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姑姑却也在暗地里琢磨。
她是宫中的老嬷嬷,跟去到汉王府的瑞姑原是一拔。自然更有眼力劲儿,早看出美娘不是池中之物。
说起当年瑞姑刚去汉王府不久,也曾来信,提及过这位林姑娘。
当日还以为她夸夸其谈,没想到如今相见,真正是个绝色。
只不知皇上跟前的太监总管李大海,特意叫她来服侍,还要她多掌掌眼,是个什么意思?
燕成帝虽然年轻,却着实不是好色之人。
且美娘是汉王殿下的师妹,辈分上就与皇上差了一辈,皇上自然不会动啥心思。
那可是要给美娘赐个婚?
可一介民女,就算是殿下的师妹,是不是恩宠也过了些?
美娘随汉王府千里营救闵柏之事,知道的人还是不多。
所以秦姑姑猜不出皇上用意,只越发留心起美娘一举一动。
越留心,越发觉得美娘温柔可亲,又不是一味柔弱。什么事问到她,心里有数,都是有板有眼的。
这样的姑娘,若不是在演戏,那就当真是个极好的了。
待他们安顿了几日,洗去风尘,养足精神。这日一早,便有小太监来传口谕,请上官先生于明日体沐,去宫中觐见。
论理说,美娘便该去拜见徐贤妃。可奇怪的是,她却没有接到邀请。
秦姑姑心下纳闷。
美娘倒是沉稳得很,依旧不紧不慢练她的字。
几年不在一处,虽一直有书信往来指点,可她仍是自觉功课丢下太多。
徐贤妃不见她,她还不乐意应酬了。
只听说国子监太学院里藏书丰富,想趁着年前没放假,去借几本来瞧瞧。
秦姑姑想想,并不是大事,便作主答应了。
于是转天一早,先送了上官令入宫,美娘便也出了趟门。
不是去借书,而是让马车拐去另一条平民胡同。
跟着出来的秦姑姑还奇怪呢,美娘这是第一次来京城,难道还有熟人?
等着进了薛家门,她才恍然。
这还有位人家师兄呢!确实应该来拜见。
薛父薛母,可是激动坏了!
他们只知道战事快结束了,哪想到美娘去了趟甘州,如今还上京城探望他们来了?
忙要去杀鸡买肉的招待她。
可美娘拉着薛母的手,真诚微笑,“就是怕麻烦你们,才特特没有送帖子。师兄就跟我兄长一样,到兄长家来,我是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所以说会子话就走,可不要怪我失礼。”
薛母明理,一下听出美娘的弦外之音了。
她又没打算跟薛慎更进一步,所以不想太过慎重其事。只如通家儿女般走动,随意些才好。
忙叫小丫头端上好茶点,跟美娘亲亲热热说了会子话,便放她去了。
回头展开美娘送的礼物,四色点心,是如今上官府里新鲜做的。两张给她和薛父的上等狼皮褥子,是美娘从代州带回来的。
还特意带了包枸杞,是知道薛良他娘,早年绣活做狠了,伤了眼睛,给她泡水喝了明目的。
连一个老家人都想着了,足见亲厚。
跟上回薛母送的礼一样,既不显得刻意,又实惠大方。
薛母十分满意,便想趁上官令在,提提亲事。
第265章 钟情
薛母只觉美娘行事,无一不合她心意,便跟薛父商量。
“咱们慎儿要是有福气娶到林姑娘,我当真是再放心不过了。要不你回头去拜访下上官先生,提一提这事?”
薛父却不大乐观,“原我想着,人家到底出身差些,咱们老薛家尚有些可取之处。可如今你看看人家,相貌人品,皆如此出众。什么样的好婆家嫁不到,要选咱家?”
呃……
这话说得,薛母也开始犯愁。
要说,她儿子就是一等一的好相貌。族中俊男美女,更是见怪不怪。可见着美娘,依旧能眼睛一亮,便知其姿色不凡了。
且为人体贴,处事周到。就算出身略低些,可人家还有两位天下闻名的先生,保不得有些名门子弟都愿意迎娶的。
薛家可拿什么竞争?
要说薛父薛母这番担心,还当真不是多余。
美娘离了薛家,去到国子监时,就遇到有人,对她一见钟情了。
曾家是大燕名门,曾璞,是上一届科举考试的三甲。
因他科举那年未及弱冠,相貌又生得好,所以燕成帝才特意点了探花,成就一番佳话。
在中举之后,曾璞便入了翰林院,素有储相之称的要害部门,眼见得前途一片光明。
可以说,这位曾璞曾公子,是自薛慎离京后,京城里最为出众的翩翩佳公子,无数千金闺秀的理想夫婿。
且他为人不似薛慎那般“无情”,而是天生一副菩萨心肠,惯会怜香惜玉,温文尔雅,就更让人心仪。
只可惜,这位曾探花虽有一副惜花心肠,更是个书呆子。
行事端方,规规矩矩。
于男女之事上,毫无用心。
这日休沐,素喜读书的曾璞又如常般,一早来了国子监还书借书。
正看得入神,忽地对面书架上,被抽走了一本书。
一张娇美清丽的脸,就这么毫无防备的,映入曾小探花的眼帘,撞开了他二十年来,紧闭的心房。
52书库推荐浏览: 桂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