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人:别这么说,每个人的境况不同。我家相公也许是受杜氏家族遗风的影响,所以希望早点静下来,过清闲日子。
魏夫人:他今天不在家,令嫒也跟杜叔叔一起外出了?
杜夫人:没有,我家那口子正在书房里面读十三代史呢,可用功了。我跟他开玩笑说,难道还想赴第二次科考?他说,过去学经史文章是功利性苦读,如今则要欣赏性研读了。还称自己是杜预的苗裔,理应像先人那样博览群书呢。
魏夫人:杜预此人我不太了解,他是?
杜夫人:杜预是三国末西晋初时的一个奇才。他为人低调,好学不倦,平生最爱读《左丘明春秋传》,时人说他有《左传》癖。他不善骑马射箭,但每当朝中召开军事会议,却是不可或缺。一旦委以大事,他就能处在将帅的行列,发挥其应有的才能。他是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带兵打仗,不喜欢硬拼,往往以奇谋获胜。他不贪功不恋权,建功立业以后,认为军事还不是自己的强项,就多次请求退职。后来终于辞居家中,沉心于经史百家多种书籍的研究,编写了《春秋左氏经传集注》、<<春秋释例>>等书作。他除了精通兵法外,对经济、政治、天文、历法、史学、数学、法律和工程学,都无一不晓,因此被世人誉为“杜武库”。其文治武功,冠绝一时。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至于我那野丫头,一定是跑到外公家,跟舅舅一起在舞刀弄棒了。嗨,人各有志,真拿她没办法。”
魏夫人:我听说令弟已中两榜武举。令嫒在县学里攻书,学业优等。如今他们攻书、习武一齐上,走的正是以前你的路嘛。
杜夫人:儿孙自有儿孙福,由他们去吧。吾弟受家父熏陶,偏重于习武;小女上学归来,也爱跟外公学几下拳脚。照理说,女孩儿是该学点女红什么的。哎,对了,今后小女进入你家门,你这个当婆婆的可得多担待呀。
魏夫人:我可不戒意这些。想当初,你替上前线的父亲和丈夫保驾护航,我呆在家里,是多么地羡慕,只恨自己没能耐,无法同行。所以,我现在是真心地希望自己儿子的背后,将来也有一个像妹妹你这样的贤内助作支撑。
想不到,一直坐着没说话的魏少爷此时站了起来,说:“我也想学些武艺防身。娘亲、姨妈,我去了。”说完,他一溜烟似的往闻府方向跑去。
接着魏夫人也站起来,她取出一件形似琵琶,皮色黄亮之物,递给杜夫人。
杜夫人不解,忙问:“什么稀奇宝贝,我怎么从来未曾见过?”
魏夫人哈哈大笑,“原来世上也有妹妹不认识的东西,这是一只金华火腿呀,是一枝花从丈夫的老家浙江义乌带来的土特产。这可是宗辰的高祖父宗泽元帅在抗金行军途中,不经意间创制的一个美食极品,其中最精粹的部分是火腿心,切开它肉色红胜似火,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据说当时的高宗皇帝吃了它交口称赞。再后来,它就被列为了贡品。”
杜夫人听了,脸上似绽开的白兰花。她不无兴奋地说:“旧时王谢堂前燕,贡品飞入百姓家。请谢谢一枝花的馈赠。听姐姐这么一说,我立马要将这火腿心烹制起来,作个下酒之物,另外再炒几样小菜。咱俩今天来个一醉方休,重温一下廿年前的那段成都少女梦,如何?”
魏夫人拍手笑道:“太好了!咱俩廿年前在成都结下姐妹情,自那以后聚少离多,似乎再也没有痛痛快快地一起喝酒了,今天就来个不醉不归。”
第五三章、流芳在人间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
也不知过去了多少个世纪。
如今,曾经被称为绵竹关的这座古城,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中。不过从这座古城里走出的一些杰出人物的动人故事,却依然在当地或周边的乡民百姓中口口相传。
江南浙中地区,有一个名叫辽鹤的闲散文人。他在家翻烂了玄幻奇趣的武侠小说,看腻了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后宫戏,不屑于那些胡编乱造经不起推敲,甚至连剧名都用别字的烂片,来到成都旅游。
白天,他开始游历这座历史名城:拜谒武侯祠,造访杜甫草堂,游览文君故里,追寻薛校书于万里桥边枇杷窗前。
晚上,他于宾馆里阅读明代人凌蒙初著的《拍案惊奇》。书中有《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一篇。他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个故事的架构颇有可取之处,其中的人物也可爱,只是有些可惜。因为他们的结局就定格在了完婚以后。这样的戛然而止,给人一种似割韭菜的感觉。他想:从命题看,凌蒙初这样写没有错,但从作品反映的信息看,这个故事只是刚告一段落而已。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都还在20岁左右,芳华正茂,正值人生的最佳时期,接下去还应该大有作为呀。似此简单地交代,做到什么官,子女通婚往来,就草草地收场。不但流于俗套,而且有些暴殄天物。特别是那个聪慧过人、志胜男儿的闻胜杰,其后半生实不该就此平庸。所以,换一个题目,增加几多富有戏码的情节,完全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新出一部更完整更精彩的人物传奇。
于是,他从成都下绵竹,一路采风,采撷流传于当地关于女秀才的一些趣闻轶事。
52书库推荐浏览: 辽鹤