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燐将事情细细一说,杨太后当即就眯起了眼睛、不发一语。多久了,好像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听到自己那宠妾灭妻的便宜父亲的消息了,久得她以为他包括其他杨家人真的都死了,没想到……
他突然蹦跶出来,是不甘心身为国丈却连应得的承恩国公的身份也没啊!
她这个没心没肺的女儿尚且连丈夫去世都没多大的伤感,何况是只存在记忆中的便宜父亲呢!
呵呵,只能说真心想多了。
杨太后冷笑数声:“皇帝你是知道哀家不认杨家人的原因的。”
当初她尚且可以借用魏忠贤的力量、将自己变成父母双亡、和弟弟相依为命的孤儿,现在亦可利用手中掌控的力量要了杨家所有人的命。当初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不过是没有犯到她手上且杨家人不确定那母凭子贵、一步登天、垂帘听政的杨太后就是原本被他们欺辱、赶出家门的小可怜罢了。
而现在……
居然和张家有所牵扯这事,真的惹到她了。
杨太后眼中闪过一抹噬血的光芒,她冷冷的笑着,一字一顿的道。“母后和你舅舅可是父母双无的孤儿,除了你舅舅,皇帝你和你两个姐姐,母后可没了什么其他的亲人。”
所以这是…趁机将杨家人连同张家一起处理的意思。
果真是她的母后,这恩怨分明的性格,真心强势到了极点。
“母后,儿臣明白母后的意思,会如母后之意将此事处理干净的。”
正好朱慈燐也没有认外公的打算,也就按照原本的打算处理此事。就这样过了本该热热闹闹、如今却仍显冷清的中秋佳节,到了第二日,朱慈燐便明锦衣卫将利用皇亲国戚身份诳财虐民、夺人田宅子女的张家人革去功名、全族除张嫣生父外全投放到了昭狱,而与张家勾勾搭搭、不知密谋什么的杨家人也在其中。
得知除杨老爷子之外的杨家人跟张家人在昭狱做了邻居,杨太后心情甚好的去见了被安置在明达在京别院的杨老爷子。面对杨老爷子愤怒不解和悲伤,杨太后突然笑靥如花的问:
“早知今日,你可曾后悔听了你那继夫人之言,就将哀家和弟弟以及娘亲赶出了家门。”
杨老爷子诺诺不敢言,而杨太后却是越笑越开心。她笑着道:
“肯定后悔了,因为你一直看不上的女儿,居然甚有福气,生了一对祥瑞不说,更母凭子贵登上的太后的宝座。要是你当初没有赶娘亲和我们母子三人出家门,说不定你杨家就和张家一样光耀门楣,有了承恩公的爵位,更正式成了名门望族。
可惜啊,哀家是狠心之人。宁愿要一个孤儿身份,也不愿意要一个不慈的父亲。所以即使你是哀家亲生父亲又怎么样,哀家是不会让没有明哥儿在的杨家享受一分一毫由哀家带来的好处。没有明哥儿在的杨家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毁灭。杨老爷子你应该感到庆幸,庆幸你是哀家的亲生父亲。所以哀家才会留你一命,并让你颐养天年。”
至于那从小妾变成的继夫人以及她所生的子嗣,就跟着杨家一起灰飞烟灭。谁让他们不蜷缩起尾巴安安分分的做人,而非要奢望不该他们拥有的东西、和张家人搅和到一起呢。所以由此结果,只能说他们活该!
说了一长串话,自觉得心情舒畅的杨太后懒得再看杨老爷子灰白的脸色,吩咐魏氏别庄的仆奴好好的照顾杨老爷子后,杨太后转而直接回了宫,与正在批阅奏折的朱慈燐说了这事。
“就让他这一辈子在别庄好好的待着吧。你舅舅认不认他是你舅舅的事儿,反正哀家生性凉薄,是万万不会认他的。”她能留他一命都是看在血缘的份上,真让认了他,不是就承认了其国丈的身份吗。杨太后只要一想到这事儿,就别提有多糟心了。
“张老爷子卸了承恩公爵位,就返还其家产吧。毕竟他是正正经经的国丈,说起来你也要叫他一句外公。”
“儿臣知道啊,所以才没将张老爷子一起下了昭狱啊!”朱慈燐有些头疼的揉揉太阳穴道。“儿臣自认儿臣已经网开一面,放张家一马了,怎么张家人还打着让慈安太后说情、重新发落的主意。”
一听这抱怨,杨太后便立马猜到了张家人估计不私心,想法子见了慈安太后,向她哭诉求饶。只不过慈安太后是个聪明人,不会为了并不亲近的族人而枉顾国法、所以在得知张老爷子还好好的时,便闭门谢客,越发的深居简出起来。也只有她,为了替原身出一口气,而选跑到杨老爷子的面前,一通挤兑不说,还遗憾未能就此气死杨老爷子。
想到此处,杨太后忍不住露出一抹似笑非笑。杨太后盯着朱慈燐的眼睛,认真的说道。“张家人这么做,不过是还保有一丝皇帝会开恩、轻拿轻放的幻想罢了。看来要尽快将此事妥善处理好,免得张家女眷再闹到你张母后的面前,要是因此害得你张母后生病了,那就太不好了。”
什么不好,无非是名声上罢了!
朱慈燐点点头,表示明白。随后便将此事揭过,转而嬉皮笑脸的亲自将说自己乏了的杨太后送回慈宁宫。
作者有话要说: 大概还有十章完结,么么哒~~~争取尽快写完!
☆、第一百一十七章
泰昌十一年这一年, 除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时出了张家人做的糟心事以至于牵扯出杨太后生父尚在的事外, 就没其他旁的、惹人心烦的事了。待到了泰昌十二年,朱慈燐正式满十四岁时,杨太后已经将大部分的朝事都交政给朱慈燐自己处理, 除了一些重大的事务,杨太后很少再过问朝政决策!
泰昌十二年一月,陕山甘三省巡抚联名上书奏明:今年大旱,恐蝗灾大面积降临。
接到奏章后,朱慈燐先去了一趟慈宁宫,询问过杨太后的意见后,便回了乾清宫召见六部尚书,命户部尚书提前确定准备好赈灾需要的粮草, 又命工部们根据陕山甘三省地形绘画水利工程图纸, 好广掘水渠,蓄水引用地下水以做饮用灌溉!
工部尚书犹豫片刻, 出言询问道。“请问陛下,是否下旨让吏部官员征集劳役。”
“征什么劳役。每年从外国人手中买的奴隶还不够陕山甘三省大修水利工程。”朱慈燐利眼一竖,那越渐成熟的脸庞透出一种独属于帝王的霸气。他只是轻描淡述, 却让工部尚书开始胆战心惊, 一慌之下工部尚书忙讨饶道。
“是老臣忘了。将每年陆陆续续从外国人手中买的奴隶征集起来, 人数绝对足够陕山甘三省顺利修渠挖坝。不过事有轻重缓急,修渠挖坝也要分个先后,不如先集中人手在重旱区修建。”
“你依所言倒也可以,就依卿之所见吧。”他作为帝王, 只起到一个总揽大局的作用就好了,怎么调派人手、自有工部的官员来进行。
由于这年代人力物力有限,在陕山甘三省广修渠挖坝大概要费个几年的时间,所以交代了工部尚书几句,朱慈燐便没有在关注陕山甘三省干旱之事,转而将目光狠狠的对准了辽东。
52书库推荐浏览: 瑟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