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术_须弥普普【完结】(1104)

阅读记录

  张璧想了想,道:“庄子不在都城,自然找寻不到。”

  季清菱笑道:“堂堂一国之相,花费如此人力,到天上去找鱼,这又是为何?”

  张璧哈哈笑道:“惠施真蠢。”

  “惠施在梁国为相时,主张合纵抗秦,又重修律法,其人治国有法,庄子也只能夸他‘学富五车’,无论当时也好,如今也罢,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他当真是蠢?”

  张璧面上还是笑着,那笑容却慢慢收了回去,又眨了眨眼睛。

  季清菱复又道:“可他如此大才,还是受人挑拨,又行着无谓之事,说明什么?”

  张璧道:“人不能乱,乱了就会行错步。”他想了想,又道,“若那惠施当真是个很厉害的才人,能把梁国治理得好,便不应当怕庄子去抢相位——是他心中不自信,又舍本逐末了。”

  季清菱见他一个小儿,偏在此处做大点评,煞有其事的样子,十分好玩,又道:“你我二人在此处说事,却是由何而生?”

  张璧仰了仰头,不太明白。

  季清菱换了一个说法,道:“此事典出哪里?”

  说起这个,张璧连想都不用想,脱口便道:“典出《庄子?秋水》。”

  季清菱便问道:“《庄子》乃是谁人所作?”

  第855章 施教

  张璧道:“自然是庄子……”

  他说到此处,忽然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季清菱又问道:“除却庄子,可有其余人提过此事?”

  张璧使劲想了想,可他年纪毕竟尚小,读书并不是很多,一时也不敢确信,只好转头看了一眼赵昉。

  赵昉见他看过来,也一副迷茫的模样,摇了摇头,显然也不是很清楚。

  张璧只好便道:“不曾听得先生说过。”

  季清菱没有在此处啰嗦太多,又道:“方才我说惠施偏听偏信,你说惠施心胸狭窄,俱是因此故事而出,可这故事乃是庄子所为,仅凭他一人之言,我二人便下此论断,这是不是也算作偏听偏信?”

  “所以今人治事,要广纳人言,也可能是那庄子为了自己名声,便拿惠施乱做对比,我们看的是他写的东西,自然什么都是偏帮着自己。”张璧大声道。

  偏还很天真地加了一句,道:“我就说世上哪有只喝醴泉的鸟!若是飞得远,岂不是要渴死!除非人拿了水壶给他装着……”

  只起了个头,再往深处,季清菱就不再说,只笑了笑,道:“等到你哥哥有了空闲,你再回去问他可有什么办法能辨别人才优劣,能辨事体真伪。”

  又夸他道:“写得已是很好,来日回得学中,若有空闲,你再请先生帮着点评。”

  张璧连连点头,只觉得今日这文章作得比往日要好玩多了,欢欢喜喜地退了回去。

  而一旁的赵昉只默默坐着,一言不发,表面上是看着摆在桌上的文章,实际上一双耳朵竖得尖尖的,认真听季清菱说话。

  两人说了这许久,外头雨声渐歇,虽未彻底停下来,已是小了许多。

  此时天色已晚,竹砚等了半日,好容易等到这样一个机会,连忙催道:“少爷,咱们且赶紧回去罢,一会天黑了,雨又大,若是大少爷回来,您又不在家,给他晓得了,如何是好?”

  张璧果然有些犹豫,又得季清菱也好好劝了他一回,才想了又想,不甘不愿地点了头。

  只是来时赵昉乃是跟车而来,回去的路,国子学与张府却并不相顺道,只走得一小半,便要分开。

  若是平日,先绕去国子学倒也未尝不可,可今日这样的天气,谁知道绕来绕去,会不会半途又遇得大雨,届时路上堵了,却是麻烦的很。

  张璧的脑子自然还装不下这样琐碎的事情,只邀道:“赵昉,你今晚去我家睡罢?”

  赵昉倒是很乖觉,见得竹砚看了他一眼,便道:“前两日已是不在学中,今日若是又不在,总有些说不过去。”

  季清菱听得觉得奇怪,问道:“你住在国子学?”

  赵昉小声地“嗯”了一下,道:“我家中太远……”

  季清菱见外头雨水好容易小了些,便对着张璧道:“你且先走,我叫人送他回去。”

  张璧只好依依不舍地去了。

  一时屋中只剩下季清菱与赵昉两人,另有几个小丫头在一旁收拾东西。

  季清菱叫了一人进来吩咐对方去叫门房套车,回过头,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便同那赵昉道:“你方才写的文章可是好了?”

  难得的,赵昉竟是有些慌乱。

  鬼使神差一般,他手里抓了抓那文章,小声道:“我写得不好……”

  说着收到了身后。

  季清菱微微一怔。

  赵昉的脸已是有些微红,这红色同他中午时才进门的面色不一样,显得人十分赧然。

  季清菱也不强迫他,便笑道:“也不要紧,谁人天生是写得好的?文章不过记事记人而已,你们也不必科考,此时多写,年长时再回头来看,也是一桩趣事。”

  赵昉低着脑袋,仿佛若有所思。

52书库推荐浏览: 须弥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