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太太竖起右手一根食指,恨铁不成钢地虚虚隔空指着孙儿点了两下,道:“你这孩子,竟是读书读得傻了!”
再道:“我哪里又说了让你纳妾?你只收几个通房,帮着生孩子罢了,等得了子女,自放去你媳妇名头下面,一般都是她的儿子女儿,都要叫她做娘,还不用自己生,一生下来她就自家带,只要带得好,哪个小孩儿不是知好歹的,将来自是个个都晓得孝顺她,这是何等便宜?如果怕你要有外心,就叫你媳妇亲手给你挑,要她自己带过来的也好,从外头买几个回来也好,只要人过了她的眼,你岳丈那边怕也没有二话。”
杜檀之听得脑壳都疼了。
杜老太太又道:“我也不叫你为难,你去说这个话,难说你媳妇会不会恼上你,我来说,让她恨就只恨我,我一个老婆子,索性也再没几年多活了,只要你能得了好,我也不怕来担这个骂名。”
一面说着,一面站起身来,弓着背去到门口看了一圈,见只一两个仆从在外头守着,便自把门给关了,复又走回了桌边,压低声音对着孙子道:“你还记不记得李员外家的姑娘?”
杜老太太生于乡间,长于乡间,县里头有几个大钱的,她都会敬称一声“员外”,便是杜檀之得了官,她这称呼上的习惯,依旧也没能改过来。
杜檀之在京都府里头做推官,一年到头,不晓得多少个杜老太太口中的“李员外”要上来巴结,近几年更是忙于差事,早把从前那一场“榜前约婿”忘得一干二净,现下乍然一听,竟是没有反应过来。
杜老太太养了他几十年,见他这模样,哪里还不知道这是半点不记得了,只好提醒道:“便是从前说要同咱们家说亲的李员外,京城那一户,原来说是只要你得了进士,就把女儿嫁过来。”
如果说方才杜檀之还只是觉得有些奇怪的话,此时立时便反应过来,奇道:“同他们家又有什么关系?”
杜老太太便把李家那一个姑娘婚事不谐,如今已经和离的情况给说了。
“……前一阵她家里头有人过来找,许了七万贯的陪嫁,搭上京城外城里边天波门左近的一个院子,还有滑县的五十顷地……”杜老太太一面说,抓着儿子衣服的手都有些发起抖来,眼睛也又有些发红,这一回却不是难过,而是激动,“三郎,我已着人打听过了,她家许的地,那可都是上等的水浇地!”
然而听了杜老太太这话,杜檀之的眉毛却皱了起来,道:“祖母,李家许这样多的嫁妆,您可想过其中另有所图?”
杜老太太不以为然,只道:“世上谁不是另有所图?你没有这一个进士在身,没有这一个官身,难道你岳父佬便能看上你,你媳妇就能嫁过来?”
又道:“光靠你朝中那点俸禄,便是做到老,也未必能在京城里头有一处屋舍,此时天下掉下来的好处,坐着就有银钱点,还白得了一个媳妇,哪里又有不好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她看来,娶媳妇,又不是受贿赂,也不是贪赃枉法,纵然知道李家人估摸着是有什么目的,可若是成了一家人,不过分的事情,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不能帮就装个傻,人都嫁进来了,自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况且自己这边是官,那一边是商,当真闹起来,哪有商人斗得过官的!
再一说,无论是如今的孙媳妇也好,对方想要攀婚的李家小女儿也好,都是二婚,这头一回成亲,真有不好,还能大着胆气闹着和离,等第二回 ,若是还要回娘家去,便再没有那般容易了!
“我也不逼催你,你且回去仔细想想,也不是咱们一厢情愿,李家自己也同意把女儿嫁给你叔叔那一房,这样一来,岂不比你另生了孩儿抱过去更六角齐全?”
又絮絮叨叨说了半日兼祧、通房、田地、嫁妆等语。
第373章 妇人
杜檀之不好回得太硬,只得小心找个借口告退。
一出门,他便把照顾杜老太太的婶子给叫了过来。
对方是杜檀之寻过来的,又是杜檀之每月给例银,自然知道自己真正的主家是哪一个,听得对方问,半点也不隐瞒,只把老人这一阵子的饮食起居,人际来往都说了。
原来杜老太太自搬进了京城,十分不得意。
杜檀之得了官之后,比起同科的进士,官途算得上是极顺利的,他虽然官品不高,权位倒是不小,外任两转之后,因为做得不错,便转了回来,没两年就在京都府衙里头立稳了。
杜老太太跟着孙子衣食无忧,只是平日里头没人说话。
在老家那一处,她已算是极有见识的妇人,可在京城,却是找不到能来往的人家。柳沐禾纵然是她孙媳妇,可对方同她难说到一处去,又是个低嫁的,想着孙儿将来说不得还要依靠对方的父亲,杜老太太也不敢十分使唤,家中仆役得了杜檀之吩咐管束,也个个安分得很,连个耍嘴皮子厉害的都没有。
杜老太太身体不好,常常卧床,偏又不是那等病得厉害的卧床,只是今日这里不舒服,明日那里不舒服,大夫来看,又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要吃了药静养。
她养来养去,整日里头无事可干,十分抓瞎,恰巧前一阵,京城里头有那些个常在官员后宅里头走动的尼姑寻了上门,又会奉承,又会说话,同她讲些乡野趣事,敬鬼敬神,因果报应,天理循环,叫她听得那叫一个高兴。
52书库推荐浏览: 须弥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