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之名门嫡妃_凌七七【完结】(1361)

阅读记录

  华姨娘努努嘴,“我也就是念叨几句,你有必要用这么一堆话来堵我?算了算了,你不爱听,我还不爱说呢!你的婚事是定下了,我也总算是放心了。虽说那威远伯府的姑娘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是夫人那儿还在操心呢,她那宝贝女儿真不知道能嫁个什么好人家哦!”

  华姨娘说到最后,又开始幸灾乐祸了。

  ------题外话------

  现在差不多就是收尾,将前面没交代清楚的事情结尾,预计五月初正式完结。而新文也会提前占坑,旧文大结局时就开始更新!(づ ̄ 3 ̄)づ

  第727章 私会

  乔瑞的婚事定下了,乔子诺想着这是底下孩子在出了乔老太爷的孝期后第一个定下亲事的人,于是对乔瑞的婚事也重视了几分,送给威远伯府的聘礼也重了不少,乔子诺还私下添了不少的好东西。

  华姨娘在看到那些东西后,心情好了不少,她总觉得威远伯府的姑娘配不上她的儿子,现在看家里挺看重威远伯府的姑娘,华姨娘的心情就好了。

  乔伊蕙看着家里那么看重乔瑞的婚事,她的心情是非常不好。乔伊蕙一点都不懂,乔瑞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庶子,他的婚事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的嘛!

  乔伊蕙又忍不住想到自己,她可是乔家的嫡女,她的婚事只会更加隆重盛大!乔伊蕙沉沉吐出一口气,想到刘郎对她的爱,想到刘郎对她的体贴,乔伊蕙只觉得自己的心在“砰砰——”跳着。

  真想见见刘郎啊!乔伊蕙在心里想着。

  可能是上天对乔伊蕙的眷顾,乔伊蕙想什么就什么来了,她收到了刘长明给他送的信。

  刘长明的信上写着要和乔伊蕙见面,乔伊蕙手里拿着刘长明的信,一时间心跳得不禁更加快了,简直像是要跳出胸膛。

  乔伊蕙的贴身丫鬟莲花发现了乔伊蕙的不对劲儿,无奈道,“小姐,刘公子又跟您要钱了?”

  莲花对刘长明写信跟乔伊蕙要钱的事情,如今是半点都不觉得奇怪了。这很正常啊!刘长明的都不知道跟乔伊蕙伸手要过多少次钱了。莲花都不懂乔伊蕙是怎么想的,这种专门伸手跟女人要钱的男人有什么好的,就跟小倌馆里的小倌一样,出卖色相赚钱。

  当然,刘长明还没在乔伊蕙这里出卖色相呢,他最多就是随便写了几封信,每次写,每次乔伊蕙就给钱。

  乔伊蕙心情好,懒得跟婢女计较,饶是如此,她还是狠狠瞪了眼婢女,“浑说什么!刘郎哪里是看重我的钱,他是看中我这个人!你以后要是再敢在我的面前说刘郎的坏话,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莲花无语地嘴角抽搐,她真不懂自己的小姐到底是被那刘长明下了什么蛊,怎么就看不清刘长明的真面目呢!傻啊!蠢啊!莲花在心里将乔伊蕙吐槽了个遍。

  乔伊手里拿着信,喃喃说道,“刘郎才不是跟我要钱呢,刘郎是想我了,想见我了。我也好久没有见刘郎了。我正想着见刘郎呢。刘郎这就来信了。这是不是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没错就是这样。我和刘郎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我和刘郎两人,是谁也不能拆散的。“

  莲花听得嘴角抽搐得更厉害了,但是她身为乔伊蕙的奴婢,她和乔伊蕙两个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她还是只能劝。

  “小姐,您到底是年轻,这万一要是被骗了,那该如何是好?所以奴婢想着,您要不要和夫人商量一下,让夫人帮帮您好生筹谋筹谋,看看那刘公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样——”尽管魏氏也不是多拎得清的人,但只能寄希望于魏氏了,要不然——

  乔伊蕙瞪了眼莲花,“告诉她做什么?她有什么用?她敢在父亲面前说话吗?她一句话都不敢为我说我,我把我的心事告诉她,那是一点用都没有!不行,目前不能告诉她。必须等我和刘郎的事情彻底定下来,才允许说。

  莲花,你可是我的丫鬟。你一家子的命都在我的手里呢。记住,本小姐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本小姐不叫你做什么,你就不许做什么。本小姐最讨厌的就是擅作主张的丫鬟,那种丫鬟会让本小姐很生气,你听懂了吗?”

  莲花听得头皮发麻,这也是莲花为什么恨不得将乔伊蕙的事情告诉大老爷,但是偏偏不敢的原因,因为她有所顾忌啊!

  这就是当丫鬟的悲哀了,她们的一切都不属于自己,她们的一切荣辱全都寄托在主子身上,主子叫她们活,她们就能活,主子不叫她们活,她们就不能活。

  乔伊蕙要出府,当然不可能跟乔子诺说。乔伊蕙正在心里庆幸,原来教导她规矩的孙嬷嬷年纪太大了,年前一场风寒差点要了她的命,所以孙嬷嬷就不再教导乔伊蕙什么。当然孙嬷嬷也不想再教导乔伊蕙了。

  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乔伊蕙的性子已经彻底定下了,乔伊蕙是怎么都改不了了。孙嬷嬷对此很明白,再继续教下去,也只是砸了她的招牌罢了。

  于是孙嬷嬷彻底放弃乔伊蕙了,只是离开前对乔子诺隐晦提醒了两句,乔伊蕙是无药可救了,还是赶紧给她找个人家,让她嫁出去,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乔伊蕙要出府,只能求助魏氏。

  魏氏听到乔伊蕙要出府,微微有些惊讶,“伊蕙,你怎么想到出府?是要出去买什么不成?正好,咱娘俩儿也有很久没能一起出去逛逛了,正好咱们一起出去走走。”

52书库推荐浏览: 凌七七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