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陈灏头一个便出来反对道,“桂州、邕州本身兵力也不足,还要防着交趾趁乱生事,况且广南西路各州各县多是土兵,连厢军也不多,还比不得广信军往日兵力!”
言下之意,用了桂州、邕州几处的兵丁,恐怕还打不过广信军中被裁的“乱民”。
顾延章立在后头,听得前面各人争来争去,眼见再拖下去,天都要黑了,便出班道:“陛下,臣有一言。”
赵芮正听得头疼,听的下头有人说话,抬头一看,却是顾延章。
“顾卿但说无妨。”
顾延章便道:“臣以为,不如抽调荆州、潭州兵力。”
他话才出口,范尧臣便皱着眉头掉头道:“顾延章,方才殿上之言,你未曾听得见吗?荆州、潭州兵力不能动!江南乃是国朝根本!”
范尧臣怫然不悦,声声指责,口气难听到了极点,只差补一句“你是聋子还是傻子”了。
顾延章却是浑然似没有听得见,只径自道:“臣以为,不如抽调荆州、潭州兵力去往广源州,另行安排保安军转守荆、潭两州。”
又道:“保安军接到朝中急令,想来已是整军待发,吉州、抚州离潭州、荆州并不远,两两交接,费不得多少功夫,保安军驻守江南西路,自是毫不费力,不虞江南生乱,潭州、荆州两地厢军自然也能腾出来,开赴广南西路。”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颇有田忌上驷对中驷马的意味,十分取巧。
他这一番话说出来,赵芮的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了两分,面上也带出了几分轻松。
陈灏则是立刻出班道:“陛下,臣附议此言,开赴广南,非荆州、潭州兵力不可,此番行动,不动江南根本,乃是上策!”
殿中无人反驳,相反,不少人则是开始议论起兵力调配之事来。
范尧臣的面色有些难看。
这一派和谐,倒显得自己恰才那一番急急的质问,像个笑话一般。
议事议到天色渐晚,才终于把调兵数量、辎重、粮秣、领兵等等一一都定了下来,陈灏也已经领了命,充任广西经略使,统领广南西路军事,同顾延章次日便出发。
见事情已是商议完毕,顾延章便又出班道:“陛下,臣请僧录司派遣两名高僧随军而行,深入广源州,协理平乱之事。”
赵芮立刻答应下来,又问道:“可有人选?”
明日便要出发,仓促之间,僧录司未必能选得出合适的人来,倒不如现下把人给定了下来。
“听说京城中有一僧,法号智信,其人精通佛法,口才出众,又善相人面。”顾延章恭声道,“臣举荐此人。”
一个僧人而已,赵芮想都不想,直接便叫中书拟旨了。
大半个时辰之后,正在大相国寺修禅的智信大和尚,便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忽然接到了僧录司的照会。
第394章 突至
僧录司的人到的时候,智信大和尚正在向信众讲经。
想要在大相国寺挂单并不难,可若是想要像智信大和尚这般,无论人在不在京城,都能在寺中长期有自己独立的禅房,还能把自己随身的小沙弥都单独安置下来,就没有那样简单了。
寺庙也是讲“规矩”的。
作为京城最大的寺庙,常住的僧人都有上千,更毋论那流水般的云游僧人,是以此地纵然有禅房上千间,大殿数十座,也是一般的供不应求。
如何决定入住的人选呢?
除却讲求先来后到,也一般的讲求僧人的“地位”。
智信大和尚虽然并没能得一件紫色袈裟,但他在京城信众甚多,名气甚大,尤其几年前靠着相面之术闯开了一道名头之后,更是引得人人注目。
传言便是在五年前,智信大和尚为京城中的一名妇人相过面,说其子有“登科甲之喜”,果然没过一年,那妇人的儿子便高中了一甲进士,一时京城之中传为美谈。
其后,智信大和尚又接连为不少人相过面,仅靠其人面相、手相、脉象,再佐以卜卦,便能知人贵贱、祸福、休咎,尤其善相妇人面,说起其人过往分毫不差,又说对了好几个女子的婚姻之事。
靠着这一手,不过数年功夫,智信大和尚便在京城名声大振,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特定的人群里头,威望还强过了身披紫裟、多建功勋的智缘上师。
说一句大实话,有智信大和尚在大相国寺里头坐着,闻名而来的信徒都要多上不少,香油、香火钱更是源源不绝,有了这样的摇钱树,寺庙里的知客,又怎么可能不供着他?
近一两年,智信大和尚已经不常出来给人相面,可讲经的时候却是不少,每每开坛讲经,便能吸引一大批人过来听法。
今日亦是如此。
眼下正当申时,大殿中已是坐得满满的,一人得一个蒲团,挤坐于地上,而殿外更是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信众,别说门了,连窗都关不上。
大相国寺出动了数十个行者来维持此地秩序,唯恐一个不小心,便要出现踩踏。
就在大殿正中,一方矮桌摆在高台之上,桌面陈着清茶、香炉,并几枝早荷。
同在台上的,还有身披赤色袈裟的智信大和尚,他早已沐浴更衣,跣足坐于经坛,正放慢语速讲着经文。
52书库推荐浏览: 须弥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