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艾草【完结+番外】(54)

阅读记录

  “民困兵乏,再次突围,谈何容易。”马良平静道:”且君不见关将军前车之鉴。回西川之路早已有吴军半路埋伏拦截。”

  “……”

  “军事大要,能战则战。不能战,可降可走。不可降不可走者当死耳。”马良指着城上呐喊不休,负伤死战,誓守荆州的数千蛮兵:”你看。他们归顺我大汉,仰慕陛下,宣誓尽忠,若水之归海。他们宁死也不降吴,使父老妻子屈辱于孙权暴政之下,沦为奴隶。如今他们依靠我,盼我率领他们同吴军一决死战,哪怕玉石俱焚,也不愿受辱于贼!我若抛下他们不顾,失却民心,只会使陛下日后收复荆州更加困难。良一人生死事小,兴复汉室事大!”

  使者闻此,知马良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非逞匹夫之勇。而是考虑到了自己身故后长远的将来,大汉江山与刘备的未来。他声泪俱下:“侍中大人…!陛下因令君大人与诸位将军之死,已悲恸病倒,您安忍令他再闻噩耗!”

  马良摇头: “陛下当以国事为重。良即便在九泉之下,也会祈祷陛下还于旧都,一统四海。”

  使者急切道: “…您想想丞相!丞相与您情同手足,听见您的噩耗他会悲伤欲绝的!若是突围半道遇上吴兵,或许他们看在诸葛子瑜情面,会放您回西川…”

  “放我便是纵虎归山。诸葛子瑜如何向孙权交代?况若不杀我,为私弃公,便算孙权不计较,他也有辱诸葛氏烈烈家风,子瑜必不为此。我马氏家族,更没有苟且逃跑之辈!”马良断然一字一句:“人生天地之间,所为何来?一不负家,二不负国。”

  ***

  吴军日夜围攻之下,武陵城中粮食耗尽,刀枪摧折。马良最终开城,率三千残众出战。诸葛亮推演八阵,尚未完全。而马良只习得当中天覆,地载二阵。他自来不是出使东吴,就是跟随刘备与诸葛亮身边。自东征以来,他所习阵法方有用武之地。

  吴军三万之师,严阵以待。步骘居中统兵,见马良亲自出战,即刻派人传令通知统领左军的诸葛瑾。

  吴军一片安静,注视着这位只身入武陵,竟把荆南四郡搅得风起云涌的大汉侍中。没有想到他原来是一文士,何况长久领兵奔逃,早已身形瘦弱,不胜重甲。因而此刻只着轻铠出战。他立于战车之上,手执令旗。所统领的汉军与蛮兵大多疲倦带伤,然而他们个个目不转睛,注视着他们的统帅。耳朵也都竖了起来,等待战鼓敲响。

  诸葛瑾于左军,闻得马良亲自率兵出战,心下大震。他纵马驰来时,正好遥遥望见马良于战车之上,挥动令旗,布阵已毕。暗叹步骘没有及时发动攻击,给了敌方休整的时间。他策马来到中军步骘所在,叹道:“子山进攻就是!何必再叫我?”

  步骘神色阴沉不安:“今观敌之形势,人人视死如归,求一死战。依吾之计,穷寇莫逐。”

  诸葛瑾冷然道: “子山这是在为我考虑吗?马季常已非吾弟。”

  “……”步骘沉默了一会儿。他与诸葛瑾少年共同游学,本是故交。此刻只恐诸葛瑾对马良心存不忍之心,故以言语试探。

  吴军忽然骚动起来。二人忙抬头往汉军方向望去,只见马良高举令旗,说了一些什么。战场相隔遥远,马良声音不大。他们无从闻之。只听得诸蛮兵高声呼应,愤慨激昂,声震云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即便我死了,你们也要奋战到底!"

  那是马良此生所说出的最后一句话。

  步骘与诸葛瑾虽不能听闻,但从汉军的反应,也可以想象马良说了什么。步骘转头望向诸葛瑾,沉声道:“请子瑜下令。”

  诸葛瑾望向马良,只见他节制诸军,不令诸蛮盲目冲杀,而是静待吴军发动进攻。虽然必败,已存求一死战决心,仍固守八阵以守为攻的原则。邀敌先发动进攻,以求施展阵法之最大实力。

  即便是赴死,也冷静无比,慷慨就义。这方是他的弟弟,也正是他无法留马良性命之原因--只要他在一刻,蛮兵将誓死不降。荆南诸郡,永无安宁之日。

  “发动进攻。”诸葛瑾接过步骘手中令旗,口中说着,挥动令旗。三万大军布阵齐整,层层旗浪翻涌如潮,战鼓隆隆敲响。诸葛瑾又一字一句下令:“弓弩手听令!待击溃敌方前军,见马季常,格杀勿论。”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倾刻之间,武陵城外的战场已成罗刹地狱。

  旌旗蔽日,汉军与蛮兵面对乌云一样压来的众多吴军,没有一人后退。矢石交坠,士卒争先。马良居中,严阵指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便是诸葛孔明八阵中天覆地载阵之精要。在他马季常看来,就是天翻地覆,他也将守住大汉疆土。直到阵破人亡,直到己身不复存在。

  诸葛瑾看见汉军极度疲惫之际,马良放下令旗,亲自登车击鼓,激励士气。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战场上数千蛮兵与汉军视死如归,早已杀得眼红。但他们都不忘记看着阵中央那宁静镇定地挥动令旗的身影,遵从他的指挥。马良也知自己将死于此战,但作为蛮兵与汉军唯一的依靠,他将陪着他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能杀多少吴军,便是多少!三千汉军与蛮兵,将如当年齐国田横与五百壮士,全数壮烈就义,奋战到最后一刻。生既勇武,死为鬼雄。埋骨青山,夜枕湘水。成为四面楚歌中最后一缕大汉英魂的绝唱。

  ***

  武陵大战过后,哀鸿遍野。汉军,蛮兵与吴人皆死伤甚众。诸葛瑾亲自率人搜索战场。

  “大人,”校尉过来回报,对诸葛瑾躬身: “战场杂乱,属下等遍寻不得马季常。”

  “无妨。回营歇息去吧。”诸葛瑾淡淡道。

  他缓缓步入武陵城中。在马良居室内发现了自己被偷走的七弦琴。他弯身抱起瑶琴之际,有亲随前来附耳密报,过不多时,抬入了一具以战袍严密附盖的尸身。

  瑶琴掉落,断为两半。诸葛瑾颤抖着双手揭起战袍,只见斯人早已长逝,身上犹自插着十数枝箭矢。

  他跪倒于担架旁,伸手将羽箭一枝一枝拔落。又亲自拭去马良脸上身上血污。最终将人放入预备好的棺木时,他终于抑制不住,悲泣不已。

  入夜之后,侍从怔然看着诸葛瑾扶棺痛哭,往城外而去,直行入山林之中。他甚至不肯上车,就那样一步步蹒跚跌撞地往前走。

  诸葛瑾秘密将马良安葬在武陵城外,无人之晓之处。人皆传言马良于武陵遇害,尸骨无存。他想象着诸葛亮接到噩耗时,会如何哀恸。可是身为一国丞相,为收拾败局,他的弟弟大概也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悲痛之中。

  季常…那就让我为你再歌一曲!

  回营的路上,他边行边泣,一边扯开嗓子,沙哑地唱了起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