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艾草【完结+番外】(29)

阅读记录

  “哦?尊兄?”

  “季常不觉得吗?你认识他比朕还要久,便没有这种想法?”

  “…尊兄对良,一直疼爱有加。并非像圣人那样不偏不倚,没有私心。良觉得,尊兄亦常人也。”

  刘备叹了口气:“孔明焉能无情。只是,朕明白,他虽重情重义,与朕一般无二,但他绝不会为情所误,情感用事。他多是克制隐忍,严以律己。在做圣人这一道上,他比朕还要清醒。知道真正之道义乃是大公,而大公则无亲疏之别,无物我之分,其于大不偏,于小不遗,广慈博大,至诚不移。”

  “淮南子曰: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一日法之,万世传之。”刘备道:“孔明极为重法。他告诉过朕,为惠者,尚布施也。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则守职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这就是刘季玉当政时蜀中的弊端。所以,治世应以大德,不以小惠。”

  “所以啊,朕见不着他的时候,就看看星星,聊解思念。这星月之光,无比明亮,大公无私,照耀大地…便似朕的孔明一样。”

  “陛下,可是思念丞相。”马良笑道:“这才分别一个秋天…”

  “哎呀,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他是朕的萧何。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一个秋天,是几年啊?”刘备笑道。

  马良笑道:“那臣去武陵的时候,陛下不要思念臣才好。”

  “怎么能不想你…”刘备笑道:“朕想好了。你少说也要带一万人去武陵。免得朕在这里替你日夜悬心…”

  马良微笑:“陛下,时辰已晚,快睡吧…否则,良可要起来为陛下奏一曲镇魂调了。”

  “朕还是喜欢听你弹那曲凤求凰…不过,什么也比不上季常睡在朕身边来得安心。你别起来。朕睡就是。”

  马良仰躺望着帐顶,嘴角弯了起来。耳听得身边刘备呼吸渐缓,沉沉睡去。他却是睁着眼睛睡不着。眼见帐外星汉灿烂,马良不禁回忆起了幼时在襄阳与诸葛亮同学之时。农忙时节,诸葛亮不能常来襄阳。马良就带着弟弟去找他。诸葛亮当时的琴艺已经出神入化,可感人心,可结物情。人们往往能从他的琴声中,听出旷然宁静之意境。马良内心感佩无比,便跑去隆中,缠着要学。

  其实,马良出身世家,又怎会没有先生教他习琴。可他少年顽皮,不爱跟先生学,仍偷偷跑去找诸葛亮。母亲吩咐他照顾好弟弟,马谡也黏着他。马良不能扔下他不管,只好带着一起去。哪知道马谡小小年纪,也爱缠着诸葛亮问兵法。诸葛亮也是极喜爱他。

  马谡人小腿短,走不快。两个孩子中午出发,直到天快黑了才走到隆中。正是夕阳晚照,山野蝉声不断。待得吃过饭,月上枝头,竹影摇曳,诸葛亮就带着马良在草庐前抚琴。连灯火都不用,只就着月光弹琴。弹的是一首《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那个时候,中原战乱,也只有荆楚之地,能够闻到这样的礼乐之声吧。

  “阿良,但凡抚琴,必然要心有所感,意有所指,以七情入弦,方成妙曲。否则终是手上白弹。”

  马良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这是歌颂舜帝的诗句。但是当今之时,天下大乱,没有舜帝,尊兄抚琴,怎么能够有宁静歌颂之情呢?怎么能奏出舜帝治世的雅调呢?”

  “阿良怎知当今之世,没有舜帝?怎知乱世中,没有真正的明主?漫漫长夜,虽然黑暗,但也有星月之光。因为身处乱世,百姓们才更渴望明君的出现,就像久旱的土地渴望甘霖一样。这个时候,我们不奏这样的雅乐,又要弹什么呢?”

  “昔年前汉衰微之时,光武皇帝起于平民之中。他的德行才华,都堪与舜帝相比。在这汉室衰微的时候,或许也会有一位光武皇帝出现于草莽之中。”

  马良又不禁想起,在新野之时,刘备也曾吟唱过《帝载歌》: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顺经,万姓允诚。

  於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听。”

  “孔明是朕的知音,是圣人派来辅佐朕,陪伴朕的。一年四季遵守正道来对待百姓,百姓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戴归心。用美好的乐曲来教化人民,顺应着天意谱作德音。只要能启发人们的贤德与善性,没有谁不愿意顺从和聆听。孔明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与朕契合,因为他的愿望,也是朕的愿望。”

  马良翻过身,借着月光,留恋地望着他的帝王。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我将自己最好的一切都付出了,现在便撩起衣裳毫不眷恋地离去远行。”其实只是去武陵而已,为什么会升起这样的不舍之情呢?是因为臣即将不告而别,恐陛下担忧。是因为臣远行荆南,不能再陪伴照料陛下,是以牵挂。

  陛下啊…请恕良不告而别之罪吧。

  马良低叹了一口气,翻过身侧卧而眠,任一滴泪水落在枕上。他其时并不知道,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也不知道,在七年后诸葛亮北伐之前,也以同样的心情,流泪写下了这样几个字:“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 *

  诸葛瑾来到汉营时,已是午后。刘备正与诸将议事。只见一羽林郎前来禀报:

  “陛下,东吴诸葛子瑜候于营外求见!”

  “哦?”刘备笑道:“子瑜当真亲自来了。快请来让朕一见。”他说着,传令白毦军首领陈到:“要以重礼相待!让子瑜见我大汉军威,声势之壮!”

  陈到笑而会意:“是!”

  诸葛瑾步入辕门时,只闻擂鼓震天,玄甲耀日,铁戈银光,刀戟如林。汉军威整肃穆,皆着深红戎衣,玄色铁甲。虎狼之师,数有上千,皆列于两旁,迎接来使。好一番上国气派。若非自己也久经战阵,怕谁都要被这威势吓得腿软。至此他已然明白刘备不可能答应息战,然而他既然来了,便当不辱使命。

  走至尽头,便见到了传闻中刘备的羽林军--白眊军。皆为精锐兵中最为勇猛的甲士组成。汉军红衣玄甲,而白眊兵则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所持刀戟更是精钢锻造,锋锐无双。诸葛瑾走过长长战戟林立的道路,见征西将军陈到一身戎装,于帐前拱手相迎,伴他入内。

  入得帅帐。但见帐中诸将齐聚,刘备端坐帅案,见他来到,情不自禁站了起来,走下帅台相迎。诸将皆是好奇丞相兄长,细细看他。但见诸葛瑾长得跟诸葛亮倒有五分相似,也生得颇为俊雅。唯一美中不足,便是诸葛亮是瓜子脸,而这诸葛子瑜脸型有些过长,难怪会有人拿马脸来比喻…却也是太夸张刻薄了。

  “丞相兄长竟然亲自来此。”刘备笑道:“朕当好好款待。”

52书库推荐浏览: 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