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宪懂了。
因严大将军不方便直接请教,特意绕了一个大圈来问,闵柏于是就用这样含蓄的方法来回答了。
他赶紧把香囊拿回去,给了自家又要出发的四叔。
俞四叔也不会看,原样封好,装进箱子里。
俞宪这才说起殿下给他派活的事。
其实也没什么机密,就是改造运输车辆,如何更好适应泥泞的冰天雪地。
俞四叔不是他亲爹,不好直接建议侄子,只告诉他一个道理。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无论搁在哪个篮子,都有摔碎的风险。所以家族只会让我们选择绝对不能走的那条路,余下道路怎么走,还得你自己拿主意。”
俞宪若有所思,回去找家里一商量,却是拿回来几张银票和田契。
不是分家,却也让小两口单过了。
因为俞宪决定不再科举,接下汉王殿下的活。
这样算有了正经营生的子弟,在大家族里,就不能再一味啃老,得学着自谋生路了。
谭迎春捏着银票地契,笑着问他,“那往后你也是要养家糊口的顶梁柱了,怕不怕?”
俞宪其实是怕的。
就跟雏鸟长大,第一次离家,怎能不怕?
可还得梗着脖子道,“有甚可怕?总也饿不到你们母子。先说好,你那些嫁妆,还有生意里的钱,都自己攒好,别贴补进来。咱们就着这些钱用,将来我若混得不如意,你那钱还得留着嫁女儿呢。”
谭迎春笑眯眯,猛地亲了小胖子一口。
女儿还不知道在哪里,他就先惦记上了。
这样好老爹,就算胖一点,丑一点,也是可爱的。
总比后世某些嘴上唱着男女平等,要求经济AA,可生孩子伺候老人做家务,又全推给妻子的男人强。
再给小胖子猛打一通鸡血,让他斗志昂扬的去干活了,谭迎春也开始谋算自家的小日子。
美娘不会无缘无故,把俞宪介绍给闵柏,这事其实是谭迎春私下提的。
她倒不是想高攀闵柏,更不是投注大皇子。
只不过谭迎春觉得,闵柏是个能认真能做事的人。而俞宪于读书上,虽然勤奋,但不是特别有天份。那为何不及早找个好领导,做点正事?
若借口考功名,家里蹲一辈子,虽不是负担不起,但谭迎春觉得,完全是浪费青春。
考中功名固然荣耀,能做实事,也是本事。
就象谭二哥那样的书呆,如今都受妹妹影响,学着投资小生意。年下赚了点钱,还挺高兴的置办了年礼,给远方的爹娘送去。
俞宪也挺受触动。
但谭迎春怕俞家人不乐意,也没有强求,只让美娘提了一句,让俞宪自己来做决定。
好在,俞小胖没让她失望。
他是个愿意承担风险,并努力上进的好男人。
所以谭迎春觉得,自己也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自家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才不辜负这一场好青春呢!
第351章 何求
当俞四叔将补充物资和香囊送到边境,严大将军打开那盒羊油膏,只见平整如镜的膏体上,清晰写着四个字。
“围而不攻。”
严大将军顿时苦笑起来,闵柏这句话,当真是说到他心坎上了。
如今天寒地冻,士兵手都伸不开,如何作战?
就连最年轻气盛的顾琰都说,如今最简便有效的打法,就是掐断庆国王叔的运粮线,困着他就行。
这般的冰天雪地,只要十日内没粮没炭,军队必将不攻自破。
可问题是,他如今不得不攻。
倒不是皇上给的压力,而是主战的宗亲,举荐他的徐太师,还有虞亮托人捎的信。
他们丢失的颜面,想挣的荣耀,都急于让严大将军去找回来。
尤其德阳长公主的驸马萧旦,裹着貂裘跳着脚,三番四次催他和顾琰作战,只差给他们扣一个畏战畏敌的罪名。
顾琰不愿理他,但严大将军不能。
想想刚入兵部的大儿子,想想家里那一帮还未长成的孙儿,他能怎么办?
寸功未立,就得罪当朝驸马和长公主,以及他们身后的王公亲贵么?
严大将军还不敢。
只能豁出这条老命,打吧!
边关的战事,还没这么快传回来。
年二十八,芜城。
丘府今儿吃杀猪宴,原本焦侍卫磨刀霍霍,都盼了十几年了。结果临了,他,他扔下刀跑了。
自己亲手养大的猪,他舍不得杀了。
还是其他家丁,去把猪给杀了。
又由杨公公出马,灌了血肠,烧了蹄膀,蒸了排骨,炸了肉丸,卤了猪尾,最后拿猪肚包着老母鸡,炖了一道宫廷名汤,汤鲜肉美,十分惬意。
至于肥头大耳的猪头,更加处理得齐整漂亮,留着三十那天祭祀。
要说秋大姑和美娘的先祖皆不在此地,且女流之辈,按习俗并不由她们祭祖。但她们仍愿意花钱准备得十分隆重,要带全家上下一起,祭祀神灵上苍,保佑家宅平安,各自如意。
所以阖府上下,皆当成自己的事,准备得格外用心。
汉王殿下为此,特意从王府带来了上等香料。
嗯,殿下再忙,也记得要跟师姐吃个团年饭,于是美娘才特意订在腊月二十八。
52书库推荐浏览: 桂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