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知道江西陈家的事后,凤笙就让人查了陈家人,还让人一直密切关注着他们的东西,于是陈清华的入京就显眼了起来。
魏王皱起眉:“你认为江西陈家帮着中宫一系出谋划策?”
“难道不是?”
魏王摇了摇头:“陈清华不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他也不会自毁长城,你大概不知道当年我说的陈家人与我私下接触,表面上看似是承恩公府陈家的人,背后其实还有江西陈家的影子,他们是故意漏出痕迹让我知道的。”
凤笙还不知中间还有这么一场事,不禁皱起眉。
“不过这事一来我无意,二来被我那个好大哥搅黄了,我猜这回冲我来不是主因,搅合我和陈家之间才是真,大概是之后见有了好处,或者其他人见有机可乘,索性趁势而为,才闹了这么一场。不过是与不是,还要查过了才知道。”
*
魏王并没有猜错,之后他命人查了,事情果然跟惠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再继续往下查下去,又有江西陈家的影子在。惠王干这事不愧是熟门熟路,深谙前面埋线后面挖坑之法,当然这也与陈家藏在他背后有关,自己人坑自己人总是最趁手的。
至于再后面的事,多多少少与吴王赵王之流有关,因为插手的人太多,已经找不出罪魁祸首是谁了,大抵是都在里面插了一脚,反正看热闹不嫌事大,若是能坑两人一把更好。
另一头,陈清华本来一开始没把这事当做回事,反而有几分笑看风云之态,谁知事情的发展越来越脱出估计。
到最后他已经感觉出事情有些不对劲,但命人查过其中确实有吴王赵王的影子,惠王又说推说是有人借机害他和魏王,甚至还寻了陈家人想办法,陈清华也就没把这事往惠王头上怀疑。
至于惠王,布下这一场大局,表面却像无事人一样,依旧进出皇宫,丝毫不露心虚之态,倒让一直观察的众人一时闹不清楚始作俑者到底是谁。
事情发生到这一步,哪怕是傻子也知道有人背后搞魏王,可到底是谁,这事还真说不清楚。
事情的最终结果就是不了了之,至于到底是不是真不了了之了,一时半会儿局势太混乱,倒是看不分明。
而朝堂上随着首辅汪昱的即将致仕,也变得风起云涌起来。
首辅致仕了,自然要擢选出一位新首辅,而内阁里空下来的位置也得有人填补上。这件事可比皇子们的争斗重要多了,一时之间也无人再提魏王如何惠王又如何。
刚下完早朝,百官们顺着宫道往宫外走去。
内阁大堂处在紫禁城南城根下,刚好和出宫的路同行,也因此各位朝中重臣身边少不了有些同行者。
其中以内阁众大员身边的附庸最多,尤其首辅汪昱。
别看汪昱就要退了,可他只要一天还没退,一天就还是首辅,前几天他又再次递了乞骸骨的折子,建平帝留中不发,但大家都知道等汪首辅下次再往上递折子的时候,陛下必然要同意了。
毕竟汪首辅也为大周朝劳心劳力的几十年,功过且不说,鞠躬尽瘁是绝对的,建平帝做事素来沉稳,不会让老臣寒心。
如今汪昱还领着吏部尚书的衔儿,大学士的官衔虽低,但各部尚书兼领阁臣已是常态。如果他真退下去,户部尚书季忠年、兵部尚书赵书杰、礼部尚书蒋博学、刑部尚书俞焕杰、工部尚书樊长亮都有一搏。
不过礼部尚书蒋博学上了年纪,估计要不了几年也要致仕了,朝廷擢选首辅不会等同儿戏,毕竟首辅的态度关系着未来朝政的大方向,擢选一个出来用不了几年就退了,未免太本末倒置,所以蒋博学的可能性不大。
那就只有剩下这四位,其中又以兵部尚书赵书杰,与户部尚书季忠年最有可能性,这二人不光在朝堂上资历深,也够德高望重。
赵书杰身为兵部尚书,脾气却极为温和,兵部是和武将军汉们打交道,这些武将们个个脾气不好,能动手绝不动嘴,他一个文官能安坐这些年,不可谓没本事。
而季忠年的脾气看似火爆,但那也仅限于户部有事的时候,与户部无关者他一概不搀和不站队,兢兢业业在户部做了这么多年,可谓是替大周管好了钱袋子。
也因此这二人身边的同行者也不少,仅次于汪昱。
不过这二人倒是忌讳莫深,不过闲言二句就步履匆匆走了,似乎比首辅还要忙,大抵也是不想让汪首辅看了心里不舒坦。
毕竟人走茶凉,这人还没走呢,总不能就让人觉得茶快凉了。
“您老也跟我们通个气,陛下那儿到底什么意思,不然这乱糟糟的,弄得人心都浮躁了。”大理寺卿吕宝春穿一身朱红色的官袍,上面绣着孔雀的补子,他满脸堆笑,对汪昱笑得甚是亲热,口气中也透露着亲热。
也是,不是那个人儿,也不敢在这当头问汪昱这事。
前任首辅致仕前,对接任首辅的人选也是有一定话语权,尤其汪昱此人深受建平帝信赖,不然也不能在首辅的位置坐这么多年。
只可惜这次注定要让吕宝春失望了,须发皆白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汪首辅只是一笑,却是不言。
这时礼部尚书蒋博学走了上来,吕宝春也不好再问,对二人拱手笑了笑,走了。
“又是来缠磨你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假面的盛宴 古代言情 种田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