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开心极了,但因为大哥落榜的事情,不太敢表现出来。
陆士仪笑道:“这是喜事啊,韩公子如今是贡生了,只差一步就是天子门生了,我家大人也曾说过他学问扎实,中进士时不愁的。”
来人喜笑颜开,“借夫人吉言了。”
陆士仪问道:“我舅父家的表兄今年也参加省试,不知中了没中,韩家可有将名录抄下来?”
来人连连点头,“夫人,韩公子让小人带了一份名录过来给您与宋大人。”
陆士仪接过名录一看,王固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名次还不低,是第八名。看来王固考得还不错,她真心为这个表兄感到高兴。韩毅是第六十七名,排名中间靠后一点,不过今年是恩科,录的人数应该会比正式科考的年份多一些,韩毅只要正常发挥,不像那个袁安之那么不靠谱,就算不能进士及第或者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总是可以的。
她看了金珠一眼,笑道:“金珠妹妹,韩毅不错,看来你这一副凤冠霞被是少不了了。”
宋淮放衙后回来,陆士仪把名录交给他看。宋淮笑道:“看来衙役还是不会办事,只顾着看名字,连抄一份回来也不会。”
陆士仪笑道:“这是韩家买的!”
看过名录之后,宋淮突然沉默下来,陆士仪问他怎么了。他说:“爹的意思是叫大哥此次再考不中,就别考了,去做幕僚或者去做塾师。”
“三年一试,落榜的人比上榜的人多,总有人没有个运气,而且考进士做官并不是唯一的路,教书育人,或者著书立言,甚至投笔从戎都可以,一样可以闯出名堂来。”
这是陆观对陆士仪说过的话,当年他曾给自己说,如果连续两次都落第,就永不再参加科举,再走别的路。现在陆士仪把他的话说给宋淮听。
宋淮叹道:“岳父说的有道理。大哥屡次落第,压力肯定不小,还不如暂时先放几年,等日后心态平和了再考也行。”
他是准备这么劝宋渭的,但是劝一个读书人暂时放弃科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淮还没有想好怎么说。
宋渭过来找他了,“二弟,此次落第,我也无颜再回家乡,我打算找一份事做。你看有没有适合我的事情,替我引荐一下,我感激不尽。”
“我们是亲兄弟,不用说这么见外的话。”宋淮连忙说。
想了想,他说:“开封县学还缺一个掌管学生风纪的师傅,大哥你觉得怎么样?”
宋渭摇摇头,宋淮就是压在他头上的一座大山,让他透不过气来,他自然是不愿意再待在开封县,于是道:“你有没有当官的朋友,是否可以推荐我去做幕僚?”
宋淮颔首,“我得先写信问问看,如果有的话,再替你引荐。”
之后,宋淮联系朋友,曾经任参知政事,现在任河北宣抚使的李简大人正好缺幕僚,宋淮便把宋渭推荐了过去。
陆士仪道:“李伯父是个再正直不过的人,大哥能在他手下做事也是很好了。”
宋渭不愿意在开封县久待,收拾了行装,打算直接去河北。陆士仪本以为金氏会跟着他一起去河北,哪知道金珠过来跟她说:“大哥说让大嫂回庐州侍奉父母,教养孩子,他自己一个人去河北,大嫂不愿意。”
青桃道:“大少爷与大少夫人吵架了?”
金珠摇摇头,“大嫂从来不跟大哥吵架,她会哭,一哭大哥就心软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大哥坚决不同意带大嫂去河北。”
最后金氏没办法,只能找宋淮与陆士仪帮她去向宋渭说。宋淮劝宋渭带上金氏,也有个人能照料他。
宋渭道:“父母年迈,廷瑞也在老家,还需人侍奉照料,让你嫂子回去也好。再说我初去河北,本就是投靠别人,还带着家眷难免会惹的别人闲话。”当然这是表面上的原因,实际上宋渭是觉得羞愧,读了这么多年书一事无成,不愿意回家乡面对熟人,也不愿意面对金氏。
金氏肯定是不愿意回老家的,一则是宋渭一个人去外地她不放心,万一宋渭在外头纳妾生子,那她什么?其二则是,宋父宋母都不是好脾气的人,夫君不在身边,她独自在老家,没有人维护她,而且远香近臭,宋母经常对金氏挑三拣四,金氏根本不愿意服侍公婆。
然后她哭的眼泪都快干了,宋渭就是下定了决心,坚持让金氏回老家。丈夫的权威压下来,金氏不得不屈服。宋淮派了几个人护送她回了老家,而宋渭独自去了河北。
在这期间,殿试也结束了。王固考了第七名,赐进士出身,韩毅如陆士仪所料,赐同进士出身。陆士仪备了贺礼分别让人给王家、韩家送去。
东华门唱名结束后,就到了三月底,眼看就快到了金珠出嫁的日子了。陆士仪忙着帮她准备出嫁的东西,教导金珠如何主持家务,这是她第一次操办婚事,虽然有些累,但觉得是很有趣的事情。
某日。绿梅拿着一封信过啦,“小姐,这是门房拿过来,说是给您的。”
陆士仪看看署名是鲁七娘,心里就知道这应该是鲁琴娘给她的信了,拆开信,大略看了一眼,笑了,连声道:“不错,不错。”
52书库推荐浏览: 西兰花炒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