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之名门嫡妃_凌七七【完结】(521)

阅读记录

  郑毅重重点头,“是,大舅舅。”

  郑毅很感激乔子诺的指点,他天赋不高,以郑家现在的情况也不可能请到名师教导。所以对于乔子诺的指点,郑毅是把每句话都放在心上,这对他非常有用。这段时间,郑毅也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对此郑毅非常满足。

  再看乔帆的文章,乔子诺又是摇头。乔帆的基础不错,行文作势间比起郑毅是要强不少,但也就这样了。乔帆和他父亲(乔二老爷乔子诺)真不愧是父子,两人的风格差不离,是属于那种平平淡淡,毫无出彩点的文章。白了,这文章读起来就跟喝白开水一样,毫无味道。

  “帆儿啊,你的文章还是这样,稳是好事,但像你这样除了稳还是稳,这样的文章,除非碰到老学究,否则是很难出头。我交代你看得书有没有在看?”乔子诺问道。

  乔帆老实点头,“有的。大伯您让我看的书我每天都在看。”乔帆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他也想改,但他的性子这样,实在是很难改。

  “你们三个的问题就摆在那儿,一直没变过。你们就按照我之前布置的功课继续学下去。等乡试过后,我再抽查。”

  乔帆、乔跃还有郑毅齐齐点头应是。

  乔跃满身疲惫地回到三房,乔子连和钱氏连忙围上来。

  “跃儿你最近学得怎么样?乡试你有把握没有?”乔子连问道,他自己是没有读书的天赋,所以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儿子身上了。

  乔跃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爹诶,你自己都不会读书,你居然指望我?呵呵——我是你儿子,当然是继承了你不会读书的天分了。我不会!你别指望我了。要我,这监生也不该捐,我去考什么乡试啊,我要是能考上那才是天下红雨!”

  钱氏伸手朝乔跃的胳膊狠狠捏了一下,“你个没造化的种子!我和你爹花了多少银子才给你捐了这个监生,你又有你大伯亲自教你,你怎么就不能考中举人啊!”

  乔跃捂住自己被钱氏捏的地儿,重重吸了口冷气,“娘诶!我是你亲儿子啊!唯一的亲儿子!你就对我下这样的狠手!你还是我娘嘛!那爹呢,爹还是由祖父亲自教导的呢!怎么没见爹考上个举人啊!”

  “你个瘪犊子!居然有胆子嫌弃你爹我!我看你是皮痒痒了。”乔子连抬手就要打乔跃,还是钱氏拦住了,“别打了,心把这儿子给打坏了。他还要参加乡试呢!”

  乔子连这才放下手,乔跃则是声嘀咕道,“我九成九是考不上举人的。你们就别指望我了。”提前好,免得到时候这两人太失落,自己倒霉。

  “没出息!唉,你个没出息的东西以后该怎么办啊。咱们是庶子,将来分家产也分不到多少。你个败家玩意儿又是个没用的,将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啊!老子和你娘活着,你好歹有口饭吃。等我跟你娘死了,谁照顾你。这分了家,关系就远了。他们未必一直照看你。原想你能考个功名,以后好歹能有个指望。现在指望你,那真是不想了。”乔子连泄了气,颇有些沮丧地瘫在椅子上。

  钱氏见状安慰道,“街上不是有卖考题的吗?指不定那考题是真的——”

  乔跃用看傻子的眼神看钱氏,“娘诶,哪次考试前,街上没有卖考题的,那我才觉得奇怪呢。娘诶,你真心是想太多了,那些考题都是假的,全都是骗钱的。要大伯还是礼部尚书呢,除了出乡试题目的人,大伯才是最先知道的人之一。不过这也没用,考题都得进考场前才会揭开,大伯也就比考生早知道一刻,也没用。”

  钱氏对于科举考试是半点都不懂,乔跃比钱氏强点,知道的多一点。

  “靠你个瘪犊子考科举,那是不用想了。得给你个瘪犊子找个靠山。”乔子连现在是真的开始担心自己儿子了,文不成武不就,将来能有什么出息,没靠山等着饿死吧!

  钱氏眼珠子一转,“老爷,你伊莲怎么样?”

  乔跃眼睛一眯,“娘,您不会是要把七妹给卖了吧。”

  “浑什么!我怎么卖伊莲。这女儿家大了,可不得找个好人家。”

  乔跃气笑了,“娘,你真把我当傻子呢!有些东西我是不懂,有些方面我是挺蠢,但是你现在的我懂得很。七妹是庶出的庶出,现在乔家还没分家,七妹还顶着礼部尚书侄女,大学士亲孙女的名头。但那又如何?谁娶媳妇儿,不把姑娘家查个明明白白啊。

  您还要七妹嫁得好,以后帮衬我。一个庶出的庶出能嫁的多好,要么是给人做,要么就是男方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娘,我乔跃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我也不是什么好人,但像这种卖亲妹妹的事,我做不出来!

  娘,七妹挺孝顺你和爹的,对我这个大哥也不错。时不时送些她亲手缝制的衣裳鞋袜,每次见到我,也会甜甜地喊声四哥。

  娘,我没本事让七妹找个好人家,但是也不会把她往火坑里推。卖妹妹这种事儿我做不出来。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五婶的哥嫂是怎么把她论斤论两地卖进乔家的。我这辈子最恶心的就是这种人。娘,你要是让你儿子我成为我最恶心的人,我这辈子都不会舒坦的!”

  钱氏一怔,显然没想到儿子会出这么一番话,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你瞎咧咧什么东西!你娘我才了一句话,你倒是噼里啪啦地了一堆。你娘我还什么都没做呢!被你的,你娘我成了什么天理难容的大恶人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凌七七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