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术_须弥普普【完结】(1062)

阅读记录

  今日乃是常朝,他过了个场,便回了衙门办公,忙了半日,正要与同僚去吃午饭,外头忽然来了几个黄门。

  “孙参政,宫中有诏。”那当头的黄门手捧诏书,恭恭敬敬地道。

  身为宰辅,几乎每日都要进出皇宫,对于时不时就要被诏见一回,孙卞已经很是习惯。他除了在心里抱怨了一句帘子后头这位不会体恤下臣,专挑这饿着肚子的时候宣召,半点没有多想。

  跟着黄门到了垂拱殿前,等到里头传出话来,孙卞踏了进去。

  里头除了权知京都府的周得昆,立在一旁的京都府诸厢巡检王成府,才走马上任都水监副丞、也是走了裙带冒出头来的张瑚,另有一张熟面孔。

  ——是从前管勾皇城司的朱保石。

  最近常常看见这一张人脸,虽然没有刻意去打听,可孙卞已是知道,这一位先皇临死前托付敲钟的都监,十有八九,而今已是转投了张太后。

  极有意思的是,张太后也就这般把人收下了。

  来不及思索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他先上得前去,行了一礼。

  而今座上的,是年仅七岁、方才继位的小皇帝赵渚,就在他身旁,连个屏风也懒得隔开,张太后挪了张大交椅坐着。

  孙卞行了礼,等了一会,上头才传来张太后的声音。

  “陛下请参政免礼。”

  孙卞道了谢,站起身来,眼角扫了一眼座上的小皇帝赵渚。

  对方手足无措,好似想要站起来,好似又不敢动弹,更不敢去看张太后,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攥着手,木着头,哪里像是一国之君的样子。

  登基之前自己也见过其人,当时也是个会说话,会行礼的寻常小孩,怎的到了此时,全然变了一张脸似的?

  虽然心中甚是狐疑,孙卞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只站定了,等着张太后说话。

  “孙卿,听闻你府上家眷昨日在新郑门外自落石下救了人命,不知是怎的回事?”

  孙卞一愣,抬起头,一时竟是没有反应过来,只回道:“臣昨日在宫中宿值,却是不曾回家,今日也未听得家中有什么事。”

  他一面说,一面看向了权知京都府的周得昆,疑惑地问道:“不知是怎样一个来龙去脉?”

  周得昆把事情简单说了一回,着重又道:“……太医院的冯医官回来之后,也同旁人说,全靠孙参政家眷机敏,把那两名伤者处置得妥当,否则等不到他去,人怕是已经没了。”

  既有机会拍参知政事的马屁,虽是未必有用,交个好也是不错的,一旁的京都府诸厢巡检王成府也跟着上前一步,帮着搭话道:“不愧是参政的家眷,日常熏陶,也得了几分治事之才,其时事发突然,也不知是参政府上哪一位正巧路过,其人当机立断,先是招了左近几家人丁,一齐去挪巨石,后头挪之不动,便又取了现钱当场募了不少壮勇——偏那人还知道最先派了人去金明池里头请大夫!”

  “因那一处已是过了金明池,离得城甚远,又因昨日新郑门外堵得厉害,巡铺们颇要费一番功夫才到得地方——那处已是处置妥当,巨石也挪开了,路也通了,能救的人也打点好了。”

  “此番虽是去得晚,幸而没有耽误事情,今次救人之时,百姓井然有序,又有壮勇不要金银,自愿出力,正说明太……朝廷教化之下,百姓已知何为忠孝礼仪,不但熟谙见义勇为之道,最难得是按其施为……诚为大善,正当嘉奖!”

  那王成府本来欲要夸一回“太后教化”,话才露了个头,却是忽觉不对——太后这才垂帘几日呐?如此乱夸,是不是有些太过露骨?

  他一时把不准大交椅上那人的性子,更兼没见得人在前头带着拍马屁,到底还是脸皮薄,慌忙便换了个口径,转而夸了朝廷。

  听得王成府绕了一个大圈子,明面上是在夸自己的家眷,实际上是在为京都府衙脱罪,而殿中其余人或是牵头,或是添柴,也同样把话往那一处引,同样权知京都府过的孙卞,如何还不明白这几人这是打算把“丧事办成喜事”。

  周得昆虽然只将事情说了个大概,却不妨碍孙卞从中抽丝剥茧,挪开用来遮掩的废话与枝节,把最里头的真相给拼凑出来。

  都水监拟要治水,不知为何,竟是从隔壁鼠口山取了许多巨石,偏偏石头没有绑牢,在那运送途中,从堤坝上滚了下来。

  按着往日,那一条官道上头本来应当行人不多,偏偏正逢清明时节,太多百姓或是出游,或是扫墓,昨日竟把新郑门往返金明池的路给堵了,众人欲要绕道,便都走了这一条去往戴楼门的官道。

  好死不死,那石头居然当真砸中了马车,还压死了四条人命。

  那两个活人名义上给说得十分好听,什么“也打点好了”、“已是活了”,其实压根不晓得到底伤成了个什么样子!

  人已是死了,又有无数百姓亲眼所睹,压根不可能瞒得住。

  偏偏惹祸的是张太后的堂弟,救助不得力的是京都府衙,后者半点不想担责任,却也不敢把责任往都水监身上推,是以只好从屎里挑挑选选,勉力找点没有消化干净的菜叶子出来,好生洗干净了,又用台子供起来,生生夸上一番,力求叫上头不要总盯着坏处,多少也看点好的,最好莫要再追究此事。

52书库推荐浏览: 须弥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