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到最后,先得到州衙被围的消息的,竟是在北门的顾延章与王弥远。
两人听得巡铺来禀,立时便知道厉害。
吴益乃是知州,掌着邕州军政之权。无论此人行事究竟有多恶心,为人又有多叫人作呕,此时此刻,却决不能死在百姓手中——若是百姓当真冲撞了州衙,又把知州给杀了,邕州城势必大乱,想要重新整顿回来,并不是简简单单便能办到的。
交趾与邕州城中兵力本来就悬殊到了极点,若是城中不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想要守城,当真是一个笑话。
不管吴益是被阵亡兵卒的家属给伤了也好,杀了也罢,这等荒谬之事一旦发生,城中必定人心惶惶。
顾延章看了王弥远一眼,立时道:“我带三百兵士去州衙。”
北门还要驻守,王弥远不能擅离,以免交趾突然攻城,便道:“勾院带得兵士骑马去!”
一面说,一面给亲自点了三百兵卒。
顾延章带了兵,沿途遇得两处在灭火,绕了一圈,才到得州府衙门。
此时州衙外头已是一片狼藉,众人正个个往州衙当中冲,大堂的两扇门竟是被挤得歪了,里头喧闹声震天,外头却是百余具尸首随意丢在地上,无人看顾。
顾延章留了四十人在外,命众人把阵亡兵卒的尸首好好收整了,自家带着另外两百余人进得衙中。
他领着兵卒进去的时候,一群人正逼着几个州衙中的胥吏要库房钥匙,已是把人打得吐了。
公堂之上混乱至极,百姓所到之处,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桌子椅子也被搬得走了,便是前衙的花盆也被翻碎在地。
堂中有人见得顾延章带兵进去,见机不对,想着偷偷蹭得出去,便要溜走,却俱被兵士给拦住了。
如果是上千人围在衙门外头,三百兵卒想要维持秩序,倒是更难,此时众人进得衙来,各自分散,将人拢在一起反而简单许多。
顾延章一面吩咐手下将闹事者全数拢起来,一面自己带着数十人去寻吴益。
一路往后衙走,闹事者一路变少,可等到进得吴益应当在的正院当中时,那扇门却是洞开,半倒在地上,两个壮汉守在门口,远远见得有兵卒过得来,撒腿便往里头跑。
众人连忙一路往前追。
吴益的公厅当中一片混乱,桌椅俱是摆得乱七八糟,一个差役倒在一边,早断了气。
顾延章叫了几声,听得里头无人应答,便留了两人在此,自己又领着人往前追。
通往后衙的院门大开着。
吴益领着一行人到了府库外头,正要说话,却听得“砰”的一声,竟是一人手中抱着一方大大的石块,上的前去,几下将那门锁砸开了。
众人进得库房。
吴益心中凉了半截。
邕州府衙的库房当中除却寻常物什,当中摆着数十箱钱。
是库银。
第524章 说法
邕州府有常平仓,也有库房,前者在金狮巷,存放粮秣,后者在银狮巷,存放库银及军械等物。
吴益敢把这些强人带来州衙的府库之中,正是知道里头只有些不紧要的杂物,眼下见得当中成排的库银箱,惊骇莫名之余,只恨不得把守库的给拖出来打死。
如果是顾延章在此,自是知道各处转库乃是常事,为了运转方便,管库的违规行事,将府库与州衙的库房互做调转的行径并不奇怪,不过瞒着上头而已——然则吴益哪里是会去亲自看账册,认真核查府库的人,又如何会知道这些。
库银箱就摆在库房当中,不需要任何人说话,众人已是凑了上去。
拆封条、砸锁都不是什么难事,不过片刻功夫,离得最近的几箱子库银已是被强行砸开,箱盖一掀,色泽温润的银锭排得整整齐齐呈现在眼前,散晕着低调而沉稳的光泽,恍惚间好似一圈一圈地发着光,引人垂涎。
吴益看着这满眼的银锭,只觉得自己嘴皮发干,手脚生汗。
“大哥”与另一人依旧将他挟得紧紧得,叫他动弹不得。
邕州州衙的库房很大,诸人颇费了一番功夫,竟是当真把一箱子度牒给寻了出来,上头盖着鲜红的僧录司大印,姓名、籍贯、形容处都是空白的。
吴益全身发着抖,上下牙齿打着架,叫道:“那库银上头有印记!”
没有人理会他。
不用“大哥”下令,众人已是匆匆一箱一箱将装银锭的箱子往外头抬。
库房里头有数十份空白度牒,诸人将其一并收了起来,动作麻利极了。
吴益又叫道:“诸位!银锭太重,不妨去后头寻黄金!”
抬银锭箱子的人连眼皮都没有瞄过来一下。
只要银子在手,想办法寻个私窑融了,又有多难?
吴益心脏一抽一抽地跳,早意识到了不对。
冲撞衙门是重罪,可强抢库银,已是死罪。
连库银都敢抢,死罪都不怕,这群人还有什么不敢做?
银子已是有了,度牒也有了,自己还有什么用?
吴益一向自负己才,自认无论何时何地,凭着他的才能,入堂入院不过时间问题,最多过上两年,一顶清凉伞就能妥妥入手。
邕州是他的跳板,战功是他青云而上的关键,他已是算得明明白白,一切都在计划当中,不用三年,自己就能入堂,一个参知政事稳稳到手,再往前,不管是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还是枢密副使,都近在眼前,过上十年二十年,等到龙椅上换了人来做,自家便是两朝元老,若是能熬过那一个体弱的小皇帝,说不得便是三朝元老。
52书库推荐浏览: 须弥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