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内阁当中也有与他交好的,虽不说事事都对他言听计从,但这种小事还是愿意替张志峰说话的。
因此张志峰刚一说出口,余下便有好几个出口附和的。
夏庆阳只是性情耿直,却并非是傻子,他原本是想着贾蔷这个年轻人见识不多,经验不足,叫他这么一问,只怕要慌乱起来,便是皇帝有吩咐在前,也很难继续办下去。
只是没想到贾蔷并没有傻到与他争辩,而且不等他再激一激贾蔷,张志峰那个谗言媚上的小人就出来坏了他的事。
眼看事情不成,夏庆阳也不是一味死钻牛角尖的人,因此他便放弃了这一次的机会,打算再寻良机。
见夏庆阳又重新坐了回去,皇帝心中暗自满意,便又转过头开口询问贾蔷托梦之事。
这件事情皇帝早就安排妥当,因此贾蔷便按皇帝派人告诉他的那般一一说来。
皇帝将兖州鼎出世的地方仍旧放在了泗水边上一个小镇之上,这是他让心腹私底下查询了无数典籍资料这才推算出来的当年始皇帝丢失兖州鼎的地方。
兖州鼎丢失的事情在史书上记得明明白白,因此它出世自然是该在那里出现,方才叫人心服口服。
只不过贾蔷这么一说地方,在场的这些大臣们可个个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很快便联想到了兖州鼎身上,一下子他们的脸色都变得精彩起来。
有怀疑的,也有激动的,毕竟兖州鼎出世的事情实在是太过玄乎,让人不敢相信。
然而如果兖州鼎真的出世,必定是要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到时候他们必定也能位列其中,也算得上是青史留名了。
更何况这留的还是好名,毕竟兖州鼎乃是国之重宝,从来都是有德者居之。
兖州鼎出现在庆安帝治下,放在外人眼中,只能说是庆安帝英明神武、雄才大略,而皇帝英明,自然少不了良臣辅助,皇帝留下好名声叫后人传颂,大臣自然也是免不了得上一句赞美的。
这不正是他们为之努力一生的目标吗?
一想到这里,众位大臣们都有些心情激动,情绪起伏难忍。
不过他们到底是掌控着一国权柄的顶尖聪明人,到他们这个年龄,也早就把年轻时的冲动给磨掉了,因此很快他们就从着诺大的诱惑中回过神来,意识到这件事情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好处是有,还是天大的好处,然而也有风险。
万一只不过是陛下为了增添自己的光彩所造的假物,要是哄骗住世人也就罢了,要是没能骗住,叫人揭开了,那可就是天大的丑闻了。
便如汉武皇帝,年轻时是何等的英明神武,后人评价时便觉得他有些穷兵黩武,却也不得不赞一句千古一帝。
而他晚年的所作所为却叫人诟病,将他早年间英明神武的形象损伤了大半,至于元鼎这个年号更是成了后人的笑话。
皇帝被人笑话,难道他们这些臣子就能够独善其身了吗?
同样是为了名声,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结局也完全不一样,由不得的他们不纠结。
然后很快他们原本动摇犹豫的态度慢慢的坚决了下来,终归他们都不是那么的淡泊名利。
毕竟要真的是有隐士之志,不看重身外之物,他们早就归隐山林,逍遥自在了。
可偏偏他们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一辈子,好容易爬上了高位,说他们一点名声不在乎那是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一旦把皇帝受上天眷顾的事情落实下来,他们也能够从中谋得好处。
便是不为了他们自己的身后名,为了家族,为了子嗣他们也是要拼一拼的。
这时,就连刚刚还在想着怎么劝住皇帝,将他导入正途的夏庆阳也在心中想起了自己家中的两个儿子。
要是真的确认了兖州鼎出世,这种国之重宝现世,是要大封天下的。
尤其是他们这些天子近臣按例都是有加封的,不过到了他们这种地位,再往上便是三公了。
除非哪天他们病重的快要死了,又或者是老了,干不动了,准备辞官回家,又恰好得皇帝恩宠,这才能够被加封至三公之位,否则平常是想也不敢想的。
他们本人无法加封,肯定是要荫封到儿子身上,不为别的,便是为了他们的儿子,他们也是要冒险一回的。
哪怕他们是人人都要羡慕的阁老,却也是有私心的。
因此他们很快便都在皇帝慷慨激昂的安排中保持了沉默,毕竟陛下一定要做的事又怎么是他们这些臣子能够劝阻得了的呢?
正说着话,门外的小太监突然进来通报,原钦天监监正,太上皇曾亲叫过老神仙的周老先生求见。
屋里的几位大臣们相视一眼,都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赶在这个时候过来,可不免也太巧了呀。
看来陛下已经将这位老大人说动了。
能教这位老大人出动,哪怕是假的呢,有他站出来说明,以这位老大人在民间跟王公贵族间的名声,便是假的也能变成真的。
这位老先生可不是当年汉武帝信宠的那些骗人的道士,而是真正有才学的易家高人!
有他,这事已成了大半!
果然,周浦也早就得了皇帝的交代,说的与贾蔷的话一般无二,只说他昨夜得上天御下,有宝物出世,陛下德行感动上帝,可得之,因而有信,当派遣使者迎接宝物入朝,不可辜负上天恩德。
52书库推荐浏览: 庭外红梅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