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妈,你养了个好儿子啊,这两天咱们敬老院的老人都不住口的夸他呢,都说能教育出这么好的孩子,一定也有个明事理的妈,有其子必有其母啊。
本来我们敬老院是要登门对你表示感谢的,可李红军却说啥都不让去,说就是一件小事,不想弄的忒张扬,你听听这觉悟,有几人能比得了?我跟你说啊红军妈,心眼好的人都孝顺,你呀,以后就等着享你儿子的福吧。”
方大成倒不是特别在乎李红军拿出的那二十一块钱,主要是他有点看不上陈凤枝这个人。
老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李红军刚进城就成了陈世美,想来跟他这个妈也脱不了干系。
既如此,给她添点堵,何乐而不为呢?
反正那二十一块七毛八分,他都用在了老人们的身上,就是不还回去,他也没啥亏心的。
钱都已经花了,想拿也拿不回来了,总不能把人家买的肉拿回去吧。
陈凤枝好面子,不管背地里做的事有多龌龊,表面上,她都是维护着一幅大方,和善,明事理的好形象。
所以钱的事上,陈凤枝只能认了这个亏,而且还得高高兴兴的认。
这样起码还能落个好名声。
陈凤枝心里对夏喜平是恨得牙直痒痒,皮笑肉不笑地又跟方大成扯了几句闲话,然后便气哼哼地去找夏喜平去了。
为了不影响店里的生意,夏喜平是等到两个店关门后才开始盘点。
先盘的是杂货铺,张桂枝是个仔细人,一笔一笔的帐记的很清楚,夏喜平也就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把货帐都盘点清楚了。
因为杨兰芝已经回家了,慧慧制衣这边,只能等到明天再盘了。
夏喜平本来想在慧慧制衣将就一夜,可张桂枝说啥也不同意,说天冷,要是在慧慧制衣将就一夜,非把她冻病不可,所以非让她跟着一块儿去家里。
夏喜平便跟着张桂枝回了家,在张桂枝家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去了镇上。
杨兰芝已经在慧慧制衣等着她了。
杨兰芝这里的帐记得也清楚,等到慧慧制衣要开门的时候,夏喜平也把慧慧制衣这边的货帐盘点清楚了。
等到人都到齐后,夏喜平提前发了工资,每人还封了个大红包。
捏着厚厚的红包,杨兰芝三人都喜得合不拢嘴。
尤其是张桂枝,更是高兴。
虽说夏大柱是村长,可村长不是国家干部,工资并不是从国家财政支出,而是从村里收的提留款里出,所以夏大柱的工资并不高,一个月也就十来块钱。
再加上他家还有两个半大小子。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两个孩子正是能装饭的时候,又都上着学,再加上夏大柱的妈身体又不好,常年吃药,所以夏大柱家的日子一直都是紧巴巴的。
现在好了,张桂枝一个月光工资就有30块钱,逢年过节的还有过节费不说,年终还有大红包拿。
有了这些钱,他家的日子过的是一天比一天舒心,再也不会因为没钱给孩子交学费,或是没钱买化肥农药而发愁了。
反过来再看看那些在公家单位上班的,过年的时候也就发些大米,油啥的,哪有她们拿钱来的实惠。
所以现在她们一点儿都不羡慕那些端铁饭碗的,她们过年的一个红包,都抵那些人两三个月的工资呢。
所以,以后更得好好跟着喜平干,喜平大方,做事公道,跟着她,啥时候也不会吃亏。
此时是上午8点半钟了,回县城的班车是没有了。
夏喜平来的时候,韩卫东就跟她说,忙完了就给他打个电话,他来接她。
可夏喜平想着,因为临近年关,韩卫东那边也是一大堆的事,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所以她不想再让他挤时间过来接她。
所以干脆再在镇上待一天,明儿一早坐班车回去。
打定了主意明儿早上再回县上,夏喜平就想再去敬老院一趟,昨儿个没见到程大爷,今儿个再去看看能不能跟程大爷碰个面。
程大爷一直在等着程青峰的消息,估计早就等急了。
虽然湾湾那边程先生的事还不能跟程大爷明说,但她去了,好歹还能宽慰程大爷几句。
夏喜平跟杨兰芝和张桂枝打了个招呼,然后便准备去敬老院。
哪知刚出慧慧制衣的门,便看到陈凤枝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
夏喜平当然知道陈凤枝是冲着她来的,不过她不想理她,便冲着陈凤枝翻了个白眼,然后继续往前走。
陈凤枝却一下子拦在了她前面。
“夏喜平,我问你,是不是你怂恿着红军往敬老院拿钱的?”
夏喜平嗤的一声笑,“是李红军自己想做好人好事,跟我有啥关系?”
“你别在这儿蒙我,好好的,红军为啥会去敬老院?”
“你这话问的太可笑了吧,这话你不该问我,你该你问李红军,他的腿长在他身上,又不是长在我身上,我哪能管得了他去哪儿。”
“红军跟我说是你叫他去的。”
“难不成他是个傻子,我叫他去哪儿他就去哪儿?那你可得带他去县第三医院看看,听说那儿的医生专治他这种傻病。”
整个怀丰县的人都知道,县第三医院是精神病医院,去那里治病的,都是精神有问题的,非疯即傻。
52书库推荐浏览: 青苔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