夜的叫来,就闹情绪的。
那河有多深谁知道?这样大桥,除非神仙在世,否则谁能修得出来?
这帮子日后以何知府为首,名留青史的湖州第一代造船官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真在不少人的晚年,看到小殿下做了一回又一回神仙。
虽没修成直通芜城的跨河大桥,却也修了好几座利国利民的大桥,流芳后世。
啪啪打脸打得他们这帮老脸皮子,心花怒放!
而此时,小殿下群甩个小白眼,走了。
怪不得父皇总说朝中这帮老头,思想僵化。想都不敢想,做人还有啥意思?
算了,不跟他们玩了,回头他自己找人干去。
当然,渡口村还是要先建的,这个比较容易。
做了一个愉快的决定,小殿下贴身揣着小美人儿的回信,回去睡觉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桂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