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可不象后世生活那么方便,想要吃面了,去农贸市场买一些面条,回家煮熟就能吃。
现在还没有卖面条的,想要吃面,只能自己擀。
夏喜平自小在农村长大,小的时候,这样的家务活没少干,所以擀面条难不住她。
为了让擀出来的面更筋道,也为了增加面的口感,和面的时候,她往面粉里敲了两个鸡蛋。
面和好后,要稍醒一下,擀出来的面条才会更有嚼劲。
趁着醒面的功夫,她把黄瓜洗干净切丝,葱姜蒜切末。
取一小碗,用白糖,酱油,醋及辣椒油调成味汁,放到一边待用。
然后往炒锅里倒些花生油,等到油四五成热时,放入刚才切好的葱姜蒜末爆香。
夏喜平怕韩卫东不爱吃爆过的葱姜蒜末,所以爆出香味后就将葱姜末捞出不要了。
做好这一切,面团也醒的差不多了,她手脚麻利的擀面,煮面,然后将煮好的面捞到凉面里过凉。
水是院子里的水井里新压出来的,井水是冬暖夏凉,天气越热,压出来的水越冰,用来浸凉面最合适不过。
面条冰凉以后,锅里的油也凉了,就可以将葱油倒入凉面中,边拌油边用筷子抖散,然后再浇上刚才准备好的味汁,用筷子反复挑起拌匀,再码上切好的黄瓜丝和一些当地特产的香菜荆芥末,一碗凉面就做成了。
夏天天热,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胃口都不大好,夏喜平为了哄小九多吃些饭,经常给她做凉面吃,酸甜中带着点辣,非常开胃,不光小九喜欢吃,孙慧慧也很喜欢,夏喜平觉着韩卫东应该也会喜欢吃。
地质队家属院的小院子,格局都是一模一样,也没啥好看的,韩卫东在院子里转了转,然后很自然的就站到了厨房门口,看着夏喜平忙活着给他做面,心里美得直冒泡泡。
可是很快的,他就心疼了。
天太热,厨房里又生着炉子,夏喜平热得是满头大汗。
韩卫东就有些后悔,这么热的天,他不该让夏喜平给她做面。
韩卫东想着,看来以后他还得学学厨艺,这样不管是夏喜平还是他想吃什么了,他就能自己下厨做,而不用夏喜平动手了。
韩卫东扬起手里的芭蕉扇,站在夏喜平身边给夏喜平扇了起来。
第九十五章 就不厚道一次吧
夏喜平正热着呢,突然觉得一阵凉风吹了过来,抬头一看,原来是韩卫东在给她扇扇子。
“天太热了,要不然别做了。”
“马上就好了。”
夏喜平将拌好的面盛到了碗里,端到了堂屋小桌上,然后笑眯眯地对韩卫东说道,“尝尝味道咋样。”
韩卫东看了看那碗面,“这是凉面吧?”
夏喜平有些惊奇,“你吃过?”
“嗯,以前去吉林的时候吃过。”
夏喜平心说这人还真是天南海北的跑,竟然连吉林都去过。
韩卫东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大口,然后含糊不清地说道,“好吃。”
夏喜平乐呵呵地来了一句广告词,“好吃你就多吃点。”
韩卫东是真的饿了,三下五除二的,一碗凉面就下了肚。
一碗凉面下肚,肚子没有那么饿了,第二碗就吃得慢了,一边吃一边跟夏喜平聊着天。
“往后一段时间,我可能会来的少了。”
夏喜平心里蓦地一沉,“决定回自己家了?”
“不是,以前去深圳,认识了一个广港商人,他想在内地投资建厂,生产录音机,我们谈的很投机,他决定让我牵线来做这件事,我考虑了一下,决定把厂建在怀丰县,这段时间,我可能要开始忙活这件事。”
夏喜平有些吃惊。
国家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现在也才两年的时间,不少人因为怕政策有变,还处在观望状态。
可韩卫东的目光竟然如此敏锐,而且一动手就是如此大的手笔。
她做生意,只不过是沾了重活一世,知晓历史走向的光,而韩卫东单纯的靠的是他敏锐的嗅觉还有准确的判断。
要是换了她,如果不是通晓历史走向,估计也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跟韩卫东比起来,她这个穿越人士,倒显得缩手缩脚了。
不行,她得迎头赶上。
韩卫东见夏喜平不说话,还以为夏喜平不高兴,便跟夏喜平说道,“你要是不愿意,我回了这件事。”
他是想挣钱,而且是想挣大钱,有了钱,夏喜平以后就可以住大房子,到处去玩,而且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可要是因为挣钱的事惹夏喜平不高兴了,那他挣钱还有什么意义?
就算是不跟人合资办厂,他还倒腾原来的生意,一样赚不少钱。
韩卫东的话让夏喜平回过神来,她连连摆手道,“我没有不高兴,我只是很佩服你的经济头脑。”
被自己喜欢的人佩服,极大的满足了韩卫东的虚荣心,他嘿嘿笑了笑,“见的多罢了。”
夏喜平试探地问道,“那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夏喜平打听他的事,韩卫东挺高兴,这说明夏喜平对他上心了呀。
“以前我就是四处倒腾些货物,赚个差价,用以前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投机倒把。”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苔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