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老夫人疯了,
而傅家上下跟着她一起疯了。
摆在傅惜华的面前,只有两条路。
要么一起生,要么她先死!
傅惜华无法,只得找上了徐家,求见徐皇后。
徐皇后本不想见她。
傅家眼看就要倒了,徐家上下,就盼着傅惜华随家里一起受了连累,婚事正好告吹。
可傅惜华却带话说,若徐皇后不肯见她,她就一头撞死在徐家门前。
遇到这种不要命的,徐太师也没辙了。
他家长孙的上一门亲事,虽如他所料,顺顺当当退掉了。但那家失势的权贵小姐,却是把徐家送上门博仁义的嫁妆,加了一倍,大张旗鼓的退了回来。
说徐家“仁义”,她家也不能占这个便宜。横竖获罪的是她家,就多出点财物,“补偿”给徐家长孙好了。
这一巴掌打得徐家上下,可是颜面无光。
简直传为京城笑谈!
人家就算落难,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总有几个交好的亲朋,见不得徐家这副落井下石的嘴脸。且徐家给的那副嫁妆,又寒酸之极,根本不值几个钱。几个亲朋凑一凑,就把脸打回来了。
到底,徐家也没好意思收下这份补偿,只得灰溜溜把自家那副嫁妆收回,余者原路退回。
事情虽然了结,可因退这门亲事,徐家到底落了个名声不好。
若是此时,傅惜华再死在他家门前,徐家还要不要做人了?
所以徐皇后再不甘愿,也只得让人把傅惜华带进宫来了。
傅惜华一来,就态度明确的表示,要见皇上,有重要的话说。
如果皇上肯听,那是傅家的福气。要是皇上不肯听,那傅家垮台,她也算尽了力了,回头要死要活,也怪不得谁。
事情都到这一步了,徐皇后只得把她带来了。
只不过傅惜华要说的话,却不愿当着徐皇后的面讲。
“皇上,臣女要说之事,十分机密,实在不能让旁人知晓。若皇上听了不高兴,杀了臣女也无所谓,但真的请皇后娘娘暂且回避。”
徐皇后识趣退下。
就傅惜华这干巴巴的小身板,还真不怕传出什么绯闻。且她虽退了,李大总管还在呢,不怕她作夭。
燕成帝道,“你的话,最好是有价值的。也别跟朕兜圈子,说!”
傅惜华不敢拖延,“臣女想说的是,自承平十三年起,定州青州数地将会出现煌灾,大旱三年。赤地千里,生灵涂炭!”
什么?
燕成帝凤眸微缩,李大海已经忍不住斥责起来,“你休要胡言乱语!”
世人迷信,都把出现天灾,尤其是蝗灾当作是君王无道的象征。
而蝗通皇,许多地方的百姓,甚至官员都不敢大肆捕杀蝗虫,生怕触怒了上天。
定州青州那相邻的几个州虽不算是大燕朝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却也是人口大省。且自古以来,民风剽悍。别说出现三年的天灾,哪怕就一年,那里的百姓都极有可能揭竿起义,打家劫舍,酿成大祸。何况整整三年?
想想当初只是甘州一场地震,就酿成的通天大王之事,余党至今未能全部清除。燕成帝不敢想象,真要是出现三年大旱,会对大燕造成怎样巨大的损失。
“承平十三年,那就是明年?”
“是!明年春夏过后,青州一地,就少有雨雪,庄稼绝收。等到来年春天,灾情就会渐渐扩散。到了承平十四年的春夏,便是蝗灾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候!”
燕成帝脸色变了。
李大海也是听得心惊肉跳。
说得如此真切,只怕,只怕真有可能!
而这,本是傅惜华留着发财的最后底牌了。
前世里,就因这三年大旱,京城日子都极难过。而她的前夫,如今四小姐的丈夫梁肇,也是死于这场旱灾。
不是饿死,而是因为药材的短缺。
有一味药材正好是青州所出,却被蝗虫啃了个干净。满京城拿着银子都配不到药,最后梁肇才会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半个儿女没给她留下,只留下了一堆姬妾和妾生子女,生生的矬磨了她数年,憋屈而死,是以印象深刻。
傅惜华不愿再等闵柏迎娶,也是算着这场旱灾将至,她急于嫁人掌家,囤粮售卖好发这笔不义之财。
但如今,为了给傅家脱罪,也是救自己的性命,她只能提前说出来了。
第398章 瞒天
燕成帝锐利的眼神,盯了她好一时,方问,“可你是如何知道的?可别说你跟上官先生一般,也是个半仙。但这等大事,就连上官令都不敢轻易断言,你又从何得知?”
傅惜华咬牙,“皇上,臣女知道您很难相信,可臣女幼时,确实做过一个怪梦。梦中似乎经历了许多年的事情,大梦醒来之后,许多事都被验证了!”
“就象甘州地震,当年傅家就曾囤过一批粮食。当然臣女是不同意的,后来汉王殿下也很快化解了甘州之围,粮价暴跌。傅家还因此亏了一大笔,都是有据可查的。”
“还有那七星村……其实,其实臣女也是梦中所知,才指点着家人,找到了那里。本想做点好事,给渔民多些生计。可臣女真的不知,少数不成器的家人,竟会闯下这样大祸!”
52书库推荐浏览: 桂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