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驶入弯道时,隐约看见了蜀军主舰上,有一人头戴纶巾,手拿角尺算筹,计算片刻,然后举起令旗,指挥各部。诸将即率蒙冲,冲击我船…”
“巨大楼船怎么会被小小的蒙冲撞翻?你唬孤呢!”孙权一拍几案。
“末将觉得…蜀军真有鬼神相助!”李异急道:“长江水流湍急,多有弯道…蜀军故意将我等诱入弯道,而这弯道之中,传闻有水鬼躲藏,力大无穷…他们莫不是行巫蛊之术,咒起水鬼,令楼船翻覆。否则怎么楼船翻了,而他们的蒙冲不翻!”
“枉你为将多年,竟然也信鬼神之说!”孙权怒极反笑。
张昭摇摇头,对李异道:“蜀军选择了一个风浪大的日子前来挑战。而楼船最怕风浪。弯道水流湍急,楼船只怕摇晃得更厉害。是不是?”
“是…可当日气候,只是风大,毕竟没有到暴风的程度。末将以为楼船不至因此翻覆。末将所不解的是,弯道中急流汹涌,为何只令楼船翻覆,而蒙冲却安然无恙?”
孙权看着张昭:“张公说呢?”
张昭摇头:“吾亦不得其解。”
孙权盯着李异:“所以,所有楼船都这样翻了?”
“翻了两座。”李异低头道:“我等迅速驶离弯道。蜀军便以前头装有大钉的蒙冲专撞楼船,其顺风顺水,速度之快,实在匪夷所思…以致于楼船船身出现破洞,进水沉没。”
孙权怒道:“你怎么能够放任蜀军蒙冲冲过来。弓弩手都是死的?”
“蜀军的弓弩…实在吊诡!明明只有千位弓弩手,可发射的速度,竟然像是万人齐射。”李异低声道:“末将手下拼死弄到了一两张蜀军弓弩。那是改造后的机弩,配有瞄准器,一经触动,能够五矢俱发。弓力极强。箭头还淬有毒液…”
孙权站了起来:“拿蜀军的弓弩来,给孤看看。”
“是。”侍卫答应一声,当即吩咐下去。趁这时间,孙权又问李异:“蒙冲战船,自来极轻。怎能把楼船撞出洞来。”
“臣看蜀军蒙冲,吃水极深…想来较一般蒙冲来得重。”
“蒙冲战船,最是讲究速度。若是船身重了,速度便不快。”孙权皱眉:“蜀军的蒙冲怎么回事?”
“速度还与风向,风帆角度,水流速度有关。”张昭冷然道:“诸葛亮把这些都算准了。”
李异莫明其妙地看着张昭。这关诸葛亮什么事情…
“…蜀军的水军指挥是谁。绝不是刘备。”孙权烦躁地挥挥手,问:“那个头戴纶巾的。别告诉我是诸葛孔明。他现在应该镇守成都。”
“是刘备的尚书令,刘子初。”张昭道:“我已派人打听了。”
“那你给我提什么诸葛亮?!”孙权瞪着他。
“诸葛亮虽然不曾随军出征,可却是此战谋主!”张昭道:“亮性长于巧思,这机弩,重型蒙冲,都是他设计出来,下令制造。刘子初手拿算筹角尺,计算如何撞击我军楼船,也定是出于诸葛亮的授意!”
…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孙权不禁想起了刘备的话。是的,这样可怕精密的攻击方法,并非一般将领能够为之。只有知天文,明地理,懂风向,同时精于算术与船械制造之人方可为之。蜀汉上下,只诸葛孔明可以为此。
“刘巴不是看刘备不顺眼?”孙权问:“他什么时候开始为了刘备殚精竭虑,愿意跟着他上战场,亲自指挥?”
李异与张昭对看一眼,都沉默不答。孙权不禁叹了一口气。见侍卫捧了蜀军连弩上来,便命李异当场把它拆开来看,好尽速仿制。不料李异研究片刻,表示打不开,要用剑砍。张昭恐砍坏了连弩,忙止住了他,命传能工巧将来。那匠人过来,好不容易费了半炷香时间拆开连弩,却听砰地一声,那连弩竟从内部粉碎,四散断落,木屑纷飞。
“……”孙权与张昭,李异面面相觑。背后皆是升起几分凉意。孙权彷佛可以看见诸葛亮羽扇轻摇,对着他笑:“亮怎能让将军参透这机弩奥秘。”
“诸-葛-孔-明!!”孙权一个字一个字咬牙,捡起案上砚台用力摔在地上,但听砚石与地面相碰发出清脆声响,他心中却没有丝毫解气。再怎么摔,能把这砚台摔到诸葛亮脸上么!
* * *
早在刘备称帝之前,他曾这样问过他的军师将军:“孔明啊,江东水师之锐,天下知名,孤应该如何取胜呢?”
成都的春日鸟语花香,阳光遍洒。彷佛阴霾已经散尽。诸葛亮微笑:“请大王宽心吧!亮既然答允了大王东征,必是觉得我军有七分胜算。”
“竟有七分。”刘备笑道:“好!孔明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今日让孤看看你的水战吧!”
诸葛亮笑而不答,只命人去唤西曹掾刘巴。待得刘巴来到,他才继续道:“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说罢笑望刘备。
刘备笑道:“孔明告诉过孤,为将者,不可不识虚实。吴人水军强盛,天下知名,弱点何在?孤也在烦恼如何胜之?但孤的水啊,你一定能找出他们的弱点来。”
诸葛亮笑道:“既然亮是水,那就不能不知水性了。吴人水军悍战,却有两大弱点。其一,东吴楼船为主要指挥战舰,可载三千人。然楼船结构却有着致命缺陷。其二,吴人新占领荆州,怕是不知晓三峡的水性。”
刘备问:“楼船体型巨大,甚是坚固,上载抛石车,威不可当,竟也有结构缺陷?”
诸葛亮从容而答:“古之楼船,高十余丈。已是过高,致使重心上移,若遇大风浪,便摇晃不稳,故只适于沿海与内河水战。而孙权竟然造出五层楼高的楼船。五层楼船,看上去外观巍峨威武,船上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垒。在吴地宽阔江面,风平浪静,自然好航行。然三峡水性湍急,楼船怕是不能稳稳航行。且三峡长江九拐八弯,弯道中环流汹涌,容易造成大船翻覆而小船相对安稳的情况。”
“大船比小船安稳,众所周知。这弯道中的水性竟如此特别,能令大船翻覆而小船无恙?”刘备奇道。
“是。”诸葛亮道:“此便是三峡中弯道水性,亦称环流。古人有云:‘孔子观于吕梁,悬水四十仞,环流九十里。’常人不知,往往行驶之时不懂此理,导致船只翻覆,人众溺水。便道暗流中藏有水鬼。殊不知由于汹涌江水与蜿蜒两岸相撞,水流方向交错,成环流暗潮,水性不同于一般江流。飞沙堰地处弯道,李冰即观水性,以“凹岸引水,凸岸排沙”的方法建造了飞沙堰。”
刘备恍然:“弯道环流之法,不只用于治水,亦可用于水战!非通晓天文地纪,阴阳五行之良将不能为之!”
52书库推荐浏览: 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