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里头情况简单说了一回,才道:“如今那一处只有几个门子守着,若是夫人想看,此时可径直过去。”
季清菱听她这般说,又看了一回图,方才道:“看着倒是不错,只着实有些远了,若是每日来回内城,怕是要耗费不少功夫。”
那中人笑道:“若是不远,也不是这个价了。夫人您且想一想,这样方正的格局,这样的大小,若不是在封邱门,是在内城里头,那价翻上十倍,也未必能寻得到一处。”
又吹嘘了半日,说那房舍朝向如何好,格局如何方正,里头的园子还种了多年的老树,无论养什么花草,都长势好,是个极旺人的地方。
“说起这一家,当日在京城的时候,着实是声势不错,做什么都好,后来回了金陵,也没有出什么错,就慢慢没落下去了,如今竟是到了兄弟争产的地步,可见这一处房舍风水极好,旺住家。”
她眯着眼睛笑呵呵地夸起了风水。
既是做中人,自然知道有些话可以瞒着,有些话不能瞒着,可不能瞒着,要怎么解释,便是一门学问了。
她主动把这一户人家的情况交代了,不仅要捡好听的说,还要把不好的地方帮着美言打扮一番,最要紧是让买家先入为主,免得将来向外打听,被人捅破了,认定此处风水不好。
季清菱听着面前的中人在随口胡吹,也不打断她,只低头又看了一回图。
格局的确很方正,大小也特别合适。
就是位置不好。
第363章 孕事
此时的封邱门附近,因为刚好卡在内城与外城之间,又不靠着宣德门、东华门、西大街等地,距离内城着实是远,是以卖不上大价钱。
然而现下位置不好,并不代表以后位置也不好。
她细回想了一下曾经看过的各类记载,好像其中提过一句,便是在庆元八年,也是僖宗亡故的同年,京城突发大火,封邱门附近商铺、民居付之一炬,其地正好当时有一个州北瓦子,是处“繁茂尤盛”,与潘楼街也“不遑多让”,因这一场火,宗室大户“损失惨重”。
僖宗便是当今天子膝下唯一的子嗣了,这一位继位之后,在位约莫三十年。
按着日子算,天子剩下的时日不会太多了,往后推,最多一二十年,房屋商铺的价钱总归是会慢慢涨上去的。
想到这里,季清菱已是十分动心了。
她面上不露声色,同那中人沿路看了几处房屋,当场便敲定了一处离内城近,方便顾延章上朝的地方赁下来,又给了定钱,两边签了契纸,讲定暂租三个月,按月付房钱。
找好了暂住的地方,季清菱便留了松节上街去寻人来打扫房舍,又命人回客栈,慢慢把大件行李先行运过来,自己则是跟着中人去了封邱门。
图纸上那房子说是在封邱门左近,其实是在封邱门与新封邱门之间,距离新封邱门更近,已是快靠近外城城门了。
那中人见季清菱吩咐丫头数从封邱门过来要多少时辰,晓得瞒不过,索性闭了嘴。
等到得地方,果然格局不错,门户开得大,里头三进的厢房,当中一处极大的天井,里头栽种些花草,因没人打理,生得野上了天,藤蔓攀得满地都是。再往后头,则是一个大园子,果然有老树,想来原本种了些名贵的花木,因为没有专门的门园子在此,已是死绝了,只有两墙月月红,红红白白黄黄粉粉,满地落英,正开得灿烂。
又去看了屋子,建得倒是不错,只多年没人住,里头尘土积得足有三层厚了。
季清菱便问那中人道:“原来的主人为何不赁出去?”
中人笑道:“他家姓姜,在金陵城中是出了名的世家,老主人二十年前还是翰林学士,后来因事犯了忌讳,得罪了那一位。”
她一面说,一面远远指了指黄色那一丛月月红,随手在桌子上写了一个“慈”字,才道:“他家搬回金陵之后,老翰林断断续续病了好些年,时好时坏的,好的时候甚事没有,坏的时候卧床不起,最后年前突然一场病,就没了,本还指望着能起复,打算回来住,听说是要进京教授皇子,谁晓得竟没有那个命。”
中人把事情交代了,还不忘打补丁,道:“得罪那一位,是后来在外任官的时候,在京城这宅子里住的一二十年,可是事事顺利,并无半点毛病!”
季清菱听了,也不是很在意,重新看了看地方,又问了价钱,因她自己不会说价,象征性地压了压价钱,便拿了图纸,说回去同家中夫君商议。
除却这一处,她还拿了另几处的房舍的图纸,言语间是买不买无所谓的模样,那中人揣度她的心思,只以为这生意成不了了,连一直端着的笑都有些疲软下来了。
这一处地方因为地方大,价钱还不算便宜,关键是偏,着实不太好卖,金陵那边给中人的银钱很是不少,她同当家的带了一二十拨人过来,倒是有看中的,一问价,都觉得鸡肋,最后一个都没有成。
眼下这个,看着又是成不了的样子了。
季清菱自然不晓得对方脑中的念头,她拿了几份图纸,回到客栈,对比了半日,等到晚间顾延章回来,才将几张早挑出来觉得不错的拿给他看。
52书库推荐浏览: 须弥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