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艾草【完结+番外】(78)

阅读记录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子产歌》

  刘备于昏迷中醒来时,正见诸葛亮守在榻侧,怔然看着他。

  他强撑多日,此时为了托孤已耗尽最后一丝力量。然看见自家丞相的模样,仍是忍不住笑出来:“丞相这呆若木鸡的样子,朕还是第一次见。”

  诸葛亮微微一笑。刘备取过枕边一锦囊,交给诸葛亮:“遗诏早已写好。请丞相过目。”

  诸葛亮打开锦囊,颤抖字迹映入眼中--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诸葛亮阅毕,更是泪下:“陛下何以自抑若此?”

  “朕虽屡告丞相勿得妄自菲薄,然此时朕若不自贬,无以彰丞相之明也。”刘备摇头:“还望丞相体知朕意。”

  诸葛亮听闻,便不作声,专注地听刘备说下去。

  但听刘备开口:“夷陵一战,损伤我大汉四万将士。朕背负弥天大罪,自知命不久长。当此之际,若没有羞耻惭愧之心,朕还是人吗?本来想学孝武皇帝写个罪己诏。不过…汉贼不两立。伐吴本身并没有错,不能让百姓误解。还有,丞相没劝阻朕,即是与朕同罪。朕不能让天下人认为你有罪。”刘备微微一笑:“此事,你我知道就好。”

  “…君子不畏死亡,以其重如泰山,死得其所也。将死之君子,不忧不惧,往事不可追,其如逝水,又如夕阳西落之不可挽。然来者犹可待,丞相志存高远,将临风翱翔,继以月上东山。”刘备笑对诸葛亮:“丞相…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是你让朕死得其所,让朕看到光明的未来。朕愧对万民,愧对死亡将士,而独不愧对丞相。因为丞相必当因朕之托付,而留盖世功业,光照千古。”

  刘备说罢,见诸葛亮仍悲痛,便笑道:“这正是所谓君子有成人之美。还有,知耻近乎勇,丞相。你的帝王,是真正大仁大勇之人。”

  诸葛亮不免被自家皇帝逗得破涕为笑。他方才醒悟其实刘备并没有变,他依然是那个自信满满的君主。同以往每一日他所见到的一样。

  但是…又有些不一样。刘备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细心谨慎。他把一切都考虑好了,尽生命最后一丝力量,为自家丞相铺平往后的道路。

  但听刘备续道:“丞相,因此,朕必要彰己之过,显君之贤,使阿斗与百姓以你为师,因为你才是大汉的将来。”

  他说着,缓缓吟唱起来: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这是一曲郑人歌颂子产的《子产歌》。刘备握着自家丞相之手,殷殷吟唱着。诸葛亮此时尚不知道,刘备在做什么样的预言。他不知道,日后他将受亿万百姓歌颂。而这开始歌颂他的第一人,竟是刘备。他闻此曲,泪流满面。然后默然听着刘备细细念叨起他治国之才—

  “孔明为政,恰如子产。不以急速见利为尚,而以礼义和百姓之福做为施政考虑。你制定蜀科,重新分配田地,拟定军赋制,触犯到了多少人维护自己的私心…这就像是当年的子产啊!”

  诸葛亮摇头:“这可引起了多少豪强大姓的不满,把矛头都指向臣。更别提整顿吏治,亮为改革弊端,刑法峻急,多遭人怨怒。若非陛下护着…”他说着,叹道:“陛下当时只管教亮放手去做,内里替臣承担多少事情,只是不教臣知道。能杀的人,陛下替臣杀了。能拢络的人,陛下也替臣拢络了。”

  刘备笑叹:“唉,朕又能怎么瞒你?朕怎瞒得过你?”他说着,又唱: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刘备歌声低缓徘徊,一唱三迭,如歌如颂。他满怀倾慕地望着自家丞相:“孔明善于为政,教化万民,使得风化肃然,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乐丰足,人怀自励,感念丞相恩德。孔明,你若不听朕的,也当想想黎民百姓,好好保重自己,注意节劳才是?”

  “是…陛下。”

  “想刘焉刘璋时益州累年战乱。至孔明治蜀方定。丞相严法治蜀,却能执法公平,以服人心,自是蜀中大治…”刘备笑道:“若放着朕来理民,顶多治治平原小县。当时刚上任,不料一个小县事情那么多:稻谷纺织,盐铁矿产,馆舍桥梁,灌溉运输,哪一样不要钱,哪一样都要细细计算,出不得半点差错!更别提每天要解决各种乡民纠纷诉讼。对外还要加固防卫,抵御贼寇。只治一个小县,兢兢业业每日劳碌尚且做不好,何况要治整个益州,把经年站乱的国家安定下来!谁料我的孔明做来易如反掌。”

  诸葛亮摇头道:“陛下不必治小县,陛下治的是天下。岂不见韩信语高祖之言:人主不必将兵,而当将将。”

  刘备心下感慨。想起当年在新野,两人夜夜畅谈,那时听孔明引经据史,综论天下大势,真是如沐春风。刘备自然早知韩信故事。但他却笑道:“韩信投到高祖帐下,封了大将军后,高帝与他论起帐下诸将将兵之才。问起曹参的才能,韩信怎么说?”

  诸葛亮笑摇头:“曹参适合掌管军纪,带起兵来,一万五都吃力!”

  刘备问道:“那樊哙呢?!”

  诸葛亮笑道:“樊将军不晓兵略,带起兵来,一两万!”

  刘备又问:“那卢绾呢?卢绾总行了吧?!”

  诸葛亮摇头:“顶多两万五!”

  刘备佯作吃惊:“周勃呢!周勃可以吗?”

  诸葛亮摇摇手,笑道:“不行,不行!”

  刘备叹道:“不料如此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又一指自己:“那朕呢?朕能带多少兵?”

  诸葛亮笑看了刘备片刻:“十万。”

  刘备故作冷然看着诸葛:“那你能带多少兵。”

  诸葛亮笑道:“臣带兵,自是多多益善。”

  而接下来刘备没有像刘邦那样拂然不悦。他知道,诸葛亮此时正在宽慰他,让他安心。于是他欣然笑望诸葛亮:“壮哉,丞相!当可成就少年之志,身兼管乐矣。”

  诸葛亮微笑:“微臣何幸,得遇陛下,以成就平生之志。”

  刘备笑问:“朕的韩信,记得朕出征前夕,你与朕说过的话么?”

  诸葛亮回忆起当时寝宫月夜二人玩笑。便道:“臣请陛下允臣,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刀不死。”

52书库推荐浏览: 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