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之名门嫡妃_凌七七【完结】(1185)

阅读记录

  “江利仁在地方为官时跟曹平的关系很好。”祁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曹平是安王的亲舅舅,江利仁跟曹平的关系好,那不就是说他和安王的关系也一样——

  “你是说江利仁是安王的人?改弦易张这很常见啊,尤其是朝堂之上。可能那位江阁老见安王那儿不行了,又见东宫起来了,所以就把安王给踹了,选择了太子。”乔伊灵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我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不过江利仁那人——我总觉得是有些不太可能。一般看谁好就投过去的墙头草是没什么用的,一般来说是走不远的。江利仁如果是这种人,他也进不了内阁,当不了阁老。江利仁——”

  第647章 绝食(一更)

  卫府

  卫茵茵自从将周恩舒带回来,周恩舒便换上了丫鬟的衣裳,同时卫茵茵也让周恩舒当了她的贴身丫鬟。

  一连快过去半个月了,卫茵茵就没见周恩舒给她出什么主意,成天就跟在她的身边。卫茵茵压根儿就不缺丫鬟伺候,她带周恩舒进府,是要周恩舒给她出主意!不是要多一个丫鬟的!

  忍了半个月,卫茵茵终于忍不住了,“周恩舒,你说你会帮我!可你看看你都做了什么!从你进我家起,我就没见你给我出过一个主意!连一个都没有!我告诉你,我卫茵茵不缺丫鬟!我想你也是大家小姐,你也没兴趣给人当丫鬟伺候人吧!既然你什么用都没有,那你就给我离开卫家!”

  周恩舒淡淡抬眸看了眼卫茵茵,然后慢悠悠地用毛笔在纸条上写下一行字。自从周恩舒当了卫茵茵的贴身丫鬟,卫茵茵便让人在房中准备了笔墨纸砚,好让周恩舒随时都能够动笔写字。

  卫茵茵好奇地去看周恩舒在写什么,只见字条上只写着一句话,“说服你娘站到你一边。”

  “说服我娘站到我一边?这有用吗?我娘又帮不了我什么。况且能不能说动我娘,我实在不是很有把握。毕竟我娘之前也开口劝我放弃了。你这条路怕是走不通啊。我娘那儿根本没法子啊!”

  “照我说的做。”周恩舒又写下一行字。

  卫茵茵有些不满周恩舒这理所当然的态度,在卫茵茵眼里,周恩舒算什么东西,她凭什么对自己指手画脚的。但是卫茵茵身边就只剩下一个周恩舒稍微有点用,也是唯一一个跟她想法一致的人,所以——

  卫茵茵深吸一口气,“好,我就照你说的做。不过我娘那儿我没法子,你既然要我去说服我娘,你总得给我个明确的指使吧。”

  “撒娇装可怜,这不是你的拿手戏吗?照着你之前的做法做就成了。不会有其他问题的。”

  卫茵茵若有所思地皱着眉头,现在也没其他法子了,那就暂时按照周恩舒的法子吧。

  周恩舒见卫茵茵明白了,便淡淡地收起纸条,点起了烛火,将她写得纸条烧的一干二净。周恩舒从进卫府起就一直在暗暗观察卫府的人。结果当然是没有让卫茵茵失望了。卫家的人口简单,除了卫迅昌,她了解的不多,不敢说有多熟悉。但是罗氏和卫茵茵两个,周恩舒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

  不能利用卫迅昌,这的确是有些可惜了,但是罗氏和周恩舒两个也是大有作为啊!只要利用的好。

  卫茵茵按照周恩舒的指使,开始闹腾了。卫茵茵直接选择了最极端的法子,那就是绝食!

  卫茵茵故意派人偷偷将她绝食的消息告诉罗氏。罗氏一听自己的宝贝女儿居然绝食,她的心不还立马碎了!要是忙来看卫茵茵。

  周恩舒给卫茵茵上了妆,于是卫茵茵脸色苍白,一脸虚弱地靠在抱枕上,额头上还戴着一个抹额,不知道的真当卫茵茵是得饿了什么重病,指不定下一刻就要一命呜呼了。事实上,卫茵茵什么事都没有,能吃能睡,日子别提过得有多好了。

  不过这一切罗氏不知道啊!

  罗氏一见卫茵茵那苍白的脸色,心立马痛了,“茵茵你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怎么就不吃饭呢!你这是生生在挖娘的心啊!你这孩子怎么能这么糊涂呢!”

  卫茵茵吸了吸鼻子,两行热泪自美眸流下,“娘,我真是不想活了。”

  “呸呸呸!你混说些什么话!什么叫不想活了!你才多大,怎么就不想活了!你说,是不是有谁欺负你了,娘立马帮你去讨公道!你可是吏部尚书的嫡女,哪个不长眼睛的敢惹上你!我定然要那人好看!还是底下伺候的人不精心?那些下人的皮一个个的真是紧了,居然敢不尽心伺候主子!娘这就把她们全都发卖了,定不让那些狗东西惹你生气!”罗氏高挑着眉眼,一脸不悦。

  “不是,娘,没人惹我,底下的人伺候得也精心。只是——只是——娘,女儿的心里苦啊!女儿心里好难受啊!”卫茵茵说着扑进罗氏的怀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罗氏心疼地拍着卫茵茵的后背,“茵茵你这到底是怎么了?到底是谁欺负你了?你只管将名字说出来,娘会为你做主的!”

  “娘,我的心里就是放不下皇太孙啊!娘,您让女儿怎么办啊!”

  罗氏给卫茵茵拍背的动作一顿,无奈地将女儿重新扶回靠枕,“茵茵啊,不是娘不愿意帮你。可是那皇太孙已经娶了妻子,你总不能给人做妾吧。我千辛万苦养大的女儿,可不是给人做妾的。”

  “娘,给皇太孙做妾怎么了?女儿愿意啊!女儿无怨无悔啊!”卫茵茵急切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凌七七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