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御史李铮踏前一步,作为第一个弹劾太子的人,他这一路南来,可是相当的傲气,其他的人,更是隐隐以李铮马首是瞻。
太子心里怎么盘算的,这些人自然也是猜得出来。别看他们不惜触怒康熙也要直言进谏,甚至不怕被罢官,被砍头,可若是要让他们去吃苦受累,他们可是不乐意的。
傲骨,气节这种东西,对这些人来讲,是一种晋身的捷径。自大唐太宗年间出了一个魏征之后,文臣崛起的一条康庄大道便是直言进谏。这直言进谏的事情,并不一定要是对的,只要在他们看来是对的,是占了大义,就会有人站出来,怼天怼地怼皇帝。
“李大人有什么要说的吗?”
太子缓缓开口,却不等李铮开口,便大手一挥,道,“诸位大人一路南来,路上辛苦了,还是先下去梳洗歇会儿,晚上,本王会给各位大人接风洗尘,有什么事情,等到晚上再说!”
“王爷,我等并不累。”
李铮态度相当坚决,站在那里,腰杆站得笔直,就如一棵树,嗯,挺瘦的人,这棵树,就像是一根竹竿,很坚韧。
“好吧,既然李大人不累,那么,有什么话,请讲吧!”
太子微微笑着,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不管李铮说什么,他都要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嗯,就当是耳边风。
“王爷,吕宋之地,很早之前,便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前明无能,不能庇护藩属之国,使得吕宋被西洋人侵占。如今,王爷大义驱逐西洋人,正该拨乱反正,复吕宋之国,以显我大清仁义之名!”李铮当即开口,侃侃而言。
太子坐在那里,一副专心听对方讲话的模样,可事实上,李铮的话,他是这耳朵进,那耳朵出,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还请王爷成全!”
说着话,李铮和一帮被贬黜而来的朝臣,又跪在了地上!
第三百六十八章 直臣死节,美得你们!
逼宫啊,这是!
太子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跪在地上的李铮等一群朝臣,脸上的表情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他的眼里有怒火升腾,霍然起身,目光冷厉地望向跪在地上的众人。
“本王若是不成全呢?”
“请王爷三思!”
李铮抬头,目光无谓地望向太子。
太子瞧着对方那正义凛然的面容,忽然笑了,道:“李铮,你这是强人所难啊。本王不过是区区亲王,如何决定这吕宋岛的情况,你跟本王说,本王也做不了主啊!”
耍无赖是吧?当谁不会吗?
太子笑呵呵地望着李铮,眼角余光在其他的人脑袋顶上一一扫过,这些人,他可是都记下了,回头就把他们送去最穷山恶水的地方熬一熬。不是骨头硬吗?那么,倒要看看,这硬骨头到底能有多硬。
单凭一张嘴就想获得偌大名气,还弄什么直臣死节的勾当,美得你们!
太子可不是什么胸怀大度的人,他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定要这些人知道锅是铁打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李铮听太子如此说,也是丝毫不乱,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又把主动权捏在了手里。他的意思很明显,吕宋孤悬海外,离着京城十万八千里,这里的事情,不可能事事都找康熙拿主意,太子还是有决定权的。
“李铮,你大胆!”
太子当即拍桌子,“此事,圣上已经有旨意明断,你让本王抗旨而行,是要陷本王与不忠不孝之地吗?”
直接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忠孝二字压下来,李铮顿时打了个哆嗦。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话,在某些场合是没毛病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话存在大问题。第一,关于这个事情,康熙已经有了旨意决断,要将吕宋纳入大清的版图,否则也不会让户部、吏部和工部全力配合。第二,太子是康熙的儿子,孝字当头,太子跟康熙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这一套,是大不孝啊。
若太子真的做了这个,吐沫星子就能把太子淹死。
“臣不是这个意思!”
李铮赶紧开口,给自己辩护。
“臣只是想让我大清仁义之名传遍四方,再现唐宋荣光!”
“放肆!”太子等李铮说完,又是一声喝斥。
“我大清开国,奉天承运,如今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盛世景象,不弱唐宋。怎么?在你眼里,我大清不如那唐宋?”
“臣万死……”
李铮被太子连番强词夺理,一顶顶大帽子压下来,整个人都怂了。
他是御史,敢说话,也不怕得罪人。
可有些话,真的不是敢说话就能扛得起来的。如太子给他扣的几个大帽子,若是真的戴在了脑壳上,这脑袋可是撑不起的。
“你们呢?”
眼见李铮缩了,太子目光清冷地扫向其他人。对这帮脑袋有坑的酸腐书生,太子是瞧不上的,但现在吕宋岛需要人手,他也只能暂且留着他们。
待到一切走上正轨,这帮人若还是蹦跶个没完,就等着他秋后算账吧!
第三百六十九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王爷所言,臣不敢苟同!”
52书库推荐浏览: 扶苏藤 爽文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