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妹妹也心有余悸的拍拍小肚子,“喝滚水,不拉肚。我以后也再也不要喝生水了。”
牛大怪没意思的缩回脑袋。
不过想想,确实也是,不过是烧个水,洗个手的工夫,又不费钱,不如他以后,也改了吧。
王母村是个小村子,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住。
牛大好了以后,便绘声绘色把自己的遭遇,夸大了几倍,从村头吹嘘到村尾。
村里人虽有些不信,但想想不是大事,有些人家就开始慢慢改了。
毕竟,谁不爱干净呢?
而这其中,孩子和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是接受得最快的。
这回村中虽只有两户人家选了抹手油,但更多的年轻女子都开始默默憧憬。
下回把画册上的内容背熟,她们是不是也能换一份抹手油?
不论处于什么阶层,人对于美的追求,都是天生的本能。
所以回头没多久,美娘就接到闵柏的紧急传书。
不是情书,也不是他的日记本,而是问她能不能设计一种超级小且便宜的包装,能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美娘开始头疼了,这能找什么代替?
她也去找高参了。
谭迎春摇着拔浪鼓,一面哄着摇篮里的长子,一面头也不回的道。
“这个不难,叫殿下去找海边渔民,收些拇指大的小贝壳就好。在海边,这种小贝壳怕是一文钱都能买好几斤。”
这主意虽好,可大海跟他们离得有些远吧?
运费太贵。
那谭迎春没辙了,“若是用铁,敲成小小的铁皮盒也成,但铁是朝廷管制物资,更不可能。”
那怎么办?
“你们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俞宪回来了。
谭迎春生完孩子不久,除了上围略丰满,人很快苗条下来。倒是他,当真胖了一圈,且瘦不下来了。
没法子,媳妇怀孕时,嘴馋,家里人也爱给她炖补品,她吃两口吃不下的,全喂他了。
等到媳妇生了,为了喂奶,家里虽请了奶娘,可谭迎春也是私下给儿子喂的,据说对孩子身体好,俞宪就又帮着打掩护了。
于是媳妇依旧吃不下的补品,依旧是他的。
不过瞧着壮实活泼的儿子,便是摸着圆敦敦的肥下巴,俞宪也是甘之如饴。
这会子听说她们为了贝壳犯愁,俞宪摸着肥下巴,倒是笑了。
“却是赶巧了。严大将军要去庆国打仗,我四叔领了军需供应的差使,正好要路过海呢。等他送完粮草,回程路上,给你们捎一批就是。”
美娘却是犹豫,“这样合适么?别连累你四叔,回头给那姓虞的挑刺。”
俞宪道,“没什么不合适的,顺路而已。且这回出兵,我俞家帮着征集了多少粮草。就为这么点子小事,虞知府还来寻事的话,只怕旁人都是要来说他的。不过我听说,官府过些天,还要搞个募捐。美娘你当心着些,只怕那姓虞的,回头要来狠敲你一笔。”
这个美娘倒是不怕。
“这募捐的钱,要是都能用到边关,就是敲得再狠,我也情愿。”
谭迎春冷笑,“你是一片好心,只怕这钱用不到士兵身上。说不定,他自个儿还要刮一笔呢。”
俞宪嗔道,“你轻声些!”
却又叹息,“却也是这么个理。历朝历代,无不如此。只盼官府能多些良心,好歹能有一半用在正事上,就算是大家尽到心了。”
美娘摇头。
谭迎春换了话题,“我虽不懂战事,却也知道天寒地冻,气候恶劣,并不是出兵的好时候。皇上怎么还赶着年前增援?”
俞宪指了指自己的大圆脸,“面子。”
他声音更轻,“听四叔说,如今军里都议论纷纷。毕竟咱们芜城的兵,可多是南方人,去到北方能习惯吗?也就是严大将军,长子进了兵部,不得不去卖老命。可他心里,也是愁的。不然不会把唐庄留下,恐怕也是担心有个万一,他这一系,就全军覆没了。”
谭迎春道,“要说熟悉北方的,不就是殿下么?”
俞宪轻嘘了一声,“这事谁心里都明白,可上头不用,有啥法子?也好,让殿下安心过个年吧。”
只怕,这个年是没法好过了。
第344章 添妆
美娘心想,连俞宪都能知道的消息,闵柏肯定也知道了。
若是寻常人家的父子,有什么事,还能搁一搁,等彼此冷静下来再说。
可天家父子,当真难做。
俞宪虽没说出口,但只怕天下人都是这么猜的,觉得皇上跟汉王父子失和了。
或者说,是皇上不信任汉王殿下了。
那么此时,该做些什么,化解父子间的隔阂。不要让这根刺,扎得更深?
美娘想想,回头便让人给在乡村游荡的汉王,递了个话。
抽空,约面!
双河镇。
赶在冬至节前,叶蓉要出嫁了。
这也是美娘时隔五年,第一次回到双河镇。
倒没有什么近乡情更怯,只是瞧着镇子上的变化,实在惊叹。
路宽了,也平整了。应是每日有人打扫,还挺干净的。
走进桂花巷子,更是今非昔比。
52书库推荐浏览: 桂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