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为民跟于采蓝他们打过招呼后,让那两辆车开到前边几百米处村里的晒谷场,现在还是春季,晒谷场空置着。
那一大片平地被杨树槐树等常见的树种环绕着,路为民已经跟村长商量好就在晒谷场给各家发放米面油盐这些日用品。除了这些,严威还让路为民统计了一下,给六十岁及以上的老人和十八岁以下的孩子每人发放50元钱。
这些钱在沂州城大约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放到这个小村子,就是不小的一笔钱了。
于采蓝并没有参与发放物品,晒谷场旁边就是村委会的一排平房,路为民事先就让人收拾出来两间,一间放上了床铺给于采蓝暂住,另一间用来放药材。这时于采蓝正招呼着路为民给她找来的两个小伙子把药材都搬下来放到村委会的屋子里。
村委会不远处,靠近一条河的一户人家门口停了一辆普通的小车。说是普通,也是相对于城市里的车而言,在这村里可并不普通。
邻居们一看到那辆车就知道,石老汉在北安上班的小儿子回来了。作为他那一辈村里最有出息的人,他这次回来,是打算把他老爹接到城里去生活。只可惜,石老头不愿意去,更愿意留在老家跟着大儿子过。
“爹,你真不去呀,我都把房间给你准备好了。你要是去了,看病也容易,没事可以去逛公园,也可以跟人下棋。你看你身体也不好,在这看个病都费劲,我不放心。”石玉良在首都待了多年,说话的口音已经跟本地人完全不一样了。
他在这儿待了一天一夜,没空再待下去了。作为北安市政府二把手的秘书,他的生活用忙来形容是很恰当的。这次还是他的直接上司黄远廷知道他有心要接老头去市里,特意给了他几天假让他回来处理一下家事的,他毕竟已经一年多没回老家了。
老头子听了儿子的话,没搭腔,只是蹲在地上吧嗒吧嗒不停地抽着烟袋,还是他大儿媳妇说道:“老三,咱爹在乡下待惯了,你让他上市里,他谁也不认识,他待不住的。”
石玉良看看表,他也没时间在待下去了,只好说:“那咱爹就靠大嫂你多照应着点了。我那边事多,实在不能再等了。”
“那行,三弟你放心吧。路上开车小心着点。”
石玉良这才走出了那三间新起的瓦房,往车上走去,走到院门口的时候,见到他大哥用手推车推着一袋大米两袋白面还有两壶豆油高高兴兴地进了院子。
“三弟,这就走啊?”他大哥停下来,抹了把脸上的汗问他。
“嗯,再不走来不及了,你这些东西就是严老的孙子发给你们的?他家里来人了吗?”
“对,是他家让人来发的,这不是旱了吗?俺还领了一百五十块钱,是给咱爹和上学那俩孩子的。”
“哦,还挺舍得的,他家里人来了吗?谁来了?”石玉良问了问,他想着,他的上司黄远廷跟严家也算是世交,虽然现在来往少,可他们要是来了村子里,自己于情于理都得去见见。
“不,他们家里没来人,是派别人来的。”听了他大哥的答复,石玉良就不打算去了。跟送到门口的石家人挥了挥手,就上了车子,往晒谷场那边开过去,他需要从那里拐弯,然后出村往县里走。
在晒谷场外围,碰上了村长。看到村长在车前边跟他挥手,他就把车停了下来,跟他说话,算是道别。虽然他的级别远不是村长能比的,可老家这边还有亲戚的,自然得对村长客气些,好让他照应照应家里人,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嘛。
这时他眼前一亮,就看到晒谷场大树下有个女孩站在那边指挥着村里俩小伙从车上往下搬东西,也不知道她在跟人说什么,只是那模样跟黄远廷的小儿子太像了,他不能不多看几眼。
最后,他问村长:“那个人是谁呀?”
第352章 未必念你的好
“俺听路记者说她是严威的朋友,学医的,小路说让她过来给严老那几个老伙计看看病,俺也不太清楚,大概是给检查检查吧。”
听村长说完这些,石玉良点了点头,跟村长告别,回头又看了看于采蓝,然后拐上往县城去的马路,只留下车尾后的一缕烟尘。
村子很小,总共就八九十户人家,村长头天就都通知过,因此一开始发放米面油盐,各家就都来人了。
于采蓝让人把药材搬进去放好,之后并没有参与进去,她只是站在不远处树荫下,看着一家家的人把米面油盐这些日用品或背或扛或者用推车拉回家去。
看这些人的衣着,确实生活得不算宽裕,但是看脸的话,应该是也没饿着。于采蓝看到前边有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背着大米袋子有些吃力,袋子要从肩上往下滑,她就过去扶了一把。帮她把大米在肩上摆好。
等那妇女说了谢谢走掉之后,她就没再看晒谷场上那些人,往河边走了走,准备看看这边的风景。
她站在树后,因此路过的两个人没看到她。于采蓝却听到了这俩人说的话。听完之后,她就想,如果这些话让严威听到了,他会作何感想?
那两个人并不知道他们说的话都被于采蓝听去了,沿着河边就拐进一条小道,想来是回家去了。于采蓝看了看他们俩的背影,其中一个人跟另一个人说话时还回了一下头,因此于采蓝看到了他的脸。
52书库推荐浏览: 北海乔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