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余得许多情_锦绣灰【完结】(260)

阅读记录

  “剪短吧,这里天气闷热,留的半长不长,热得难受。”萧瑜抬眸瞧了她一眼,似笑非笑道:

  “这回你可别给我剪成梯田了。”

  金环脸上一红,嗔道:“小姐你就别拿那么久之前的事取笑我了。”

  诸事亲力亲为,金环也算是被逼出了十八般武艺,从第一回把萧瑜的头发剪成水稻梯田,到如今已是差强人意了。

  这样清闲的日子待久了,人是会废掉的,有时候萧瑜十分庆幸还有金环陪在她身边,倘若没有金环和她聊聊天,说说话,她不知道这几年自己该如何度过。

  一片静谧中,突然传来院外大门的门栓被打开的响动。

  二人一愣,面面相觑。

  这里是决计不会有访客的,而今天也不是定期送生活用品的日子,那么门外会是谁?

  大门在二人紧张又隐隐期待的目光下,缓缓打开,一前一后走进了两个身着制服的陌生军官。

  后面那个军官手里似乎捧着什么东西,两人面无表情,径直向前厅走来。

  萧瑜瞳孔皱缩,她捏紧了手里的搪瓷勺柄,轻声道:

  “金环,去再盛一碗粥来。”

  金环微愕,但还是依言接过了她递来的碗,转身去了厨房。

  萧瑜放下勺子,缓缓起身,定定望着来人。

  二人在她面前站定,为首一人干净利落行了一个军礼,公事公办道:

  “昨日日机空袭,萧珏中尉驾驶战斗机出战,对战过程中,滑油箱被击中打漏,飞机即将坠毁之时,他掉头与追击他的日机迎头相撞,双方同归于尽。你是他唯一的亲人,委员长夫人特批通知于你,这是萧珏中尉的遗物。”

  身后那人上前一步,将手里捧得东西送到了萧瑜面前。

  那是一套染血的军装,一副飞行员护目镜,一份阵亡通知书,还有一封遗书。

  原来昨日璧山上空,是他在浴血奋战,是他在保卫重庆。

  萧瑜颤抖着伸出手,展开那封上书“家姐萧瑜亲启”的遗书:

  “姐姐,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送到你手里。

  对不起,我没有实现我的承诺,等到和你团聚的那一天了。姐姐你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的脚下是家国故土,我的身后是乡亲父老,所以半步也不能退,半步也不能让,把生命献给这片蓝天,这是我早就料到的结局,身为军人,为国而死,死得其所。

  我此生无愧家国,无愧天地,唯一对不起的人是金环,她是个好姑娘,也是个傻姑娘。如果可以,别把我的死讯告诉她。

  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发出这样呐喊的民族,一定不会失败。姐姐,我有必死的决心,也有必胜的信念,请你替我好好活下去,直到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不肖珏弟绝笔。”

  看到最后,泪水模糊双眼,已经读不下去。

  忽而听见身后一声脆响,是瓷碗落地的声音。

  萧瑜猛然回头,看见不远处那个昏倒在地的身影,浑身一震:

  “金环——”

  .

  1941年

  十二月,美国索夫昂

  屋外大雪漫盖,屋内壁炉红火,三岁的念邦和七岁的安妮在客厅里,趴在圣诞树下用彩笔涂鸦。

  阿绣坐在书房中,静静的读着一封详细报道东亚缅甸战场的报纸,文章的署名是爱德华·斯诺。

  自爱德华中国西行日记在美国刊印成书以后,轰动了海内外,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四版。随后便由阿绣策划,组织了十多位翻译人员集体承译,先后翻译成中法日德等多种语言出版发行,在国际上引起了空前反响。一时间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远东地区这个古老而鲜活的国家,关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在经历一场怎样艰苦绝伦的战斗。

  而爱德华也再次接受了《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任务,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战场采访。

  自从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开始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上战火遍地开花,比二十年前的那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爱德华在文章中称,日本为了扼制中国对外运输途径,全面封锁海岸线,为了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命脉,中国将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不日即将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

  阿绣轻轻倒吸了一口气,又看了几篇相关报道,开始在内心分析这一部署对于整个亚洲战局的影响。

  这几年她成了一名报社自由撰稿人以及兼职翻译,而梁瑾也闭门谢客,开始拿笔记录他三分之一个世纪的梨园人生,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种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是为了照顾年幼的念邦,另一方面也是不想抛头露面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他们对于国际战争局势仍旧时刻关心着。

  一转眼就到了做晚饭的时间了,阿绣来到客厅,想要问孩子们晚饭想吃什么,却意外的发现两个孩子闹起了别扭。

  “你画的不对,没有人家里是这样的!”安妮用一口蹩脚的中文控诉。

  “不对不对,我家里就是这样的。”念邦奶声奶气的解释,“不信你问我妈妈,妈妈!你看你看,这是我画的全家福!”

  阿绣笑着走了过去,蹲了下来,把念邦抱在怀里:“妈妈来看看,念邦画得对不对。”

52书库推荐浏览: 锦绣灰 年代文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